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講述絢爛的隋唐時代

講述絢爛的隋唐時代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19 04:22:32

□蘇湲

講述絢爛的隋唐時代(重返隋唐看洛陽)1

玄武門遺址 石自社攝

2021年3月19日,由河南省文物考古學會和《華夏考古》編輯部主辦的“2020河南考古新發現”論壇上,揭曉了2020年度河南五大考古新發現,隋唐洛陽城玄武門遺址入選。這一評選結果,再度把隋唐洛陽城帶入衆人關注之下。

隋唐是中國城市發展史的巅峰時期。公元605年,隋炀帝重建洛陽城,此後唐朝多位皇帝接力營建,續寫輝煌。隋唐洛陽城規模宏偉,氣勢壯觀,有着極高的建築成就,是當時的國際大都市。作為“國保”,隋唐洛陽城遺址已持續發掘四十餘年,至今仍有大規模發掘,不斷給世人以驚喜——

◎“天人合一”皇權至上

作為文物工作者,我曾數度踏訪隋唐洛陽城遺址。2021年初春,我又再度來此。隋唐洛陽城遺址位于洛陽市瀍河回族區,地跨洛河兩岸,遺址東北至白馬寺鎮唐寺門,東南至李樓鄉城角村,西北至邙山鎮苗灣,西南至王城大道與古城路交叉口,南北通長7312米,東西最寬處7290米,城池平面近于方形,面積約47平方公裡,已有1400餘年曆史。

隋唐洛陽城主要由外郭城、宮城、皇城等組成,洛水自西向東将隋唐洛陽城分為南北兩部分。宮城和皇城周圍,還分布圓壁城、曜儀城、東城、含嘉倉城等重要附屬建築。

行走在遺址區,我的思緒回到了公元604年。那一年,楊廣繼位,史稱隋炀帝,改洛陽為東京,下诏營建洛陽城。605年春3月,楊廣派尚書令楊素為營作大監開始營建,“每月役丁二百萬人”。營建同時,為充實皇家園苑,他派出大批人馬在全國搜羅奇花異石、珍禽奇獸運往洛陽。

606年春,東京城建成,其規模僅次于都城長安。《隋書·炀帝紀》記載,隋炀帝于當年四月“備千乘萬騎,入于東京”。

隋炀帝所建洛陽城“前直伊阙,後據邙山,左瀍右澗,以象河漢”,體現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形制布局既體現了皇權的至高無上,又兼顧了安全實用原則。他強化了對河流的開發利用,形成了以洛陽為中心的南北漕運大動脈,為洛陽城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可靠的物資保證。

從公元605年開始,隋炀帝動用數百萬民工,耗時六年分段修大運河,其主線分為四條,即通濟渠、邗溝、永濟渠和江南河。直接溝通黃河、淮河、長江三大水系。通濟渠西連洛陽以通長安,東接淮河抵達杭州,河道長度、寬度、深度以及通航能力均規模空前。

公元605年秋天,楊廣率二十餘萬人,從洛陽登豪華“龍舟”,首巡江都揚州。楊廣對揚州之美念念不忘,公元616年,楊廣決定三遊江都揚州。有耿直之臣上書勸谏被誅殺。此次巡遊抵江都後,楊廣被“右屯衛将軍”宇文化及勒死,隋唐洛陽城的締造者楊廣,就這樣橫死揚州。

楊廣建洛陽城的同時,還在洛陽城附近建了三座大糧倉。606年秋,他在鞏縣(今河南鞏義)置洛口倉,洛口倉共有3000個糧窖,每窖藏糧8000石,總計約可容納2400萬石,倉城設監官和千餘士兵把守。又在洛陽北部和洛陽宮城東面,設回洛倉及含嘉倉。

隋炀帝營建的這座都城,到唐代再次興盛,成為唐代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資治通鑒》記載,貞觀年間,李世民把洛陽作為巡查東方的行宮号洛陽宮,兩次下令修葺。唐高宗李治下诏定“洛陽宮為東都”。李治曾有十三年時間居住在洛陽。武則天臨朝稱帝,改國号為周、“東都為神都”,依然很重視它。

武則天執政時常在洛陽聽政,她治下的洛陽城,擁有世界上最輝煌壯麗的宮殿群,周圍流淌着多條河流。唐代詩人王建在《上陽宮》詩中寫道:“上陽花木不曾秋,洛水穿宮處處流。畫閣紅樓宮女笑,玉箫金管路人愁。”上陽宮位于皇城西南角,流水讓這座離宮充滿靈氣。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唐城工作隊,經過四十餘年的辛苦工作,對隋唐洛陽城遺址已完成了全面勘探和重點發掘,已摸清外郭城、皇城、宮城、東城以及含嘉倉城垣位置,勘探了宮城内宮殿建築和九洲池範圍,隋唐洛陽城全貌,已逐漸呈現于世人面前。

講述絢爛的隋唐時代(重返隋唐看洛陽)2

洛陽回洛倉遺址圖 黃政偉攝

◎“千宮之宮”舉世無雙

隋炀帝跨洛河而建隋代洛陽城,他将皇城和宮城設置于隋代洛陽城西北隅高岡上,皇城建在宮城之南,宮城建于皇城之北,宮城西北隅建了九洲池,占地139250平方米,水深丈餘(約3.4米),風貌绮麗,是宮城核心景觀。它是楊廣引入谷水并依水而建的大景觀,文獻記載“其池屈曲,象東海之九洲,魚鳥翔泳花卉羅植”。到了唐代,李治和武則天居洛陽時,九洲池是他們接見使者、宴飨群臣的地方。

九洲池遺址位于瀍河回族區唐宮路上,坐落在洛陽玻璃廠舊址上。在遺址處,今已建成池水殿宇相映、環境優美典雅的園林公園,每天迎來大批遊客。

唐代武則天主政時期,在洛陽營造了重要宮殿明堂和天堂。明堂是她執政的皇宮正殿,天堂是她的皇家禮佛堂,也是中國古代曆史上最高的建築。

在今日洛陽定鼎路與中州路交叉口處,人們依史料記載樣式,在兩宮原址複建了明堂與天堂。每到夜晚,建築周身亮起彩燈,令人懷想其昔時盛景。

武則天的明堂是洛陽紫微殿正殿,号稱“萬象神宮”,又被譽為“千宮之宮”。它是儒家禮制建築,凡祭祀、朝會、慶賞、選士等大型禮典活動均在此舉行。武則天所建明堂共三層,底層方形,象征四季,中層十二邊形,象征十二時辰,上層為二十四邊形,象征二十四節氣。它溝通天地,感應四時,氣勢恢弘,落成後曾轟動天下。

天堂位于明堂北側,高五層,是直上雲霄的塔式建築,意為“至高無上之堂”。它以其華美深沉的内涵,在中國佛教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其内供大佛,高度估約150米。它隸屬于洛陽城“七天”建築群,“七天”建築群對應天上七星座,從南到北依次為天阙、天街、天門、天津、天樞、天宮、天堂。

天堂、明堂命運曲折,武則天在世時天堂已被燒毀,縱火者是武則天男寵薛懷義,他因失寵懷恨于心,縱火燒了天堂,大火又殃及明堂。武則天未追責,還令其重建明堂。新明堂竣工時,武則天授意女兒太平公主處置薛懷義。太平公主帶百餘宮人埋伏起來,薛懷義進宮後,宮人一擁而上“執之于瑤光殿樹下”,将其打死并送至白馬寺焚屍造塔。

盛唐之時,天堂與明堂的落成,曾構成洛陽城最恢弘壯麗的天際線,顯示出大唐建築無與倫比的成就。

講述絢爛的隋唐時代(重返隋唐看洛陽)3

九洲池瑤光殿(複建)黃政偉攝

◎雄都“定鼎”“玄武”之變

《新唐書·地理志》記載,隋唐洛陽城“外郭城東西5610步,南北5470步,其崇高丈有八尺”。近年經考古勘探可知,隋唐洛陽城外郭城,平面近方形,南寬北窄,周長27516米,面積約47平方公裡。四面城牆依地勢而建,以夯土築成,共設8個城門。因年代久遠,外郭城城牆多已淤埋在地下,地面上殘存的隻有北城牆和西城牆局部,殘存城牆寬14米至16米,城牆外側用磚包砌。

外郭城南邊的正門叫定鼎門,從定鼎門入城,經定鼎門大街一路向北,跨洛河上的橋梁,再依次經皇城端門、宮城應天門、宮城正殿、玄武門、曜儀門、圓壁南門至龍光門結束,這條大道,是洛陽城的南北中軸線。

定鼎門作為南北中軸線南起點,地位極為重要。盛唐時期,世界各國使節就是從定鼎門入城,沿定鼎門大街前往宮城觐見帝國皇帝。“雄都定鼎地,勢據萬國尊。”唐朝詩人韋應物之詩,形象刻畫了洛陽城的恢弘和定鼎門的顯赫。

定鼎門遺址,位于今龍門大道與古城路交叉口附近,現已建成遺址博物館。

定鼎門始建于隋,它是三門道過梁式建築,是以城門樓為主體、兩側輔以垛樓,其間以城垣相連的宏大建築群。定鼎門前方大街又稱天門街或天街。考古工作者在定鼎門城門前方,曾發現一處90米寬南北走向的唐代路面,在路面上清理出密集車轍、人腳印和動物蹄印等,一些巨型蹄印直徑達20厘米,有人推測是牛蹄印,也有人推測是“汗血寶馬”蹄印,後經反複比對,确認是駱駝蹄印。密集的車轍和蹄印,見證了當年定鼎門大街的繁盛。

唐代除定鼎門外,玄武門也是重要的一處宮門,它是隋唐宮城大内的北門,是皇宮内廷的安全保障。

玄武門遺址位于今洛陽市唐宮路煤廠後院地下,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唐城工作隊聯手洛陽文物考古研究院對其發掘,其建築形制、沿革變化已基本廓清。

玄武門遺址發掘中,出土了城磚、闆瓦、筒瓦、脊飾等建築構件,城磚上千餘年前匠人手印還清晰可見。同時還發現了花圃,有疑似種植牡丹的迹象。

唐朝曾有兩次玄武門之變。第一次發生在長安(今西安),李世民殺死親哥哥太子李建成,自己登基。第二次發生在洛陽。武則天臨終時,大唐老臣張柬之和太子李顯,在洛陽玄武門外發動政變,殺死武則天男寵張昌宗和張易之,恢複唐朝國号。之後唐中宗李顯把玄武門改名神武門,門樓改稱制勝樓。此次玄武門兵變,李顯複位,延續了唐朝江山。

講述絢爛的隋唐時代(重返隋唐看洛陽)4

天堂(複建)黃政偉攝

◎居家“南園” 詩性洛陽

2020年5月,為配合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建設,中國社科院考古所洛陽唐城工作隊,發掘了位于隋唐洛陽城裡坊區履道坊的白居易宅院。

履道坊是隋唐洛陽城的“富人區”,皇親國戚、達官貴人,多在此造府建園,大詩人白居易也不例外。

隋唐時期,管理者以“裡”為界限,将城市劃分為若幹區域,統稱“坊”。這是國家政權對城市居民的主要管理模式。隋唐洛陽城中,郭城内南北向街和東西向街縱橫交錯,形成棋盤式裡坊格局。裡坊平面略呈正方形,長寬在500米至580米,周圍有牆,四面開門,坊中設計十字街。裡坊區占據了隋唐洛陽城四分之三的面積。當時的都城長安城也是裡坊式,被白居易形容為“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

白居易宅院遺址位于洛龍區安樂鎮獅子橋村東北。遺址北部為兩進式宅院,南部為白居易私家花園“南園”,北、西兩面有坊牆和水渠環繞。

唐朝洛陽城内,除了宮廷皇家園林外,還有不少官宦世族和文人雅士自造的私家園林,白居易“南園”,就是私家園林代表作。他寫《池上篇》稱:“十畝之宅,五畝之園。有水一池,有竹千竿……優哉遊哉,吾将終老乎其間。”又寫詩贊南園“有石白嶙嶙,有水清潺潺”“穿籬繞舍碧逶迤,十畝閑居半是池”,抒發着詩人的曠逸情懷。

白居易宅院遺址出土了一方辟雍硯和一方石制硯台。石硯台内殘留幹枯墨迹,應是大詩人生前常用物品。陶瓷材質的辟雍硯整體呈圓形,下帶一圈蹄形足,周邊有一圈貯水凹槽。它施以透明玻璃質釉,僅硯面無釉,槽外側附有兩個筆插。此硯端莊規整,用賞兼得。

白居易宅院遺址内還出土了一座石經幢,原為一體,殘作兩塊。六面皆有經幢刻文,刻有《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和《大悲心陀羅尼經》,書體俊美遒勁。上刻有“開國男白居易造此佛頂尊勝大悲心陀羅尼”的銘文,佐證此地确為白居易故居。

除了在履道坊建宅居住外,白居易在龍門石窟附近香山寺還居住了十八載。他在《修香山寺記》中說:“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他蔔居之時,正是龍門石窟黃金時代,伊水兩岸崖壁上斬山造洞“制造佛國”的浩大工程剛結束不久。因為太喜歡洛陽,白居易逝後安葬于洛陽龍門山琵琶峰。

唐代的洛陽,文人雅士雲集。744年,李白和杜甫在洛陽相遇,兩人白天相攜遊玩,晚上縱情飲酒,相談甚歡。他們還騎馬馳騁,追鷹逐鹿,在平原上盡享打獵之樂。臨行時杜甫為李白寫詩:“李侯金閨彥,脫身事幽讨。亦有梁宋遊,方期拾瑤草。”

唐代的洛陽城,是詩情洋溢之城。宋之問、沈佺期、孟浩然、王維、劉希夷、王昌齡、杜牧等六十餘位著名唐代詩人,或在洛陽為官,或來洛陽訪親問友,都為洛陽留下著名詩篇。與此同時,洛陽也湧現出一批才華橫溢的詩人,如張說、祖詠、王灣、元結、李賀、元稹、劉方平等,他們創作了大量優秀詩歌,在唐代詩歌史上留下重要地位。

本文刊發于河南日報2021年3月26日13版 制圖 王偉賓

講述絢爛的隋唐時代(重返隋唐看洛陽)5

編輯:河南日報文藝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