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五下語文第一課古詩三首電子版

五下語文第一課古詩三首電子版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2-02 14:00:16

五下語文第一課古詩三首電子版(五下語文第一課古詩三首課内知識彙總)1

一、字詞過關

1)我會讀(紅色為多音字)

耘(yún) 稚(zhì) 漪(yī)

供 gòng(供職)gōng(供不應求)

解:jiě(解釋) jiè(押解) xiè ( 渾身解數)

2)我會寫

五下語文第一課古詩三首電子版(五下語文第一課古詩三首課内知識彙總)2

組詞:晝(zhòu)(白晝)(晝夜)

造句:黑夜無論怎樣悠長,白晝總會到來

他不分晝夜地拼命學習,甚至忘記了吃飯睡覺。

五下語文第一課古詩三首電子版(五下語文第一課古詩三首課内知識彙總)3

組詞:耘(yún)(耕耘)(耘田)

造句:農民在田裡精心耕耘,希望獲得好收成。

辛勤的農民伯伯在耘田、澆水。

五下語文第一課古詩三首電子版(五下語文第一課古詩三首課内知識彙總)4

組詞:桑(sānɡ)(桑樹)(桑葉)

造句:在春天雨露的滋潤下,桑樹抽出了新芽。

可愛的春蠶藏在桑葉下,甜美地睡着了。

五下語文第一課古詩三首電子版(五下語文第一課古詩三首課内知識彙總)5

組詞:曉(xiǎo)(知曉)(曉得)

造句:這個雨季會在何時停歇,無從知曉。

聽着媽媽的哭泣,我不曉得要怎樣才好。

五下語文第一課古詩三首電子版(五下語文第一課古詩三首課内知識彙總)6

二、課文内容講解

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

[宋] 範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1)譯文白天去田裡鋤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線,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務勞動。小孩子雖然不會耕田織布,也在那桑樹蔭下學着種瓜。

2)注釋耘田:除草。績麻:把麻搓成線。各當家:每人擔任一定的工作。未解:不懂。供:從事,參加。傍:靠近。陰:樹蔭。

3)詩歌賞析

 這首詩描寫農村夏日生活中的一個場景。 

 首句“晝出耘田夜績麻”是說: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線。“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裡秧苗需要除草了。這是男人們幹的活。“績麻”是指婦女們在白天幹完别的活後,晚上就搓麻線,再織成布。這句直接寫勞動場面。次句“村莊兒女各當家”,“兒女”即男女,全詩用老農的口氣,“兒女”也就是指年輕人。“當家”指男女都不得閑,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孫未解供耕織”,“童孫”指那些孩子們,他們不會耕也不會織,卻也不閑着。他們從小耳濡目染,于是“也傍桑陰學種瓜”,也就在茂盛成陰的桑樹底下學種瓜。這是農村中常見的現象,卻頗有特色。結句表現了農村兒童的天真情趣。

  詩人用清新的筆調,對農村初夏時的緊張勞動氣氛,作了較為細膩的描寫,讀來逸趣橫生。

五下語文第一課古詩三首電子版(五下語文第一課古詩三首課内知識彙總)7

稚子弄冰

【宋】楊萬裡

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钲。

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

1)譯文兒童早晨起來,将凍結在銅盆裡的冰塊脫下,用彩線穿起來當钲。敲出的聲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樹林,忽然冰鑼敲碎落地,發出美玉摔碎般的聲音。

2)注釋稚子:幼兒,小孩子。脫曉冰:在這裡指兒童晨起,從結成堅冰的銅盆裡剜冰。钲:指古代的一種像鑼的樂器。磬(qìng):四聲 古代打擊樂器,形狀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懸挂在牆上。玻璃:指古時候的一種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現在的玻璃。

3)詩歌賞析

前兩句通過對小孩子一系列動作的描寫,刻畫出一個天真快樂的兒童形象。“脫”字形象傳神,寫出了孩子取冰的樣子。

後兩句寫孩子玩得正高興時突然冰塊落到地上,發出如玻璃碎裂的聲音。“忽作玻璃碎地聲”一句,讓我們仿佛聽到了那清脆的聲音,看到了孩子那失望的表情。

詩中從三個方面上描寫稚子弄冰的情:形色澤上,“金”盤“彩”絲穿“銀”冰;形态上,“金盤”脫出的冰猶如“銀铮” ;聲音上,既有“玉磬穿林響”的高亢,又有“玻璃碎地聲” 的清脆。有形有色有聲,生動表現了稚子弄冰的無限樂趣。

五下語文第一課古詩三首電子版(五下語文第一課古詩三首課内知識彙總)8

村晚

【宋】雷震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1)譯文池塘四周長滿了青草,池塘裡的水幾乎溢出了塘岸,山像是銜着落日似地倒映在波光蕩漾的水面上。放牛的孩子橫坐在牛背上,慢慢的朝家而去,拿着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調的曲子。

2)注釋陂(bēi):池塘。銜:口裡含着。此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浸:淹沒。寒漪:帶有涼意的水紋。漪(yī),水波。橫牛背:橫坐在牛背上。腔:曲調。信口:随口。

3)詩歌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農村晚景的詩。詩人即景而寫,構成了一幅饒有生活情趣的農村晚景圖:在四周長滿青草的池塘裡,池中的水灌得滿滿的,太陽正要落山,紅紅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樣(是落山後),倒映在冰涼的池水波紋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橫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意的吹奏。詩人即景而寫,構成了一幅饒有生活情趣的農村晚景圖。

五下語文第一課古詩三首電子版(五下語文第一課古詩三首課内知識彙總)9

三、課後習題講解

一、讀下面的詩句,說說你眼前浮現出怎樣的情景,體會其中的樂趣。

解題思路:根據詩歌的翻譯進行聯想場景。

1、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詩意:小孩子雖然不懂得耕田織布,也在那桑樹蔭下學着種瓜。

場景:那些孩子們,他們不會耕也不會織,卻也不閑着。他們從小耳濡目染,喜愛勞動,于就在茂盛的桑樹底下學種瓜,那一本正經的樣子,真是太有趣了!

2、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钲。

詩意:清晨,滿臉稚氣的小孩,将夜間凍結在盆中的冰塊脫下,用彩絲穿起來,提在手中當钲來敲。

場景: 清晨,孩子們小心翼翼地從銅盆裡取出凍好的冰塊,用彩色絲線穿上,提在手中,當作銀钲來敲打。從中體會到孩子自得其樂的盎然情趣。

3、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詩意:那小牧童橫騎在牛背上,緩緩地把家還;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沒有固定的聲腔。

場景: 那小牧童橫騎在牛背上,慢悠悠地走着;他的手裡還拿着一支短笛,有模有樣地吹着自己編的小曲。從中體會到孩子悠閑自在、無憂無慮的心情。

二、小練筆

根據詩歌內容,展開想象,選擇其中一首改寫成短文。

解題思路:根據詩歌翻譯,加入人物的細節、動作描寫,即可寫成小短文。

示例:

稚子弄冰

冬天的早晨,涼飕飕的空氣迎面撲來,稚子跑到昨晚放銅盆的地方。一夜之間,銅盆裡的水已經變成厚厚的冰了。他把盆子倒過來,敲打一番,再慢慢地拿掉銅盆。一塊圓圓的、晶瑩剔透的冰出現在面前。

小孩子在冰塊中間鑽出一個小窟窿,找來漂亮的五彩線,穿進窟窿,再把五彩線兩頭打結,提起來就像銀钲一樣。他一面舉起冰塊,一面拿起棍子輕輕敲打起來。“當當”,猶如玉磬發出的響聲穿林而過,深遠高亢。忽然,“叮當” 一聲,冰塊從小孩子的手中滑落,像玻璃落地一樣,發出清脆的聲音。他提着手中的五彩線,呆呆地望着地上的碎冰,眼中滿是無奈!

《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

正是初夏時節,水稻田裡的秧苗都到了該除草的時候了。白天,村子裡的男人們就都到水稻田裡去除草。婦女白天忙完了家中别的家務活以後,晚上也不閑着,忙着又是搓麻線,又是織布。全村的年輕人都各忙各的,忙得不亦樂乎。

那些孩子們既不會耕田也不會織布,可也閑不下來。因為他們從小都對家中父母親忙農活的事情見多不怪了,也都很喜愛勞動。你看,在茂盛成蔭的桑樹底下,他們都在忙着跟父母學習種瓜的方法呢!村晚池塘四周長滿了青草,池塘裡的水幾乎溢出了塘岸。遠遠的青山,銜着紅紅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寒冷的水中,閃動着粼粼的波光。真美的落日景色呀!放牛的孩子橫坐在牛背上,黃牛慢慢地向家走去,孩子手上拿着用竹子做成的短笛,随意地吹奏着不成調的樂曲,一聲一聲給這美麗的黃昏平添了不少樂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