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都說“月子之仇不共戴天”,對很多經曆過的寶媽來說,坐月子比懷孕、分娩都要難受萬分。不僅僅是身體上的,不是還有精神上的煎熬。
月子期間本就情緒不穩定,身體又十分脆弱,此時若家人的照顧不到位,很容易留下月子病或導緻産後抑郁。
中國人民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的博士李婉君,博士論文就深入研究了坐月子期間家庭的恩恩怨怨。
最後她得出的結論是:月子期是家庭矛盾集中爆發的特殊時段,無論安排得多周密,都會留下遺憾。要麼是身體後遺症,要麼是情緒上對家庭失望和不滿。
而且,對此每一方又都有自己的說辭,對錯争論無休止,是個極其複雜的話題。
生産前就對月子懷有恐懼的她,選擇了雇月嫂,并讓媽媽過來幫忙,老公則負責物資購買和調配。
之所以沒讓婆婆參與進來,一是她歲數大了身體不方便,二是婆婆的為人處事和她合不來。
婆婆有三個兒子,我老公是最小的,她脾氣很大,攻擊性特别強,沒事也能整出點事兒來,常常一家人吵得不可開交。老公的二嫂哺乳期就是她在照顧,到處說壞話,兩人相處得很不好。
不過,即便是親媽也會有矛盾,趙妍是獨生女,從小由外婆帶大,因此媽媽沒什麼育兒經驗。加之媽媽從小強勢,喜歡數落人,常常讓她覺得很有壓迫感。
因此,即便有月嫂,這個月子過得還是不舒心。媽媽總說這不好那不好,還嫌婆婆和老公不照顧她,頗有些挑撥離間的意味。
她倒希望沒人來探望,每次來人都沒什麼正經話,交代她應該如何如何帶娃,但其中大部分都是不科學的老一套,讓她身心俱疲。
陳淑玲就是趙妍的媽媽,她的職業是中學老師。
那個年代大家都在婆婆家坐月子,自己回娘家被周圍的人議論紛紛,這也讓她心情有些不爽快。
事實上,從結婚、懷孕開始,婆婆一家對她就有些不管不顧。
月子裡主要是我媽照顧,我爸負責做飯,他們對我有些恨鐵不成鋼,說是嫁錯了人。而且我回娘家坐月子這件事,惹得我弟弟很不高興,他說我爸媽偏心眼,當初沒幫他帶娃。在爸媽的悉心照顧下,我過得還算不錯,隻是丈夫太不顧家。
周汝珍是陳淑玲的婆婆,已經87歲高齡了。
那個年代她也是出身大戶的小姐,在娘家衣食無憂,還能趕趕時髦。21歲時,她嫁給了門當戶對的老公,誰知遇上了個兇悍婆婆,婚後生活十分艱辛。
生孩子時都是娘家妹妹準備東西,唯獨落了油布,讓老公買的,卻被罵了好幾天。
坐月子時娘家送了幾百個雞蛋,可我頂多就吃了十個。第四天吃了幾個雞蛋,婆婆就說各種難聽的話,說我嫁了人,就是他家的,做不了主,還和我妹妹吵了起來。我沒結婚時一切都是好的,結了婚後一下就掉到了大泥溝裡,好像再也爬不起來了。
後來周汝珍才了解到,婆婆之所以對她如此,也算是“多年媳婦熬成婆”,有點報複的意思。
婆婆15歲嫁人,先後共生育了13個孩子,大部分都夭折了,隻留下了一個女兒和一個兒子。丈夫去世後,獨自一人帶娃,中間遭遇了戰亂等各種困難。
那麼,坐月子究竟怎樣才能過得舒服?前文這三位不同時代的女性坐月子,遭遇也是完全不同性質的。
就連親媽照顧也會産生矛盾,更别提從小就不在一起生活的婆婆了。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月子坐得好不好,也是女性對婆家的綜合考量,更決定着以後家庭的走向,是和諧還是麻煩多多。
生産前,全家最好就此開一次詳細的家庭會議,大家統一某種秩序,分配好每個人員的工作,少說話多做事。
如果經濟條件允許,聘請專業的月嫂或者去月子中心,也許是較為舒心的選擇。
,二胎寶媽、營養師,為大家分享育兒生活中的心得;圖片皆源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删除;另外,碼字不易,如有個别錯别字,請别介意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