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必要在icu維持生命嗎?來源:揚子晚報ICU裡,患者身上連着各種管子,生命垂危;ICU外,家屬坐在長椅上,焦慮而無助……這是很多人印象裡關于ICU的畫面,但ICU,也可以是另一種樣子本期的逸夫健康微課堂,南京醫科大學附屬逸夫醫院重症醫學科ICU趙炜主任醫師,将和大家講一講ICU(重症監護室)這個平日裡離大家似乎很遠的科室,到底是什麼樣子,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有必要在icu維持生命嗎?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來源:揚子晚報
ICU裡,患者身上連着各種管子,生命垂危;ICU外,家屬坐在長椅上,焦慮而無助……這是很多人印象裡關于ICU的畫面,但ICU,也可以是另一種樣子。本期的逸夫健康微課堂,南京醫科大學附屬逸夫醫院重症醫學科ICU趙炜主任醫師,将和大家講一講ICU(重症監護室)這個平日裡離大家似乎很遠的科室,到底是什麼樣子。
專家檔案——趙炜
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南京醫科大學附屬逸夫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江蘇省、南京市醫學會重症醫學分會委員,江蘇省醫學會器官移植分會委員,江蘇省紅十字會救護培訓講師。從事臨床工作二十餘年,曾獲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江蘇省十佳抗疫職工、江蘇省最美醫務工作者等榮譽。在急危重症疾病的診治,特别是器官功能維護方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及造詣。
一位患者,有着非常嚴重的腸道感染,生命極為垂危。“逸夫醫院的麻醉室到手術間,不過30米的距離,但就是将患者平移這30米,主刀醫生都判斷他可能撐不過去。”
該怎麼辦?趙炜主任醫師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他們将重症監護室的生命支持技術“搬到”了患者床邊。在ICU醫生的支持下,外科醫生在病房為患者開腹手術,切除壞死的腸道,命懸一線的患者被救回來了,腸道功能還恢複了正常。
也許大多數病例都不會危重至此,但“起死回生”,每時每刻都在ICU發生。“作為集中救治的單元,挽救病情最為危重的患者,是重症監護的使命。進入ICU的患者,他們的病情雖然危重,但仍然是有希望的,大衆對ICU的觀念,也正在慢慢轉變。”趙炜主任說。
在2020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趙炜主任醫師和醫護隊友們馳援黃石,他和其他重症醫護一起,在ICU裡管着病情最為危重的患者。“疫情加深了大家對于ICU的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大家對于ICU的信心。”趙炜主任表示。
ICU和其他科室不一樣,它針對的不是某一種疾病,而是臨床綜合征,比如休克,其實并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狀态。“我工作已經有22年,剛開始是沒有重症監護室的,後來組建起來,最初醫生們的信任度也不是很高,患者快不行了,會建議到ICU試一試。”而現在,ICU已經成了大醫院必定會設置的科室,是大家信任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出現這種變化,得益于技術、設備的進步。“除了腦功能,其他髒器功能在ICU裡都有了替代的方法,比如呼吸機可以替代肺功能,血透可以替代腎髒的功能,大家漸漸熟悉的ECMO(體外膜肺氧合)技術,可以替代心肺功能,還包括肝髒功能,都有暫時替代的手段,所以ICU是集中地去對人體重要髒器功能進行支持和維護的一個科室。”趙炜主任醫師表示,當我們身體的一個或多個器官、系統出現衰竭的時候,ICU醫生會用上各種生命支持手段,緊盯各參數的細微變化,幫助患者跨過最難跨越的那個坎,為患者去争一個痊愈的機會。
除了技術,關于重症監護,也有理念的進步。比如,南京醫科大學附屬逸夫醫院的“OPEN ICU模式”已探索了兩年多,以往ICU患者無陪護,家屬隻能集中在一個時間段來探視,趙炜主任醫師表示,在“OPEN ICU模式”下,患者家屬可領到一張特殊的門禁卡,通過特殊的家屬探視通道,在滿足管控要求下随時探視患者。因為開放探視,患者所獲得的心理支持是巨大的,患者的康複速度也明顯加快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