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學蟲洞
人每隔一段時間都要對指甲進行修剪,但是有些人剪腳趾甲時會發現,自己的小腳趾指甲是長成兩瓣的。
為什麼這些人的小腳趾指甲會分成兩瓣,他們是什麼來頭?
瓣狀甲小腳趾指甲長成兩瓣,這樣的情況在醫學上稱為“瓣狀甲”,有的是兩瓣有的是三瓣,前者出現的概率比較大。
瓣狀甲内側瓣被稱為“主甲”,外側瓣被稱為“副甲”。嚴格來說,瓣狀甲是腳趾輕微畸形的一種情況,但是對健康沒什麼影響,平時人們最多感到些許不适。
瓣狀甲被分為3種類型:清晰型、融合型、退化型。
清晰型瓣狀甲,兩瓣指甲質地相同,但二者間有清楚的分界線,能達到指甲根部,副甲面積占小腳趾指甲的1/2-1/5。
融合型瓣狀甲,主甲副甲間無明确分界線,副甲質地較軟,跟主甲呈現融合狀。
退化型瓣狀甲,主甲和副甲呈現分離狀,二者間有清楚的分界線,副甲面積很小。
通常來說,瓣狀甲的出現跟性别無關,此外,它可能出現在一隻腳上,也可能兩隻腳都有。
在相關研究中,專家指出,瓣狀甲是一種常染色體單基因顯性遺傳性狀。也就是說,如果你的小腳趾指甲是瓣狀甲,那麼你的父母中至少有一人長有瓣狀甲。
據了解,瓣狀甲這種性狀,絕大多數在5歲之後開始外顯,形成肉眼可見的“兩瓣”“三瓣”的指甲。
瓣狀甲是廣泛存在于國人間的一種性狀,尤其是北方漢族人群。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瓣狀甲都被當成辨認純種漢族的一個手段,那麼這到底靠不靠譜呢?
有傳言說,隻有純種漢族才會長出瓣狀甲,但事實并非如此。
首先,專家的調查研究表明,瓣狀甲并不是漢族人獨有的特征,因此不能将其用于判斷一個人是否是純種漢族。
其次,我國的漢族很早就進行了民族大融合。曆史上,随着少數民族的不斷興起和壯大,漢族與少數民族之間發生戰争或者交流往來,民族融合也在不斷進行。
所以,很難說瓣狀甲是純種漢族帶有的生理特征,還是民族融合的産物。綜上所述,用瓣狀甲來判斷純種漢族并不靠譜。
瓣狀甲的傳說和分布瓣狀甲雖然于我們身體無害,但研究這方面的信息,也有着一定的意義。
作為種群遺傳特征之一,瓣狀甲可作為一種遺傳學證據,幫助推斷種群的起源、進化過程,以及不同種群之間的親緣關系。
關于瓣狀甲的出現,民間有着一個有趣的傳說:刀砍腳趾。
據說在600多年前,明朝洪武年間,朱元璋下令讓百姓從山西遷徙到其他地方,以彌補其他地區因戰亂而導緻的人口短缺。
大家都知道,中國人安土重遷,當時很多人都不願離開從小到大生活的家園。于是政府便下令,讓不願遷徙的人3天内到洪洞大槐樹下集合。
集合當天,大槐樹下聚集了許多百姓,官兵将他們押上了遷徙之路。
為了防止這些山西人逃跑,也為了方便外遷的百姓以後尋親,官兵就在他們的小腳趾指甲上砍了一刀,作為記号。
不過,刀砍指甲這個舉動并沒有被記載在史料上,真實性存疑。而且,600多年的時間,還不足以讓人為制造的外傷形成穩定遺傳。
雖然刀砍學說缺乏可信度,但當時的大規模移民确實是有史料記載的,而且至今民間仍流傳着一首民謠:“問咱老家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鹳窩”。
學者經過調查發現,瓣狀甲的分布,跟明朝時期移民的這些山西人有着一定關系。
在研究中,全國各省的瓣狀甲出現率,從山西省開始,從南往北逐漸降低,與“山西大槐樹”移民的事件相印證。
在大槐樹公園的祭祖堂裡有兩副楹聯,其中一副的内容是“誰是古槐底下人,雙足小趾驗甲形”。
不過,後來有其他學者發現,華北、華中部分地區,漢族人出現瓣狀甲的概率較高,呈現“中部出現率最高,向四周逐漸降低”的趨勢,與山西移民的路線并不是完全吻合。
需要說明的是,後面這個研究收集的數據也有所欠缺,缺少國内部分地區的瓣狀甲出現率數據。
追根溯源雖然對瓣狀甲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但可以确定的是,一個可遺傳性狀的出現,往往會經曆長久的過程,即:變異——個體差異——環境選擇——優勝劣汰——穩定遺傳。
從時間的角度推測,國人的瓣狀甲可追根溯源到古華夏時期。在那時,人們長時間農耕勞作,環境的摩擦導緻最脆弱的小腳趾指甲開裂,從一瓣變成兩瓣。
并且,這種變化并沒有帶來功能障礙,相對于有害基因來說也更容易保留下來,最終成為一種遺傳特征。
除了我國以外,其他國家也在臨床案例中,發現了小腳趾指甲為兩片的情況,包括泰國、德國等國家。這表明,瓣狀甲并非漢族獨有,也非中國人獨有,而是一個普遍現象。
————————————
本文圖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