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王羲之蘭亭序作品高清

王羲之蘭亭序作品高清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8 09:23:09

王羲之蘭亭序作品高清(天下第一行書)1

《蘭亭序》,又名《蘭亭集序》《蘭亭宴集序》《臨河序》《禊序》《禊帖》,由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撰寫。其文書法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蘭亭序》中記叙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抒發作者好景不長、生死無常的感慨。法帖相傳之本,共28行,324字,一揮而就,章法、結構、筆法都很完美,是他中年時的得意之作。《蘭亭序》表現了王羲之書法藝術的最高境界。作者的氣度、風神、襟懷、情愫,在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古人稱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風出袖,明月入懷”,堪稱絕妙的比喻。

“修禊”是我國流傳民間的一種古老習俗,人們于農曆三月上旬的巳日都要到水邊舉行祓祭儀式,用香薰草蘸水灑身上,或沐浴洗滌污垢,感受春意,祈求消除病災與不祥。東晉穆帝(司馬聃)永和九年(公元353)上巳節(三月三日),時任會稽内史的王羲之與友人司徒謝安、辭賦家孫綽、矜豪傲物的謝萬、高僧支道林,王羲之的子侄獻之、凝之、渙之、玄之等41人會聚在浙江紹興會稽山春遊,以“流觞曲水”,飲酒賦詩。王羲之将諸人名爵及所賦詩作編成一集,并作序一篇,名曰《蘭亭序》,記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寫由此而引發的内心感慨。其書法用筆流暢灑脫,筆法純熟精細;結字端莊嚴謹,古麗而俊美。事後,王羲之将《蘭亭集序》重寫了幾十幅,均自歎不如原本。後人評道:“右軍字體,古法一變。其雄秀之氣,出于天然,故古今以為師法”。因此,曆代書家都推《蘭亭序》為“天下第一行書”。

公元352年,正逢“五胡亂華”,天下大亂,北方強大的燕國剛剛滅掉了漢人冉闵所建立的“冉魏”國。北方地區處于一片混亂之中。這一年氐族首領苻洪遭人陷害,他的兒子苻健稱帝,建立了更加強大的少數民族政權——前秦。王羲之的上司殷浩此時正在北伐,根據司馬光的《資治通鑒》記載:(一年前)王羲之給殷浩寫信勸其不要北伐,但殷浩不聽。第二年王羲之等人在會稽山聚會,41人中有六七人在後來北伐時陣亡,這次所謂的“蘭亭雅集”,有人認為是一次“軍事機密”。至少帶着幾分無力回天的君子擔當和文人氣節。結果殷浩兵敗,354年殷浩被廢為平民,随後東晉的大權掌握在了大将軍桓溫的手中。兩年後殷浩去世,身為右軍将軍的王羲之一蹶不振,于公元355年誓墓辭官,帶着家眷退隐田園。但他到底退隐何處,《晉書》上沒有記載,一說隐居六年後,王羲之死亡,年58歲,被晉穆帝司馬聃追封為“右将軍”。

《蘭亭集序》文字燦爛,字字玑珠,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優美散文,它打破成規,自辟蹊徑,不落窠臼,隽妙雅逸,不論繪景抒情,還是評史述志,都令人耳目一新。雖然前後心态矛盾,但總體看,還是積極向上的,特别是在當時談玄成風的東晉時期,提出“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殇為妄作”,尤為可貴。《蘭亭集序》的更大成就在于它的書法藝術。通篇氣息淡和空靈、潇灑自然;用筆遒媚飄逸;手法既平和又奇崛,大小參差,既有精心安排的藝術匠心,又沒有做作雕琢的痕迹,自然天成。

唐太宗得到《蘭亭集序》後,如獲至寶,并命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等書家臨寫。以馮承素為首的弘文館拓書人,也奉命将原迹雙鈎填廓摹成數副本,以賜皇太子、諸王、近臣。唐太宗死後,侍臣們遵照他的遺诏将《蘭亭集序》真迹作為殉葬品埋藏。

《蘭亭集序》對中國書法的最大影響是确立了書法藝術審美的最高标準,即氣韻中和雅正,散淡簡遠;技法窮微測妙,推移無窮。而其跌宕起伏的身世更是為它增添了許多傳奇色彩。

董其昌《畫禅室随筆》說:“章法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帶而生,或大或小,随手所如,皆入法則。”

青年詩人張凱———題王羲之《蘭亭集序》後兩首:

其一

右軍書法續鐘張,詩意人生論短長。

堪比玄言聲自遠,蘭亭勝境自留芳。

其二

群英荟萃蘭亭宴,曲水流觞又賦詩。

别有右軍多異彩,風華絕代蓋當時。

薛鑫/整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