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大水牛測繪】關注我們
任何建築物都必須有可靠的地基和基礎。建築物的全部重量最終都通過基礎傳遞給地基,所以對地基的處理及加固就成為基礎工程施工中的一項重要内容。
地基∶是指建築物基礎底部下方一定深度與範圍内的土層。
建築物對地基的基本要求是∶不論是天然地基還是人工地基,均應保證其有足夠的強度和穩定性,在荷載作用下地基土不發生剪切破壞或喪失穩定;不産生過大的沉降或不均勻沉降變形,以确保建築物的正常使用。
在軟弱地基上建造建築物或構築物,利用天然地基不能滿足設計要求,需對地基進行人工處理,以滿足結構對地基的要求。
影響建築物的地基的因素
強度及穩定性;
壓縮與不均勻沉降;
地下水流失、潛蝕和管湧、液化;
失穩和震陷。
地基處理的原則
局部地基處理∶将局部軟弱層或硬物盡可能挖除,回填與天然土壓縮性相近的材料,分層夯實;處理後的地基應保證建築物各部位沉降量趨于一緻,以減少地基的不均勻下沉。
軟土地基加固。
總之,應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等情況下使之滿足工程設計要求。
地基處理方案的選擇的步驟
1、根據建築物的結構類型、荷載大小及使用要求,結合地形地貌、地層結構、土質條件、地下水特征、環境情況和對鄰近建築物的影響等因素初選處理方案。
2、對初選的地基處理方案進行技術經濟分析和比較定出最佳的方案。
3、對已選定的方案在有代表性的場地上進行相應的現場試驗或試驗性施工。
常用的人工地基處理方法
1、換土地基
當建築物基礎下的持力層比較軟弱,不能滿足上部荷載對地基的要求時,常采用換土地基來處理軟弱地基。
施工工藝過程∶挖軟弱層→回填→夯實
适用範圍∶淤泥;淤泥質土;濕陷性黃土;素填土;雜填土。
(1)、砂地基和砂石地基
(2)、灰土地基
灰土地基是将基礎下部一定厚度的軟土層挖走,然後用按一定體積比配合的石灰和黏土拌合均勻,在最優含水量的情況下分層夯實或壓實而成。适用于加固深1-4m厚的軟弱土、沉陷性黃土、雜填土等,還可用作結構的輔助防滲層。
2、強夯地基
強夯法是利用起重機械将重達80~400KN的夯錘吊起,自由下落的落距為6~30m,是一種對土體進行強力夯實的地基加固方法。
強夯适用于碎石土、砂土、粘性土、濕陷黃土及雜填土地基的深層加固。
(1)、機具設備
夯錘、起重設備和脫鈎裝置
(2)、強夯施工的技術參數
擊點布置正方形或梅花形網格。間距一般為5~15m。夯擊遍數根據地基土的性質來确定,一般為2~5遍,粗顆粒土夯擊遍數宜少些,前幾遍采取"間夯",最後遍采取"滿夯"
3、重锺夯實法
重锺夯實法是利用起重機械将重物提升到一定高度後自由下落,重複夯打擊實地基土表面,從而使淺層地基受到壓密加固。
重錘夯實法适合于處理離地下水位0.8m以上稍濕的粘性土、砂土、濕陷黃土、雜填土和分層填土的地基。
重錘夯實的錘重15~30KN,落距為2.5~4.5m,一般需夯擊6~10遍,加固深度為1.2m左右。
4、振沖法
(1)、機具設備
主要設備有振沖器、起重機械、水泵及供水管道、加料設備和控制設備等。
(2)、施工要點
①定位
②成孔
③清孔
④振密
5、深層攪拌法
原理∶深層攪拌法是利用特制的深層攪拌機在邊坡土體需要加固的範圍内,将軟土與固化劑強制拌合,使軟土硬結成具有整體性、水穩性和足夠強度的水泥加固土,又稱為水泥土攪拌樁。
固化劑∶水泥漿或水泥砂漿,水泥的摻量為加固土重的7% ~15%,水泥砂漿的配合比為1∶1或 1∶2。
施工工藝∶深層攪拌機定位→預攪下沉→制漿→噴漿攪拌→複攪下沉→提升→關機→清洗→移動至下一根樁
質量檢驗
6、高壓噴射處理方法
原理∶就是利用鑽機把帶有噴嘴的注漿管鑽進至土層的預定位置,以高壓設備使漿液或水成為200Mpa左右的高壓流從噴嘴中射出來,沖擊破壞土體。
施工工序∶鑽機就位→鑽孔→插管→噴漿→拔管沖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