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對牛彈琴的故事
春秋時期有一個琴藝甚好的人,叫公明儀。有一次他帶着琴去訪友,路過曠野,看見山高水長,麗日朗朗,一頭老牛在草地上懶洋洋地吃草。公明儀很是歡欣,心想,如此美妙的景緻,對誰彈琴都是抒發心志,為什麼不能給牛彈彈琴呢?
于是,他就坐下來,對着牛彈了一首琴曲中動人心弦的《清角》。他彈得如此專注、用情,彈得自己心意彷徨、感動不已。彈完擡頭一看,牛卻無動于衷,甚至都不看他一眼。
這就是我們所知道的對牛彈琴的故事。但是,故事并沒有完結。
公明儀又想,對牛彈琴,牛無動于衷,究竟是牛的錯還是人的錯?我能不能換一曲彈給它聽呢?
于是他試着用古琴模仿蚊虻之聲,嗡嗡嗡,嗡嗡嗡,蚊子牛虻之聲圍着牛缭繞回旋,牛開始有所覺知,豎起了耳朵。
他又彈了一種“孤犢之鳴”的曲調,模仿失群的小牛犢尋找媽媽的叫聲。聲音一出,就發現牛“掉尾奮耳,蹀躞而聽”。
如此看來,牛聽琴聲也會動心動容的,關鍵在于你是否彈了它能聽懂的曲調。
故事二、十字架的故事
住在維琴尼亞州的美國朋友,是一位電力工程師,有一天他告訴我一個故事。
他被通知到維琴尼亞山上的電塔修理電力障礙,于是清晨就出發了。電塔在很遠的山上,開車八小時才抵達那座山,在山裡繞來繞去,就是找不到那座電塔,天色逐漸暗下來,終至完全黑暗,伸手不見五指。
山上既沒有人家,也沒有燈火,他心裡愈來愈着急,心裡想着:不要急着找電塔,應該先找到一個可以睡覺的地方,一切等天亮再說。
正這樣想的時候,趁着月光,竟看見遠處的山頂上有一個高的十字架,在黑暗中閃閃發光。
他欣喜若狂,立刻驅車往十字架的方向開去,靠近了,才發現是一座在荒山的教堂,裡面并無燈光,門也是鎖着的,無法進入教堂借宿,朋友把車停在教堂旁邊,安心地睡着了。“因為心裡覺得上帝就在身邊,那一夜睡得好極了”。
在鳥聲中醒來的朋友,探頭一看,才發現不得了,原來他的車子停在一片公墓的中間,四周全是墳墓,墳墓上都是十字架。
朋友說:“還好當時隻看到教堂,如果看到一片墳墓,可能就不能安心睡眠了。”接着,朋友感慨地說:“所以,一個人如果要心安,一定要常常往高的地方、光明的所在看;假如一直看着黑暗或低下的地方,心就不能安了。”
教堂與墳墓都有十字架,照耀着教堂的月光,也同樣照在墳墓上。一個想要安心生活的人,要有一些光明的希望,隻要保持擁有這種态度,即使處在障礙中也能坦然無懼,就好像站在墳墓裡,也能看見教堂一樣。
▼點開【了解更多】看更多精彩内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