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離騷“到底是個什麼意思,從古到今一直争論不休,名家學者莫衷一是。
曾經很多人認為“離騷”就是“離别”。還有人用《離騷》原文中兩句詩來說明,認為屈原已經解釋過了:餘既不難夫離别兮,傷靈修之數化。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将複修吾初服。
朱季海先生在《楚辭解故》裡面對這種說法進行了批駁,有意思的是其論據用的也正是同樣的詩句。他說,屈原既然說“不難夫離别”,說明屈子之愁有大于離别者。這種辯駁可以說一錘定音,很難去争論,所以離别一說基本被淘汰了。
司馬遷寫的史記《屈原列傳》中闡述:屈原因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騷”者,猶離憂也。翻譯過來:離騷就是遭受迫害的意思,因為屈原遭受同僚的打擊、排擠、妒忌、迫害,楚懷王聽信讒言而疏遠屈原,屈原憤而作《離騷》。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
屈原,芈姓,屈氏,名平,字原,楚國的公室貴族,是中國曆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楚辭”體的創立者和代表作家。屈原懷才不遇,反遭小人讒言,被排擠诽謗,并多次被流放。眼見小人誤國,祖國不斷陷入危局,自己卻無能為力,在這種坐立不安、憂思苦悶的狀況下,屈原創作了《離騷》。屈原是楚國的公室貴族,楚國是自己賴以依存的祖國,貴族怎能離開自己的祖國呢,故曰“離”。離者,麗也,附麗也。屈原眼見小人妒賢誤國,自己的祖國被強秦一步步緊逼蠶食,自己卻無能為力,肯定是坐立不安,憂心如焚,故曰“騷”。
所以大詩人屈原在寫自己的詩集的時候,用的《離騷》這個名字對于他本人來說,是非常直白的,而且很清楚的表達了自己心中的想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