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愛》講述了一位從小變成孤兒的英國女子在各種磨難中不斷追求尊嚴,堅持自我,最終獲得幸福的故事。這是一個争取女性獨立自由和權利的勵志故事,被多次改編和翻拍也從側面表現觀衆對這部作品的喜愛。
電影海報
光影下的奇妙氛圍
2011年的翻拍的《簡愛》被搬上熒幕,有評論說,這部電影,被拍出了“鬼片”的感覺。黑漆漆的古堡裡,家居陳設都是古樸的灰暗色系,身着暗色調的男女主人公、仆人、賓客在古堡裡上演愛恨情仇。此外,很多鏡頭是在夜晚拍攝的,這更增添了電影的“鬼感”。
其實,在電影學上,這是一種特殊的用光方式,而非制造恐怖效果。這種用光,在電影學上稱為,夜景拍攝的“腳光”,也就是地闆反射的光。
在影片中,主人公多次手持托盤蠟燭照明,而蠟燭的光從下向上,打在主人公的臉上。這其實并不是制造恐怖效果,這種光,極具19世紀油畫的質感,神秘、莊重,大氣古樸。而電影夜景采用的腳光,制造出一種典雅的油畫氛圍,同時也為劇中人物蒙上了神秘之感。
夜晚的哭聲到底來自哪裡?古堡為什麼會在夜裡着火?半夜起身,拿着蠟燭找尋線索和答案的主人公,正是在這種氛圍下牽引着影片前進。神秘的男主人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呢。光從下邊打上來,照到男主人公的臉上,若隐若現的光影效果裡,觀衆可以看到他心事重重。
而電影中的日光,多采用逆光。即,人物迎着光,而攝影機在人物後邊拍攝。
在日常生活的拍攝中,我們常常有這樣的體驗。如果逆光拍人像,人物往往很暗沉,朦朦胧胧地隻能看清楚輪廓,而五官極其不清晰。這樣的拍攝,對要求清晰度的照片、影片來說,是不太合時宜。可是對于要求朦胧的、夢幻的,帶點仙氣兒的拍攝來說,卻是再好不過了。
電影《簡愛》中的日光鏡頭,就營造了這樣的效果。逆光下的簡愛,在桑菲爾德的莊園下奔跑,有時是因為初嘗愛情的喜悅,有時候是因為戀愛過程中的困惑。人物的悲喜,在這樣的光源烘托下,非常富有畫面感。宛如油畫師筆下的英國郊區風景畫,而在這幅畫裡,有一個女孩子,名字叫做簡愛的,喜怒哀樂,在逆光效果的烘托下,躍然畫紙上。當然,也躍然屏幕之上。
夜景的腳光,日景的逆光,給這部電影創造了一個很好的氛圍。在那個年代的大背景下,主人公的喜怒哀樂,随着光影的起伏,巧妙地把觀衆帶入進去。帶入到那個年代,那個古典的、莊重的,有着油畫質感的年代。
在這樣的氛圍下,仿佛你就是簡愛,簡愛就是你。你做着簡愛的夢,你愛着簡愛的羅切斯特,你随着她困惑、迷惘、清晰、透徹。你随着她愛上他,發現秘密,出逃桑菲爾德,流落荒原,而最後回到變成廢墟的桑菲爾德莊園,去重新擁抱過去的愛人。此時,你也終于發現,愛真的是世界上最平等最不需要條件的事兒。
而在主人公相愛的時候,影片一改陰沉的主色調,日光下,也不再采用逆光,攝影機直接拍向人物幸福的臉。他們身後,粉色的花朵正在春天盛開。盛開着,就像主人公的心情一樣。
對切鏡頭下的愛與平等
如果你讀過原著一定知道,羅切斯特和簡愛分别有着怎樣的性格特征。不讀也沒關系,因為2011版的《簡愛》可以說,非常忠實于原著了。電影用鏡頭語言,巧妙地塑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影片中,當簡愛終于說出那些心底裡的聲音,其實更像是對兩個人物的性格特寫,借簡愛的口說了出來。
簡愛說,“我是沒有感情的機器嗎?你認為就是因為貧窮、卑微、平凡、渺小,我就沒有靈魂跟感覺嗎。我跟你一樣,有靈魂有感覺。如果上帝賦予我美麗和财富,我就能讓你離不開我,就像我離不開你一樣。”
說這話的時候,攝影機的鏡頭完全切給了簡愛,而沒有給羅切斯特。這讓所有觀衆都認認真真聽簡愛講話,完全進入簡愛細膩豐富的精神世界。
羅切斯特是一個莊園主,他富有、高傲、自信,有品位有氣質。而簡愛是一個平凡的家庭女教師,長相平平,卑微、貧窮、渺小。極大的“階級”反差,可是攝影鏡頭下的他們,是平等的。
電影中的對切鏡頭,一會兒給羅切斯特,一會兒給簡愛。他們有着平等的說話的權利,就像他們的愛情一樣。
這樣的對切鏡頭下,是不以财富地位、家世背景為條件的愛情。是純真的沒有階級區分的平等的愛情。一如主人公簡愛的愛情觀,她不自卑也不自憐。用勞動換取尊重,用不卑不亢的态度換取平等的愛情。
譬如,影片中一個細節,足以展現這種鏡頭語言對人物形象的塑造。
影片中,簡愛要回去看望病重的舅母,她向羅切斯特索要當家庭教師應得的報酬。羅切斯特問她,我欠你多少,簡愛回答說30英鎊。羅切斯特轉身給她拿了50英鎊,簡愛不要,收下了10英鎊。
鏡頭跟着這兩個人物的對話來回切換,并沒有因為誰的财富多,就給誰更多的話語權,鏡頭下,兩個人是完全平等的。平等的意味,就這樣潛移默化得表現出來了。而簡愛獨立自由的性格特征,也躍然觀衆面前。
影片中大量的對切鏡頭,用得恰到好處。全片都象征着人物的平等,而且,鏡頭下,男女主人公的喜怒哀樂,都在對切鏡頭下的對話中表現得淋漓盡緻。這兩個有着截然不同的身份地位的人,卻有着同樣獨立的,不卑不亢的靈魂。
金風玉露一相逢,勝卻人間無數。而靈魂深處的共鳴,也是兩個人相愛的最重要的理由。這在19世紀的英國,階級觀念那麼重的情況下,這樣的愛情觀,簡直恰似一股清流了。愛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也愛你獨一無二的靈魂、你内心秉持的原則。
他們的愛情,高貴不已。
也正因為如此,簡愛的故事,經久不衰,流傳至今。
暈化鏡頭下的少女心事
影片中,對話部分,多采用對切鏡頭。而兩人談情說愛的場景,多采用雙人中景鏡頭。
他們相愛的時候,重逢的時候,都是将主人公置于畫面中間。這很好地闡釋了二人身體與靈魂的分别與結合。他們從兩個相互獨立的個體,到合二為一,再到仍然保持個體靈魂的獨立性,采取雙人中景去诠釋,再好不過了。
這多像兩人中間的一座橋,相愛的兩個人,分别從橋的兩端,彼此各自熟悉的世界,來到橋中央,相識相遇相知,了解進入到對方的世界。緊緊擁抱、緊緊依偎,但仍保持獨立,有自己特有的精神世界。巧合的是,影片中很多雙人中景就是在橋上拍攝的。
更有意思的是,影片中獨特的暈化鏡頭。從清晰到模糊,從模糊到清晰,很好的诠釋了人物心理的變化。影片中,有一個場景,羅切斯特的家裡來了一些上流社會的尊貴客人,其中就包括羅切斯特的绯聞女主角,貴族小姐。當他們在客廳裡談論着關于家庭女教師的不堪和卑微,這時候,影片給了羅切斯特一個暈化的鏡頭。仿佛預示着,這個男人和簡愛的世界越來越遠。而給簡愛的鏡頭是,從模糊到清晰,她的内心世界也跟着從混沌到透徹了。
這組暈化鏡頭下,少女的心事,被表現得淋漓盡緻。
簡愛這樣一個獨立自由,不卑不亢的女性。也有着大部分女性的固有特征,她看着模糊的羅切斯特,想象着兩個人差别巨大的處境、地位...自已一個人怅然若失地走出了房間,她吃醋了她難受了,她其實很在乎愛人對自己看法。
這樣一個平凡的簡愛,在鏡頭下顯得格外真實。我們的主人公一下子變得活靈活現,變得有血有肉起來。她不再是那個獨立要強的女主人公,她變成了一個平凡的小姑娘,一個有着萬千心事的少女。
結語
電影拍攝最高明的手法,就是運用不動聲色的鏡頭語言了,大有若無中,展現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講述電影故事。在2011版的電影《簡愛》裡,鏡頭語言,可謂是人物心理刻畫的助推劑、故事情節前進的助燃器,也是電影向觀衆發聲的最好手段。
在這部影片中,腳光、逆光給以環境烘托,對切鏡頭、雙人中景表達人物的平等地位,暈化鏡頭刻畫人物細緻的情感變化、心理變化。一部長篇巨著,濃縮在短短的一百多分鐘裡。其中,電影的鏡頭語言,光影運用,功不可沒。
來源:追影客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