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小公司請辦公室文員都做不久呢#
朋友老吳是一家創業公司的老闆,他最近來找我喝茶聊天。談到企業的内部管理問題,老吳抱怨說:“雖然我的公司小,但我也沒有虧待下面的人,最近最頭疼的就是辦公室文員這個崗位,已經都換了好幾個人了,為何個個都做不久呢?”
說起辦公室文員,這的确算是一個比較大衆化的職位,似乎門檻并不高,但是反過來說,這個崗位招人的确很難。
針對這個話題,我個人有幾點看法。
對許多企業來說,通常業務部門的工資會比職能部門高,而職能部門中,文員的工資相對是比較低的。
我以前工作過幾家企業,文員或者前台的工資一般隻有3000左右。這個收入放在大城市,基本上已經接近最低工資标準了。
如果這個前台員工是外地人,需要租房生活,那這個數字基本沒法生存。
因為工資較低,許多人幹一陣子文員就沒有辦法堅持下去,總想着換崗位、換工作。
我以前同事中,倒有一個前台文員轉型比較成功。她離職跳槽後,去一家互聯網公司做人事,此後還升職做了人事經理。工資也從一個月3000左右漲到了一萬以上。
但是這樣的成功例子并不多,更多文員崗位跳來跳去,也很難實現質的變化。
道理也很簡單,文員在公司來看,其貢獻的價值不大,薪資自然沒法給很高。
做辦公室文員這份工資,如果追求工資簡單輕松,倒還說得過去,畢竟不會安排太多挑戰性的任務。
但是如果某個人希望在這個崗位上追求成長空間,那恐怕會有些失望。
畢竟這份工作都比較基礎,例如收發快遞、整理資料或者打打字之類。總的來說,都屬于輔助性質的内容,類似我們經常聽說的經理助理、前台都屬于這樣的崗位。
輔助性的崗位,其定位就比較明确,想要做得專業精深,還是比較有難度。
所以有些畢業生新人,為了踐行“先就業後擇業”,往往會考慮找一份文員工作過渡下,然後再謀求轉型換一份專業性更強的工作。
從這個角度,也可以理解為何文員總是留不住人。
我們在職場上觀察,會發現許多小公司的文員留動性比較大,而大公司的文員崗位,相對穩定性更強一些。
這是什麼原因呢?我覺得與公司的文化制度合規性有關。
舉個例子,我認識一家浙江民營小公司的土老闆(主要表達缺少些文化),這家公司搞服裝的,業務做得不錯。但是老闆比較摳門,不給員工試用期繳納社保,而且也沒有公積金和加班費這些。
他們的文員崗位拿着3000不到的月薪,還要幹許多雜七雜八的工作,比如給老闆開車、送快遞這樣的。
所以,那個老闆幾年來換來不知道多少文員。多數都是自己主動離開的,甚至還發生過勞動糾紛。
這樣的情況在小縣城區域發生比較多,有些人忍了,但是更多年輕人是沒法接受的。
小企業文員留不住,簡單地說,有崗位自身特點的原因,也有公司管理層的原因。
但是我認為這也是中國職場不斷轉型發展中存在的客觀現象,如何讓文員的崗位減少一些流動性,是企業管理者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