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自英國哲學家約翰·斯圖爾特·密爾(1806-1873)的《功利主義》一書。 2、原文是:It is better to be a human being dissatisfied than a pig satisfied; better to be Socrates dissatisfied than a fool satisfied. And if the fool, or the pig, are a different opinion, it is because they only know their own side of the question.The other party to the comparison knows both sides. 3、可以翻譯為:做一個不滿足的人勝于做一隻滿足的豬;做不滿足的蘇格拉底勝于做一個滿足的傻瓜。如果那個傻瓜或豬有不同的看法,那是因為他們隻知道自己那個方面的問題。而相比較的另一方即蘇格拉底之類的人則對雙方的問題都很了解。 4、通常人們習慣說的"快樂的豬和痛苦的蘇格拉底"都是意譯,而上面的翻譯可以說比較忠實于原文,當然也因此顯得呆闆而缺少文采。 5、密爾(也譯穆勒),是英國功利主義的代表人物。但比較他的前輩如邊沁更能深刻地闡明功利的含義,即功利不但追求最大數量原則,也在質量上有更高的要求。比如豬的滿足和快樂在質量上無論如何比不上作為人的哪怕是最少量的滿足和快樂。豬的快樂是低等的快樂,而人的快樂才是高等的快樂。正是在這一意義上,人們一般都能同意甯做不滿足的蘇格拉底也不願做滿足的豬。
命題延伸:
1、痛苦的蘇格拉底:思考了,但沒想通;
2、快樂的蘇格拉底:思考了,也想透了;
3、快樂的豬:徹底的渾渾噩噩。
按照排列組合的原則應該還可以排列出痛苦的豬,不過沒有實際意義了,既然是豬就不該有痛苦的權利,在說有誰會在乎一頭豬的痛苦呢。
如此一來,這個哲學命題不再是單選題,而變成了多選題。
命題分析:
快樂的層次
1、感官層次的快樂:吃、喝、玩帶來的滿足感,這種快樂停留的時間幾乎是瞬間的,況且短暫的快樂結束後将陷入更大的痛苦。如此,追求感官快樂之人,常常徘徊在惡性循環之間,遊走于生死疲勞當中。
2、工作層次的快樂:完成了某項工作帶來的滿足感。這要取決于本人對所從事工作的熱衷程度。如若對其所做的工作存在持續的熱情,則哪種滿足感也是長久。如同有三個砌牆的工人:甲以為自己在砌牆;乙以為自己在蓋房屋;丙則以為自己在做建築藝術。
3、精神層面的快樂:多由藝術欣賞、藝術創作、奉獻他人或對人生本身熱愛。如,蘇東坡,和災民一起吃粗糧野菜能把自己吃胖,别人眼中的菜根,在蘇東坡眼中卻是美食。晚年遭遇同僚排擠坑害,蘇東坡卻在給家人的信中卻說:我這一生過得很快樂,我沒碰到過一個壞人。每讀至此處,便熱淚盈眶。
4、靈魂層面的快樂:得道者。如,莊子。一般人以為一生堅持貧困潦倒的莊子活的悲哀。事實上理解莊子,懂莊子之人則明了,莊子其實是個快樂的莊子,莊子的快樂來自天地與我并生 ,而萬物與我為一 的超然。莊子有點像外星人,隻是偶然看一眼地球罷了。
痛苦的層次
第1級:溫飽,豬牛羊在饑餓時就用嚎叫來表達不滿,人在持續得不到溫飽的基本條件時會恐懼,此個層面的痛苦也多是由恐懼催生的。
第2級:疾病,疾病帶來的痛苦一方面來自感官的不适,一方面來自心理壓力以及對健康的懷戀。
第3級:欲望,欲望未滿足會因焦慮而痛苦,欲望滿足後會因無聊而痛苦,欲望是制造痛苦的大師。
第4級:離别,離别之所以痛苦是因為對孤獨的恐懼。
第5級:生死,生死之痛來自對活着的不舍和死後未知的懼怕。
第6級:孤獨,孤獨是最高級的痛苦。有人會找一個人或養一條狗來驅趕孤獨,這種做法可以緩解。沒有人喜歡孤獨,隻是沒辦法。沒有人能駕馭孤獨,隻是學會了和孤獨相處。
命題的真相:
世界是由三種人構成的——
第一種人,快樂的蘇格拉底,這種人在現實生活中已經徹底擺脫了物質的舒束縛,擺脫了情緒的束縛,甚至看透了紅塵中的林林總總,甚至參透了生死。這種人是存在的,不見得是大成功者,也不一定是所謂大師,他很可能就是個普通人,他就在我們中間。比例占1%。
第二種人,快樂的豬。原生态的對一切都無所謂。比如你們村裡誰家的那個傻子。比例占1%。
第三種人,痛苦的蘇格拉底。有的蘇格拉底為孩子的事痛苦着,有的蘇格拉底為情人的事痛苦着,有的蘇格拉底為思想的某個疙瘩痛苦着,有的蘇格拉底為死後的事痛苦着,有的蘇格拉底為痛苦本身痛苦着。
這種人就是我們。比例占98%。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