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閏四月雙春年,夏至端午緊相連,6月就要立秋,老農:這是咋了
由于立春節氣的不同,每個年份有不一樣的叫法,像一年一個立春的,被叫做單春年,一年之中沒有立春節氣的,被叫做無春年,而有的年份一年之中兩頭都會出現立春節氣的,則被叫做雙春年。閏月比較多見,閏四月也并非很奇怪的年份,但今年不但是閏四月,而且還遇到了雙春年,這就顯得相當的不常見。
閏四月加上雙春年還不算完,今年的節氣更叠讓人直呼看不明白,夏至節氣跟端午節幾乎相連,這樣的情況也非常的不多見,但立秋節氣卻早早的就要随着六月來到,對于這樣的節氣更叠,按照民間的農諺,是有很多種說法的,其中大家熟知的有:
“閏四月,兩天春,老農民,賣兒孫”:古人對于這樣的年份是沒有什麼好看法的,通常認為這樣的年份會不盡人意,天氣情況出現比較異常,很難出現風調雨順的好年景,在過去沒有充足的地下水灌溉,以及其他的防範措施的農耕年代,這樣的天氣很容易引起糧食欠收,沒有了好的收成,農民也就無法在像豐收年那樣,豐衣足食,有的甚至沒有了糧食來源,出現賣兒女的情況出現,這也是對于這樣年景的一種經驗傳承。總體來說,這樣的年份是很容易出現極端天氣。從而造成農作物減産。
“夏至連端陽,田裡不打糧”;出門一看,這也端陽,那也端陽,到處都是端陽,端陽也就是端午節,通常的時候,端午節跟夏至節氣的間隔,大都是在十幾天左右,最長的達到二十天,而今年的端午節幾乎是連着夏至,夏至是五月初一,初五就是端午節所以也就成為了夏至連端陽。按照民間的農諺,這也是不咋地的年景,被稱之為田裡不打糧。這也是節氣的錯峰,産生了天氣的變化,對于農作物的影響相當大,加上惡劣天氣的增多,勢必會對于農作物帶來很大的影響,豐産就變得困難了許多。
“六月立秋,兩頭不收,七月立秋,種啥啥收”;六月立秋,立秋節氣來臨的比較早,造成秋糧沒有完全成熟,天氣就會出現降溫,這對于正值需要高溫高濕的秋糧來說,是有不利影響的,不單單是對于秋糧有影響,由于立春較晚,春脖子比較長,漫長的春季很容易出現倒春寒這樣極端天氣,夏糧也很難有好的收獲,加上秋糧沒有很好的生長,所以被叫做兩頭不收,而七月立秋,别看時間相差短短的一個月,但這樣的時間對于農作物的生長,是起到很關鍵的作用,今年立秋是在農曆的六月十八,也正值所謂的六月立秋。
民間的農諺也是結合多年的種植經驗,根據多年的天氣變化積累而來,演變成為朗朗上口的農諺,但由于我國地大物博,地域之間差異很大,所以這些農諺也之能夠作為參考使用,對此你怎麼看?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