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共有12個地級市和1個自治州,共有13個地級政區。除此之外,還有3個省直管市和1個直管林區,但是這4個政區依然屬于縣級。
所以湖北地級政區的數量并不是太多,而且湖北共有近6000萬常住人口。
按此測算,平均每個地級市都會超過400萬,實際上并非如此。湖北各地市之前的人口差異比較大。
以2020七普人口數據為例,湖北常住人口超過500萬的地市隻有4個,分别是武漢、黃岡、襄陽、荊州。人口低于300的地級市有5個,分别是鹹甯、黃石、荊門、随州、鄂州。
為什麼會造成這個現象呢?主要就是因為武漢在全省的占比太高。武漢以超過1200萬的人口總量,位居全省第一位,比重超過20%。
武漢不僅人口比重高,經濟比重更高,GDP在全省的占比更是超過35%。
當然這個現象并不是現在就存在的,而是一直都存在的。20年前,湖北為了解決這一局面,首創性地提出了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概念,這就是襄陽和宜昌。
如今兩個副中心城市的GDP已經迎頭趕上,均突破了5000億,遠遠領先其餘的地市。但是伴随着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并不是人口總量的同步提升,而是全都呈現了淨流出的狀态。
還是以七普數據為例,襄陽和宜昌跟十年的人口數據相比,都是減少的狀态。尤其是宜昌,在2021年,人口繼續減少,總量隻有391.01萬人。
作為一個GDP超過5000億的副中心城市,宜昌的常住人口隻有不到400萬人。按理說人口與政區的數量是有密切關系的,但是宜昌市人口不多,下轄的縣市區卻有13個,跟武漢的數量是等同的。
宜昌人口少、縣級政區多,這種現象是如何形成的呢?1949年,宜昌專署正式成立,這個時候共下轄9個縣級政區,包括宜昌、宜都、枝江、當陽、遠安、興山、秭歸、長陽、五峰。
從這些名字看,跟現在宜昌的政區格局大緻是差不多的,尤其是縣,基本是一緻的。
這就意味着,宜昌縣級政區數量的增加,秘密就在于市轄區。
1986年,宜昌市就同時成立了3個區,分别是西陵、伍家崗、點軍。其中西陵區是當時宜昌市城區的核心部分。
伍家崗是由原宜昌市城區一部分和宜昌縣一部分聯合組建的,剛成立時全區隻有2個街道和1個鄉,現在擴大至4個街道和1個鄉。
點軍區,是由原宜昌市郊區、宜昌縣一部分合并組建的,成立初期隻有2個鄉和1個街道辦,後來宜昌縣撤銷時,劃入部分鄉鎮,形成了如今的4個鄉鎮和1個街道的格局。
西陵、伍家崗、點軍,這是宜昌最早成立的3個區,人口情況如何呢?根據七普數據,西陵區為53.7萬人、伍家崗區33.6萬人、點軍區10.16萬人。
從人口情況來看,宜昌的這3個核心區也并不是太多,隻有西陵區超過50萬人。
1992年,宜昌市區劃調整發生了一件大事,這就是地市合并。原宜昌地區和宜昌市合并,成立地級宜昌市,共轄7 縣(宜昌縣、枝江縣、遠安縣、興山縣、秭歸縣、長陽縣、五峰自治縣)、2 市(枝城市、當陽市)和 3 區(西陵區、伍家崗區、點軍區)。
但是宜昌現在可不止這3個區,因為後來又陸續成立新的市轄區。
1994年,猇亭鎮從枝江劃歸宜昌市管轄,這就是為升格做準備的。第二年,猇亭就獲批為區,就是如今的猇亭區。
當時猇亭區是由鎮升格而來的,并未劃入新的政區,所以面積不會太大。共轄3個街道辦,面積118.52平方公裡,人口6.9728萬人。
2001年,宜昌縣撤縣設區,更名為夷陵區。雖然宜昌縣劃出了部分鄉鎮,但是夷陵區的面積依然很大,下轄1個街道、9個鎮、2個鄉, 總面積3438.99平方公裡,常住人口56萬人。
至此,宜昌市的政區格格局才最終形成,共轄5個區、5個縣、3個縣級市,共13個縣級政區。
不過由于宜昌市的總人口都隻有不到400萬人,所以每個縣級政區的人口都不是太多。
宜昌人口不多,為何縣級政區數量比較多呢?個人分析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宜昌的各個縣其實曆史比較悠久,一直都是存在的。因為宜昌的西部是山區,山高林密、地廣人稀,縣級政區的設置必須要考慮這個因素,除了人口還要看面積。
第二、宜昌的縣級政區數量,也是不斷擴大的過程,主要就體現了市轄區增加上。因為在八九十年代,設立市轄區相對比較簡單,而且當時不僅是宜昌,襄陽、荊州都新增過市轄區,隻不過在後來又陸續的合并和撤銷。
而宜昌市新增的市轄區得以保留,還撤縣設區,所以才有了5個市轄區的規模。不過夷陵區距離宜昌中心城區過遠,點軍區和猇亭區人口太少,城區就顯得很分散,中心區域依然是西陵和伍家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