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花燕因病于1月13日下午去世,年僅24歲。
吳花燕是貴州省銅仁市松桃縣沙壩河鄉茅坪村人,是貴州盛華職業學院一名大三學生。
不幸的經曆,短暫而艱難的人生。
這是一位身世不幸的大學生,她的經曆令人唏噓不已。
她4歲時母親去世,18歲時父親去世,3年前,奶奶去世後,便和患有間歇性精神病的弟弟搬到了大伯家。
姐弟倆依靠300元的貧困戶低保維持生計。為了省錢過日子照顧弟弟,吳花燕可以說節約到了極點!
她從不吃早餐,中午晚上全吃饅頭。大部分時候,一天隻吃2塊錢的米飯。曾有5年多時間,糟辣椒就是她唯一的下飯菜
吳花燕從小缺鈣,身高隻有1米35,最重的時候體重僅有50多斤。2019年10月,吳花燕在醫院檢查時發現患有心源性水腫、腎源性水腫等多種疾病,體重也僅剩43斤。
因長期營養不良且患病,吳花燕眉毛掉盡,額頭上露出兩道白色的痕迹,原本濃密的頭發也掉了一大半。
吳花燕的故事經過媒體報道後,引發關注,她為治病發起的衆籌很快籌滿,學校和當地民政部門也給予了吳花燕積極的幫扶和救助。
獲得各界救助後,吳花燕一直在貴陽治療,但因為體重不到60斤,無法接受手術。吳花燕于13日下午因病搶救無效去世,年僅24歲。
貧病并沒讓她失去詩和遠方。
雖然家中貧困身體不好,但吳花燕在大學期間還頻頻參加當地各種公益活動,為山區孩子支教。
2019年8月,吳花燕還成為松桃縣的春晖使者。她相信知識改變命運,想幫助鄉村的孩子走出去。
在一首題為《遠方》的詩中,吳花燕寫道:“最後,我将回到雲貴高原,在貴州最高的屋脊,種上一片深藍色的海洋;在那裡,會有一艘豐衣足食的小船,帶我駛向遠方。”
來自雲南昭通轉山包村的“冰花男孩,想必大家還留在記憶裡。
”冰花”男孩就是天沒亮就從家裡出發,頂着寒風、霜露一直前行,以至于到了教室的時候已經滿頭“白發”,紅撲撲稚嫩的笑臉那是凍得通紅,甚至可以說已經有些輕微地凍傷了,看着就讓人心疼。
同樣來自轉山包村孩子上學時口渴得難受時,在路邊就地喝溪水的場景也令人動容。
轉山包村是高寒地區,山中交通不便,孩子們經常要走幾個小時的山路去學校上學。
圖中的小女孩實在口渴極了,由于沒有帶水在身上,就隻能在路邊的一個小坑裡面趴着喝水。要知道旁邊可還是有積雪存在的啊。
那路旁小坑的水會是多麼的刺骨,可就算如此小女孩還是趴下去喝了。因為她實在是口渴了。
稚嫩的雙手撐在凝結着冰塊的土地上,低着頭喝一口刺骨的水,可以想象小女孩當時的表情會是如何?口渴得到水源的滿足還是冰寒刺骨的痛苦?
農村姐弟被媽媽抛棄,五點摸黑走1個多小時山路上學,奶奶打手電跟随。
江西北部屬丘陵地帶,修水山區的一些孩子住在山中,上、下學路途都要花費一個多小時。他們中70%以上,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冬天天黑得早,孩子們打着手電筒回家,爺爺奶奶則跟在身後。
記者去深山采訪一位單親媽媽,在一間昏暗的小屋,透過破舊的窗戶帶來一絲光亮。
一個三歲大的小孩,坐在棉被上,手裡捧着一個大碗,碗裡裝着泡面。
記者看到了,便好心的和這個媽媽說:不能總給孩子吃這個。
媽媽笑着搖頭說:不總吃,今天是孩子生日,孩子想吃很久了。
扶貧先“扶智”。比貧困更可怕的是無知和閉塞。一些孩子因為貧困,困守在大山深處,閉塞已讓他們與這個時代和社會的進步有了很大的差距。“冰花男孩”沒有走出過村子,連鎮上也沒去過。
有了知識,貧困是暫時的,而無知将導緻世世代代的貧困,無法逆襲!
那個“冰花男孩”的心願就是好好學習,将來考上北京的大學,去見見世面,增長知識。
國家越來越重視教育,越來越重視教育的均衡發展,并且不斷加大教育扶貧力度,讓更多貧困地區、貧困家庭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讓他們和我們一起飛,一個也不掉隊!
教育扶貧,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史詩般的偉大創舉,它将使那些貧困家庭中的孩子不僅擺脫物質上的貧困,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接受教育、獲取知識、擴大視野、提升認識,為他們騰飛插上理想的翅膀。
不讓一個孩子因貧困而掉隊,不讓一個孩子因貧困而失志,自由的天空,讓我們一起飛,讓每個孩子心中都充滿希望!
我是“師說心心語”,歡迎關注,期待您的留言評論,轉發。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