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高是怎麼殺李斯的?前言關于李斯之死千百年來一直都是人們時常感歎懷念的往事,臨死前想與小兒子一起回到家鄉上蔡放狗逐兔的遺願,更是讓人千年之後讀來依舊心生悲憫,堂堂大秦國一代名相,集辯才與智慧于一身的李斯,為何下場落得如此凄慘,一直以來也是引得衆人衆說紛纭,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趙高是怎麼殺李斯的?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前言
關于李斯之死千百年來一直都是人們時常感歎懷念的往事,臨死前想與小兒子一起回到家鄉上蔡放狗逐兔的遺願,更是讓人千年之後讀來依舊心生悲憫,堂堂大秦國一代名相,集辯才與智慧于一身的李斯,為何下場落得如此凄慘,一直以來也是引得衆人衆說紛纭。
有的說是因為李斯勸谏胡亥而招來橫禍,是為國盡忠而死,有的說是因為李斯當初眼瞎選擇跟趙高之流合作,低估了趙高的陰險,還有的則說是高估了胡亥的智商,最終才讓自己上天入地都無門,被人活活整死。
李斯劇照
以上種種推理,看似都有幾分道理,也确實是表面上的原因之一,但都低估了李斯的精明,其實以李斯的才能,對于沙丘之謀的利弊,趙高的陰毒,胡亥的昏庸,李斯在入獄之前都是了然于胸的。李斯之所以到最後會有這麼不堪的下場,根本原因還是沒有聽老師荀子的忠告,執着于自己的倉鼠理論。
物極必反,李斯曾憂心自己宿命歸宿“三川守李由告歸鹹陽,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長皆前為壽,門廷車騎以千數。李斯喟然而歎曰:“嗟乎!吾聞之荀卿曰‘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當今人臣之位無居臣上者,可謂富貴極矣。物極則衰,吾未知所稅駕也!”
-----《史記 李斯列傳》
從上述描述中我們可以知道,李斯其實是懂得物極必反的道理的,正如他所說,老師荀子曾經跟他說過“物禁大盛”,當看到自己家門前門庭若市的時候,聰慧的李斯是嗅得到這其中的危險的,也開始考慮自己的“稅駕”(歸宿)到底在何處,可見李斯自始至終都是個頭腦很清晰的人,凡事利弊都早有預知,此時的李斯完全是可以做到全身而退的,隻是既然這麼清楚利弊所在,為何李斯不肯遵循天道,功成身退呢,要找到李斯心中的答案,我們可以從沙丘之謀中李斯的一番感歎中去探究一二。
胡亥
沙丘之謀李斯不敢舍身取義,為保名位助纣為孽高乃謂丞相斯曰:“上崩,賜長子書,與喪,會鹹陽而立為嗣。書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賜長子書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與高之口耳君聽臣之計即長有封侯世世稱孤。今釋此而不從,禍及子孫,足以為寒心。善者因禍為福,君何處焉?”斯乃仰天而歎,垂淚歎息曰:“嗟乎!獨遭亂世,既不能死,安托命哉!”于是斯乃聽高。 ---- 《史記 李斯列傳》
李斯當初身為丞相為什麼明知是禍國之舉,卻依然同意了趙高的沙丘之謀,從趙高勸服理由看來,李斯似乎看重的是趙高口中的子孫世世稱孤,因為要保住子孫的榮華富貴而輕信了趙高,釀成了日後的大禍。
其實細品李斯的那句“獨遭亂世,既不能死,安托命哉”,就會發現李斯其實沒有這麼淺薄,看似三言兩語的感歎其實隐藏着豐富的信息量,“獨遭亂世”表明李斯很清楚眼下時局很亂,而亂的根源就是胡亥和趙高這兩個謀逆人,所以說李斯一開始就很清楚這兩個人都不是什麼好人。
趙高
至于為什麼還是跟他們同流合污了,一則是李斯還是沒有想好歸宿在哪裡,“安托命哉”實在是還沒想到歸宿在哪裡呀。二者則是此時不和這兩個禽獸合作,進退都難,不能死的李斯可能還會有性命之憂,所以說除了舍不得榮華富貴外,主要還是不願意去冒這個險。
李斯鼠性難改,終為名位而累,家破人亡如果是沙丘之謀是李斯不得已的情形下犯下的錯誤,那麼在明知胡亥昏庸,趙高惡毒的情況下還去彈劾趙高,則是李斯心中對于名位執念的頑強體現了。
李斯此前經曆過兒子李由被彈劾,親曆了胡亥的種種昏聩行為,目睹過趙高的各種毒辣手段,在最後時刻向胡亥彈劾趙高,看似大義凜然,為國盡忠,實則是想趁機扳倒趙高,保全自己的名位,隻是沒想到胡亥跟趙高的關系比他想象中還要鐵,轉身就把李斯給賣了,最終反被趙高所害。
秦始皇
很多人認為李斯在此處是因為太過于相信自己的辯才,高估了胡亥的智商才有此下場。其實面對胡亥這樣的老闆,李斯是完全可以有其他出路的,以他的才能想個金蟬脫殼的法子,帶着全家老小回到家鄉上蔡,與小兒子一起放狗逐兔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可李斯為什麼還要在這昏暗的秦廷與狼共舞呢,原因也很簡單,不是為國盡忠,不知兇險,也不是盲目自信,而是他這隻老鼠心裡放不下秦國這個糧倉。
結語
李斯不是不懂物極必反的道理,老師荀子的那句“物禁大盛”的忠告也猶言在耳,隻是這個時常擔憂自己歸宿的李斯,還是沒有擺脫自己的“倉鼠”本性,直至秦國這個糧倉已經四處着火了,還在執着于自己的“倉鼠論”而不肯離開,直到臨死之前才懊悔不已,連想和兒子一起回家鄉做回“廁鼠”都不行了。李斯如此智謀之人,一生“鼠性難改”而終至積重難返,家破人亡,可歎可悲亦可憐!
參考資料:
史記《李斯列傳第二十七》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大家好,我是四眼侃曆史,堅持優質原創,有緣就關注,品讀經典,一起學習,精彩不錯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