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鏡治療的優勢?新華社上海8月12日電新華社記者蘭天鳴 仇逸,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内鏡治療的優勢?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新華社上海8月12日電
新華社記者蘭天鳴 仇逸
在醫療領域,内鏡曾被看作一項檢查工具,幫助觀察病變。但在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内鏡中心主任周平紅手裡,小小内鏡不僅輔助檢查診斷,更可以治療越來越多複雜疾病;不僅推進了微創治療進展,更在國際内鏡醫學領域發出中國強音。
“敢為人先”成為一種習慣
今年2月和3月,周平紅的團隊先後開展兩例特殊的微創手術,為先天幽門肥厚的寶寶實施胃鏡下幽門括約肌切開手術。
該類患兒的症狀是反複吐奶,皮膚像個小老頭,又黑又皺,由于營養不良,加上電解質紊亂甚至危及生命。但由于嬰兒胃壁細嫩、薄得像紙,内鏡醫生多年來不敢嘗試。患兒隻能選擇傷害大的外科手術。
越是到無人之境越要向前探索。周平紅用兩年的時間積累和琢磨。手術結束後兩三天,兩個寶寶的問題都得到了解決,恢複了正常飲食。
周平紅評價自己25年的内鏡微創治療經曆是“由表及裡、由内而外”。在醫療技術的探索上,他一直敢為人先。
近20年前,國内内鏡微創手術近乎空白,周平紅争取到去日本學習超聲内鏡技術的機會,就開始探索内鏡黏膜下剝離術(ESD),能夠像鏟草皮一樣整塊切除表淺的早期癌。
2010年,周平紅團隊改良了日本技術,在國内率先開展經口内鏡下肌切開術(POEM)根治贲門失弛緩症,術後2至3天後,食管功能障礙的病人即可獲得康複。
從102歲老年人到出生27天的新生患兒,腫瘤從最重的124克到最長的20厘米,周平紅和團隊創造了多個該領域吉尼斯紀錄,纖細鏡刀劃開的“禁區”還在擴大。
内鏡經消化道腔外手術、經内鏡保膽取石、經内鏡腹腔腫瘤切除……如今,複旦大學中山醫院内鏡中心已成為國内開展POEM和ESD治療等内鏡技術時間最早、治療病例數最多的醫院,世界最具難度的内鏡手術相當一部分在這裡完成。
内鏡“魔術師”的工匠精神
周平紅時常被人問到同一個問題:工匠精神的理解是什麼?“專心緻志做一件事情,把一件事情做好做精,做到極緻。”這是周平紅的答案。
事成于細,業基于實,他深谙這個道理。十多年前,為了學習ESD技術,他從日本回來後,就去肉聯廠買了十幾個豬胃練習。
為了解決内鏡微創手術胃部穿孔問題,他說自己“不怕穿,穿不怕”,找出一套解決穿孔的方法,用夾子和尼龍繩縫合傷口。
周平紅做過的POEM手術多達上千例。一些享有聲望的日本醫生做普通的POEM手術大約需要1小時,周平紅隻要半小時。被他改進過的手術術式,被一些國外醫生直接稱為“POEM Zhou”。
有人稱周平紅是内鏡“魔術師”,但他的同事告訴記者這背後的“密碼”就是勤奮。每天下午周平紅大多是在手術室裡,他左手握内鏡旋鈕的地方有個老繭。
他不怕失敗,不斷“醫治”失敗。曾因一個失敗的POEM手術,周平紅5年念念不忘,直到在青島找到病人,最終為她解除痛苦;也會因為兩年前先天性幽門肥厚内鏡治療方案被否,心有挂礙,兩年後最終完成這個難度極高的手術。
如今,周平紅又在琢磨着如何讓先進的内鏡技術向基層延伸。“國内醫療技術發展不平衡,一些縣級和二級醫院内鏡技術沒有普及,應該讓内鏡技術在那裡生根結果,為更多的患者造福。”他說。
内鏡“劃”開世界大門
如今,周平紅團隊用内鏡治療“劃”開世界大門,奠定了中國在消化内鏡領域的領先地位。
今年4月,複旦大學中山醫院主辦的2019上海國際消化内鏡研讨會在陸家嘴舉行。本來容納2000人的會議中心,報名人數接近3000人。
“我們都是來學技術的。”幾名來自浙江的醫生說。現場包括美、意、日、韓在内的30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位醫生來參會。遠道而來的日本醫生有的曾是周平紅留學日本時的老師。
但2012年前,世界内鏡微創領域,中國人身影并不多見。2012年2月,第14屆國際消化内鏡大會在德國舉辦。1700餘位醫療界代表在大會現場觀看手術室的現場轉播。
周平紅5分鐘内即完成一段12厘米的食管黏膜下隧道建立,創面清晰,過程幹脆利落。會場内爆發出一陣陣掌聲。
“以前我們并不知道他,但後來我們意識到,他是世界級的專家。”一位德國内鏡專家如此評價。
2016年,周平紅從内鏡世界杯的“選手”轉型為“裁判”。2019年,複旦大學中山醫院内鏡中心何夢江醫生獲得大賽亞軍,為祖國赢得榮譽。
十多年來,周平紅和他的團隊在世界各地大會演講和手術演示300餘次,向全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家知名大型醫院推廣新技術,培訓了來自美國梅奧診所、斯坦福大學附屬醫院在内的國外學員120餘名。
“醫療技術沒有國界,我們以前向國外學習内鏡技術,如今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将更先進的内鏡技術推出去,造福全人類。”周平紅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