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木蓮媽媽,原創内容
對于寶寶來說,“母乳”是最理想的食物,正因為如此,媽媽對于自己母乳的質量也會存在着擔心。
“孩子那麼瘦,一看就是沒有營養”
丫丫最近很郁悶,婆婆總是埋怨自己吃得少,還把寶寶長得瘦的責任也推到自己的身上。
婆婆總是說:“孩子這麼瘦,一看就是你的奶沒有營養”;“寶寶又生病 了,是不是奶不好”;“奶水顔色這麼淺,一看就是沒營養”……
這樣類似的話說過之後,丫丫就被婆婆強迫着喝下各種“養奶”的偏方,炖豬蹄、鲫魚湯,喝得丫丫都直反胃。
丫丫也不想喝這些油膩膩的湯水,但自己心裡也糾結是不是因為自己的奶水質量不夠,才會導緻孩子長得不好,所以即使滿心不願意,依舊會照着婆婆的話來做,每天也都在崩潰的邊緣掙紮。
哺乳期寶寶有這3種表現,暗示寶媽母乳質量低
母乳質量低,也就意味着寶寶在吃了母乳之後,能夠利用的營養不多,這樣會導緻寶寶體内營養物質的匮乏,使寶寶身體發育不完善。
1)體重增長低于平均水平
在出生後的第一個月,寶寶的體重會增加720-750克左右,之後增加會緩慢一些,但依舊持續增長趨勢。
媽媽可以定期地給寶寶稱一稱體重,并記錄下來,看看寶寶的體重是否增加正常,如果自己孩子的體重增長低于同齡孩子的平均水平,那麼就要考慮是否是自己的母乳出現了問題。
2)寶寶排便不暢或者拉稀
正常情況母乳喂養的情況下,寶寶排便會十分通暢,而如果排便不正常,那麼就要考慮是否是母乳質量低的情況了。
媽媽的母乳質量低,自然寶寶就吃不飽,而吃不飽就會頻繁吃奶,之後就會形成吃奶過多的情況,不能及時消化,排便時就會不順暢或者拉肚子。
3)吃母乳後哭鬧
那些吃營養充足母乳的寶寶,吃過之後會十分滿足,這也是正常寶寶的表現。但如果母乳質量無法達到這些要求,寶寶就會有哭鬧情緒,因為吃不飽,無論是從身體上還是心理上,都無法得到滿足。
所謂的“母乳質量檢測”,寶媽不要輕信
對于母乳質量,一些機構會推出相關的檢測項目,并揚言能檢測母乳質量高低,而一些媽媽在檢測之後,發現顯示“蛋白質偏低”,就認為自己的母乳不好。
但實際上,這樣的母乳檢測并非是可靠的,母乳檢測,無外乎是分析蛋白酶、脂肪等幾個成分數據,而單憑這幾個數據,就輕易下結論說“母乳不好”,奉勸各位寶媽兩個字:“别信”。
對于母乳的質量,現在還沒有統一的标準來評定什麼樣的母乳才是合格的,而且母乳中的成分有很多,并非是僅僅是蛋白質和脂肪,還有一些微量元素、DHA等等。
而且,母乳裡的成分是不直接依賴于媽媽攝入的食物的,世界衛生組織研究表明:即使是那些饑荒條件下的媽媽母乳,和平常媽媽的母乳營養也并區别,依舊能夠滿足寶寶的成長發育所需。
關于母乳的幾個認知誤區
誤區一:奶稀=母乳質量不好
很多媽媽的奶水狀态比較稀薄,而且顔色也比較清亮,這樣狀态的母乳并非是質量不高,也不是所含的營養稀少,而是這樣的奶水僅僅是“前奶”。
“前奶”裡面所含的水分較多,能解渴,這也就是什麼寶寶在喝母乳的時候不用喝水。當然,前奶中也是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免疫因子的,因此奶水質量也是很高的。
誤區二:寶寶吃得多=母乳質量高
寶寶總是吃奶,最根本的原因是人類的本能,寶寶頻繁地吮吸是刺激奶水分泌最有效的方法,以此來滿足下個階段的奶水量。自然是和奶水質量的高低無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