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甯波人回來了,但變成了新疆人。
風景迷醉了他們,口音也改變了他們。
上升調的普通話,都是“新疆羊肉串喽”式的翻版,
自然而然的調侃語氣,讓羊肉串都變得活潑起來,
旅遊,确實是放松靈魂的。
當跨省遊重新複蘇,
高山、草原和大海,就成了心之所向的世外桃源,
在人擠人的新疆,住宿一房難求,“獨庫公路”被“堵哭”了。
草原上的喜羊羊,在數量上也輸給了遊客,
賣馕的買買提們,買水果的帕蒂古麗們,笑得臉上都長出了幸福的褶子。
無論是工會療養還是自費出行,新疆好風光不是騙人的,
巴音布魯克、賽裡木……光聽聽名字也覺得很美。
吃海鮮為生的甯波人,對于撒着孜然的羊肉串是沒有抵抗力的,
便宜又好吃,大快朵頤,哈喇子也流出了自豪感。
掃遍朋友圈,打卡的第一張照片,往往以一把羊肉串開場,
灑上孜然,焦味誘人。
時間定格在北京時間晚上十點,
但此時的新疆,還是陽光明媚。
滿大街的吆喝聲,打開了城市的夜生活,攤販們操着蹩腳的普通話,拖着長音,加上誇張的表情,驅使着遊客們的購買欲。
“新疆人說普通話,總感覺像是老外的口音,聽着太魔性了!”在人群中忙着拍照的小七說。
“不經意間,你會被感染,而且感染得不輕。”
一圈逛下來,一群人不自覺地說起了新疆味的普通話。小七和同伴從新疆回來,對于改變口音的事實,将其視為極為有意思的經曆。
“浪了一圈,總要帶一些變化回來,要不虧了。嘿嘿。”這個年輕的女孩笑着,再次拖起長音。
在新疆話裡面,韻母通常是不發n、ng的。比如說:Wan,一般就念Wa,就好像“我想喝一瓦奶茶”“一起出來娃”這樣子的。
一個哦吼,一個球,一個撒,
無論什麼場景,不管有沒有意思,随用随靈。
旅遊的融入,常常以語言融入的方式開始。大家相互調侃,相互模仿,相互進入各自的角色,以盡可能地拉近距離。
多數來新疆的遊客,都會把行程安排在8天,一天一個地方,驅車數十公裡甚至數百公裡,不同的風俗從中交叉。
吃了馕啃了瓜喝了奶茶,葡萄架下乘陰涼,外加一隻烤全羊,一個各個年齡層次組成的旅遊團,演繹各式的合影,有說有笑,俨然一場家族聚會。
對于第一次和同事去新疆的小七而言,這卻是夢幻的。
作為團隊年齡最小的她,既要表現出熱情,又要躲開年齡的代溝,這是合群的必然路徑。
畢業三年,這是小七第一次遠途旅行。渴望詩與遠方的她,渴望将每一張風景照塞滿朋友圈的九宮格,刷起一波點贊。
結果,給她點贊的,更多是父輩和同事,給她吐槽的,都是同學和朋友。
我們在工作,你在外面浪。這是一種怎樣的落差?對于95後年輕人來說,這等同于“宣戰”,引爆的是大家的羨慕。有錢有時間,誰又不奢望呢?
浪了一圈,還是會變的,比如口音以及習慣。臨行前,小七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标:絕不買一份特産,為此她隻帶了一件小行李箱,可等到回程時,在購物店買得最歡的也是她。
“曬在了朋友圈,不帶點東西回去,總有點尴尬。”對于職場新人的小七來說,這是社會大學曆練的一次嘗試。
旅行放松了心情,同樣,要再收回來,也需要時間。
幾乎所有人都會犯一個毛病:出去了一趟,人窩回了辦公室,心還在流浪,魂還在倒時差。
出去了一趟,又仿佛沒有出去過一樣。和即将開學的小學生一樣,想着假期能夠長一些再長一些。
更多内容請關注我的微信公衆号鋒所欲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