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來自網絡)
一、旋律質樸,流暢自然 梅派唱腔的特點:體現了中國傳統的美學原則,具有端莊娴雅的古典美,平和中正、圓熟勻稱、蘊藉流暢、恰到好處。在總體上把握衆多“模塊”的排列、堆砌,渾然一體的整體架構。梅先生主張:歌唱音樂,結構第一,如同作文、做詩、寫字繪畫、研究布局、章法,因而繁簡、單雙安排得當,工尺高低銜接好比上下樓梯拾級而登,順流而下。它的整體形成,是在前輩藝術家陳德霖、時小福的藝術基礎上,吸收了王瑤卿的藝術之長,逐漸磨去了過于方正的棱角之處,以潤腔方式和行腔規律,創出了從容含蓄、韻味醇厚的唱腔體系。不用任何加“花”的手段,如:顫音、滑音和裝飾音,不行險腔和怪腔,不強調使用閃、垛、頓、拖等讨俏的技法,而是使其自然流暢。已故著名梅派票友包幼蝶先生說:“梅派唱腔有單純樸素、大方自然、明朗圓滿、幹淨利落、吐字清楚、虛實分明的特點”。
梅派唱腔易學難工。易學的原因在于唱腔的旋律比較通俗、流暢、大衆化,沒有險腔和怪腔,因而比較容易學,單就某一唱段旋律的掌握,恐怕用不了多大功夫;難工的原因在于其難以捉摸的特點,出“梅味” 的行腔、潤腔技法難以掌握,難得要領。從而使相當一部分學梅者感到梅腔平淡無味而喪失興趣,再加上梅腔極少讨俏的“花腔”和賣弄嗓子的“高腔”、“險腔”,因而導緻一些原先愛好梅派的人半途而廢地改學别派。
二、頻率平緩,連弧推進 梅派聲腔顯示的音頻,較為平緩,很少大起大落。它的精彩之處往往不在于頻率的畸高畸低、突快突慢,而在于”處事不驚”,”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音頻的連弧推進形成梅派唱腔”圓”的藝術的一大因素。例如《霸王别姬》”南梆子” 中”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一句;又如:《貴妃醉酒》中一曲優美的絕唱,這不僅在于旋律設計的精到、獨特。通篇用“四平調”,還在于梅派唱腔高超的潤腔手法,使人感到分外動聽、悅耳。這出戲的第一段唱,梅先生在“海”、“輪”、“轉”、“見”、“兔”、“空”、“恰”及“娥”字的行腔中,使用“弧圈”式潤腔的方法,活現出一輪明月當空的夜色美景,令人陶醉、神往,也把楊貴妃心曠神怡的心情表達得淋漓盡緻。
三、小腔細膩,規律可循 行腔時用好小腔,猶如琴師的手法一樣,在特定的地方運用小技法能起到畫龍點睛、引人入勝的神妙作用,猶如天空行雲、清溪流水。梅派的小腔十分豐富、細膩,并有規律可循。歸納他的小腔法大緻有颠、挑、壓、落、斷音等。 1、颠音。如:《宇宙鋒》中“抓花容”采用了 “一挑兩颠” 不僅使唱腔得以美化,而且進一步深化了人物的感情;2、挑音。音往上行謂挑音,有不花而幹淨的特征;3、壓音。為了分清唱腔的層次,增加人物的妩媚情感,在拖腔中用壓的辦法,這樣會感覺到腔雖長而不散;4、落音。在唱腔的一個段落之處(無論是半句還是整句),在腔盡結尾的一刹那,要有落音或斷音。梅派行腔要求“落”要柔美,“斷”要幹淨。5、斷。“斷” 是梅派行腔的又一特點。何謂“斷”,就是至此打住,不拖泥帶水。如:《穆桂英挂帥》“導闆” 中 “大炮三聲”的“炮”字,行腔到7 6時,就要“斷住”,繼續拖或加其它花腔,就是畫蛇添足。
四、字腔一體,貼切新穎
梅先生精通音律,吐字講究五音、四呼、四聲,但不拘泥,在字音與唱腔的相互銜接一體上,十分講究。他以皮黃的唱法為底功,在這個基礎上又吸收昆曲的唱法,字咬得靈活、清真,梅派唱腔的每一個字都是出口就由字頭轉到字腹,聽起來非常自然,接近生活。梅派在字腔處理上有三點:
1、陽平高唱。梅派咬字以京音為主,具有親切、活潑之感。梅先生敢于創新,他的陽平高唱是梅派唱腔的亮點和精彩之處。如《女起解》“反二黃慢闆”首字的“崇”和《三堂會審》“散闆”首字“來”、《黛玉葬花》“西皮慢闆”中兩句的首字“随”和“紅”,等等,均用的是高唱法。
2、京音趨勢明顯。梅派在推進京劇音韻京音化問題上一直起着率先作用,他在傳統聲腔與現代漢語音的結合上不乏為成功的範例。如:《霸王别姬》“南梆子”中有二十多個去聲字,其中“睡、外、步、落、色、适、聽”等字就是用的京音;3、歸韻方法獨特。藝術家在字的歸韻收聲上,總是把一個字的切音(字頭)唱得長,本音(字腹)出現卻很短。梅派改變了這種歸韻陋習,把每一個字都是一出口就由字頭轉到字腹,然後以字腹行腔到韻尾(收聲),聽起來自然貼切。 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他對京劇的發展和改革做出了非凡的貢獻,梅先生對京劇旦角的唱腔,表演和服飾,做了很多創造性的改革和創新。梅先生的優美大方的唱腔,雍容華貴的表演,對京劇的影響是極大的。梅先生不僅受到中國人民的歡迎,也得到世界人民的愛戴,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征,對于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做出了巨大貢獻,産生了深遠的影響,梅派京劇藝術作為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瑰寶,永載史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