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作業還是家長作業,在有孩子的家庭中是一個永恒的争議話題。不過在2018年的最後一個工作日,教育部等九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印發中小學生減負措施的通知》明确規定:教師不得給家長布置作業或讓家長代為評改作業。
圖片吳薇
管理部門雖然态度明确,不過對這個話題,老師和家長其實各有苦衷。老師認為,家校合力,更有利于孩子成長。專家則表示,如何将家校合力的好事辦好,則更重要。
家長
檢查作業也是“親子互動”
“現在的書面作業,老師并沒有硬性規定家長必須給孩子檢查”,孩子在通州某小學上一年級的張先生告訴記者,但聽到孩子說有時候老師讓同學之間互相檢查作業,根本不能保證質量。“另外,一個班幾十個孩子,畢竟老師精力也有限,所以我一般都是自己先檢查孩子作業。”
“孩子還在低年級時,有時老師一次布置兩三百道口算題,這個即便老師不說,我們家長也要檢查的”,孩子同樣是通州某小學5年級的李女士告訴記者,“還有背誦作業,老師隻是要求家長簽字,我們總不能不檢查就直接簽個字,那既是糊弄學校也是糊弄自己的孩子,而且檢查孩子作業過程中,不僅可以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對于自己來說也是一種親子互動。”
不過,對于李女士口中的這種“親子互動”方式,張先生則是喜憂參半。他告訴記者,孩子班級布置的作業還有一種形式是需要在APP上完成,這種APP上的作業,有很多是選擇題,孩子做錯了,但是并不知道錯在哪裡,家長可以通過另外一個家長APP去審閱孩子的做題情況,幫助孩子講解訂正;老師也會通過APP檢查。
更讓張先生不滿意的是APP作業的模式,“現在兒童整體視力狀況并不太樂觀,我們自己在家裡都控制孩子看電視、玩手機,可是現在作業卻強行在手機上完成,因此不太認可,但也沒辦法。”
不留作業反倒“讓人焦急”
“我們倒是想了解孩子作業情況,但是學校有要求,一二年級的孩子不留作業。”孩子在西城一所小學讀二年級的林女士告訴記者,别人看我們家長很輕松,其實我們内心非常焦慮。
“我身邊有一位海澱的家長,聽她說學校抓得非常緊,每周都要求背詩詞,家長督促檢查”,林女士說,現在強調給孩子減負,但是未來高考是全國的孩子一起競争,為此家長常在微信群裡讨論這個問題:别的區孩子抓得那麼緊,可自己的孩子卻沒作業。“家長無法通過作業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到底該怎麼辦?”
“我們隻能給孩子報課外班學習,學而思幾乎成了周圍孩子的标配”,林女士告訴記者。“我們是自己買練習冊讓孩子刷題”,朝陽區某小學一年級家長李女士這樣告訴記者。
孩子在東城某小學讀5年級的張女士與林女士想法一樣,她告訴記者,孩子一二年級取消期末考試,隻有“樂考”。這種“樂考”非常簡單,譬如語文,就是給一段文章讓孩子看一下,然後複述一遍就是“全優”;數學是拿幾張撲克牌,認識上面的數字,然後就問下簡單的加減法;英語則就是給幾個單詞,讀正确了就行了。
“一二年級是快樂減負了,可是等到讀三年級,一到期末考試,不少孩子就蒙了。”張女士告訴記者,所以她知道有不少家長還是要到外面報輔導班,陪着孩子一起聽課,回到家一起陪孩子學習,檢查作業。
批改作業是老師“分内工作”
記者采訪發現,也有家長認為,孩子學習應當培養自己獨立主動的能力,家長包辦了,那老師的責任在哪裡?
“老師每天會将孩子作業發到家長群裡,每次老師都會寫上一句‘學生寫完後請您确認簽字’”,外孫女在西城某小學讀一年級的汪先生拿出手機給記者看。記者發現,老師的留言非常客氣,每次也會寫上類似“謝謝各位家長的配合”“謝謝您對我們工作的支持”的話。
“其實就算老師不讓我們檢查,我們也得檢查的”,汪先生的女兒女婿平日工作非常忙,接孩子放學、陪着孩子做作業的事情全都由自己和老伴承包了。汪先生告訴記者:“孩子爸爸媽媽認為,批改作業是老師分内的事情,讓我們别那麼辛苦,可是我們周圍10個家長9個都會給孩子判作業的,何況現在低年級我們還能做。隻是到了高年級有些題我們也不會做,到時就不知該怎麼辦了?”
和汪先生一樣苦惱的還有東城的呂女士,她告訴記者:“孩子已經進入高年級,語文的閱讀、作文對孩子來說是個難點,譬如去年暑假期間老師給孩子留了30篇閱讀題,建議孩子可以購買一本提升閱讀的課外書結合着做,但是題目留了,我們家長根本不懂,而且以往的慣例這個作業老師基本上不給孩子判的。”
“我們鄰居有位媽媽後來幹脆買了一本配合這本書的‘教師版’,自己先備課吃透,然後再給孩子講解。”呂女士很無奈地說,自己無法做到鄰居那樣,難道學校老師不更有責任做好這個分内工作?
老師
家校協調統一有利孩子成長
“小學生尤其是一二年級的孩子,剛剛跨入學校的門檻,很多良好的習慣并不是老師講一遍就能養成的,還有老師平時處理孩子們非學習方面的糾紛等雜事也會耽誤很多時間。”某小學三年級擔任班主任的王老師告訴記者,一般老師都會教兩個班的課,這意味着一個人要面對上百個孩子,各種事情牽扯老師的精力,有時一整天跟孩子交流,連口水都來不及喝,能按時完成教學進度已很不容易。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校協調配合真的非常重要”,另一小學數學老師趙老師告訴記者,“家長輔導的孩子和不輔導的孩子還是有差異的,家長配合檢查作業的孩子,學習态度更端正,進步非常明顯。”
“無論有多忙,我每天都會檢查孩子作業的”,身為兩個小學5年級雙胞胎孩子的媽媽,同時又是某學校任課的李老師告訴記者,在檢查孩子作業過程中,有時确實有不耐煩的情緒,這的确非常考驗父母的耐心。
不過李老師說,自己職業是老師,所以特别理解現在老師的工作節奏,畢竟小學的課程一般家長都能夠輔導,現在的競争環境也不似自己讀書時候,如今家長和學校還是得與時俱進,協調統一,家長也能更好地掌握孩子的學習動态,對孩子成長也是有利的。
專家
家校配合的關鍵是如何将好事做好
“作為家長,關注孩子學習,督導孩子,掌握孩子的學習狀态,确實應該做到心裡有數。”青少年成長研究學者李澍晔接受北京晚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家長是孩子一生不能下崗的“老師”,除了一些特殊情況或者特殊崗位的,家長擠點時間關注孩子,是責任,也是義務。
“作為老師,希望家長配合學校,對孩子的家庭作業給予關注,這并非老師偷懶,出發點其實是好的”,李澍晔表示,關鍵是如何将好事情做好,并且達到好的結果,這個很重要。
“老師要求家長改作業,是不是全班每個家庭都能夠做到?有的家長工作性質是三班倒,有的孩子可能是爺爺奶奶帶着,有的家庭父母甚至有一些特殊情況,可能都無法給孩子改作業,那麼如何處理這些問題?”李澍晔認為,老師應當通過不同的渠道提前對孩子情況多做一些了解,了解孩子的父母工作性質,甚至家長的身體情況都要清楚。
“老師做到對每個孩子具體情況了如指掌,這樣就會有針對性地提出家校配合的要求”,李澍晔認為,一日為師,終生父母,尤其是班主任老師不單單要關心孩子的學習。
“另外,老師對家長提出要求,也可以提前開家長座談會,征求家長的意見”,李澍晔認為,這樣的方式,相信家長會歡迎,老師也就可以了解不同意檢查作業的家庭的具體情況,共同探讨解決辦法。譬如有的家長上夜班,的确無法給孩子檢查作業,對這樣的孩子,老師甚至可以單獨一對一面批作業,找到孩子的弱點。
“從老師教學的角度看,沒有調查研究是沒有發言權的”,李澍晔說:“老師請求家長配合,不應是指示命令;有特殊情況的家長也可找老師談談,或者打個電話及時溝通。像‘家訪’這種傳統的教育方式,還是應該有所回歸,因為感情教育在家校之間的溝通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胡笑紅
流程編輯:王宏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