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半夜手機掉了怎麼挂失号碼

半夜手機掉了怎麼挂失号碼

科技 更新时间:2025-05-12 17:01:14

半夜手機掉了怎麼挂失号碼?日前,因為手機失竊而引發對個人信息和财産安全的擔憂很多就網友關注的問題,10月14日,記者專訪了有關通信安全專家,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半夜手機掉了怎麼挂失号碼?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半夜手機掉了怎麼挂失号碼(所有人手機掉了)1

半夜手機掉了怎麼挂失号碼

日前,因為手機失竊而引發對個人信息和财産安全的擔憂很多。就網友關注的問題,10月14日,記者專訪了有關通信安全專家。

近日網絡熱傳的《一部手機失竊而揭露的竊取個人信息實現資金盜取的黑色産業鍊》,由網友“信息安全老駱駝”發布,講述了自己手機9月4日被偷後,遭遇信息洩露、被貸款、被轉賬等驚魂經曆。原來,小偷偷手機“志不在手機,而在手機信息”,他們分工明确,偷竊手機後,盜取用戶個人信息,利用網絡平台的安全漏洞,盜刷銀行卡,瘋狂網貸。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衆多企業,并總結了盜取信息後“黑色産業鍊”全貌。對網絡運營商、銀行、支付平台等相關部門的風險控制和安全反饋機制提出質疑,并提出相關防護建議。

此後作者再次發表網帖——《一部手機失竊而揭露的黑色産業鍊-完整修訂版》,将事件情況重新整理,并介紹了事件後續進展和相關運營商、平台的整改和升級。

無獨有偶,據封面新聞報道,10月12日,在四川眉山某大學就讀的一大學生國慶期間就遇到了類似經曆,手機被盜後9小時損失過萬元,“其中微信被轉了5388元,京東白條7300元。”

智能手機時代,個人信息及财産安全該如何保護?由兩篇網文引發的讨論和思考,漣漪不斷。

電信客服

修補漏洞 線上解除挂失24小時内隻能一次

“火速挂失是關鍵。”四川省通信管理局網絡安全管理處工作人員甯芝表示,手機丢失後,第一時間挂失非常重要。“以網上流傳的案例為例,作者自己也總結,因心存僥幸,未第一時間挂失手機卡,挂失銀行卡時沒找齊所有卡,給對方留下作案的時間和空間。”

她表示,作案團夥往往會在拿到手機的第一時間采取行動。“火速挂失”能最大限度挽回損失。

具體需要挂失哪些東西?“手機卡、銀行卡、支付寶、微信支付,這4個是大部分人都有的,需要優先挂失、凍結。”甯芝提醒,自己還開通了哪些跟經濟财産相關的平台,平時要做到心中有數,挂失凍結時盡量一并處理到位,避免遺漏。

針對電話挂失後,多次被作案團夥反複解除挂失的問題,當天,記者撥打電信客服電話10000進行詢問。

“我們從9月24日開始,線上解挂次數限制為24小時内隻能解挂一次,如要再次解挂,需要本人攜帶有效證件到營業廳現場辦理。”電信客服工作人員說。

這意味着,作案團夥将無法再實現線上反複解除挂失。

甯芝還特别提醒,平時要妥善保管自己身份信息相關材料。“比如手機裡面不要存有身份證圖片、電話卡服務密碼等信息,否則作案團夥調用出來也能進行違法操作。”

專家支招

高度重視電話卡安全 給手機SIM卡設密碼

甯芝介紹,目前要破解手機本身的鎖屏密碼存在一定技術難度。“作案團夥一般都選擇将手機卡拔出,放在其他手機上,進行相應操作。”這時,如果給手機SIM卡設置密碼,就能規避這一操作。“這相當于給手機通信卡又上了一把鎖,别人即便拿到你的手機卡,也沒法使用。”

當天,記者就嘗試為自己蘋果手機SIM卡設置密碼。

點開“設置”選項,進入蜂窩網絡,找到“SIM卡PIN碼”選項,按照咨詢時電信客服工作人員給的提示,輸入初始密碼1234後,再将其修改成另外一個4位數密碼。

修改後,記者重啟手機,手機除提示輸入鎖屏密碼外,還同時提示輸入SIM卡PIN碼,如不輸入,則手機無網絡信号,無法打電話、發短信。輸入後,信号變為正常。

此後,記者将自己的SIM卡取出,放入另一手機中。同樣,在新手機裡彈出提示:輸入SIM卡PIN碼解鎖,且手機無網絡信号。輸入密碼後信号變為正常。

電信客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如PIN碼輸入3次錯誤,則需要PUK碼解鎖。PUK碼一般印在手機卡套背面,如卡套遺失則需向運營商索取。而PUK碼如果連續輸入錯誤達到10次,則SIM卡直接報廢。

甯芝介紹,2G時代這個密碼被普遍重視。“因為當時資費較貴,電話遺失後僅話費就能造成較大損失。”此後随着挂失、停機辦理的便捷程度提升,大家逐漸降低了對SIM卡密碼的重視程度。

“但随着移動支付的發展,如今電話卡跟更多經濟相關平台綁定在一起,大家需要再次引起對電話卡安全使用的重視。”她說。

律師提醒:

手機裡别保存身份證照片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手機失竊,個人信息可能被竊取、資金被盜取,引發大家對手機盜刷問題的關注。撿到或偷取别人的手機進行盜刷,負什麼法律責任?針對相關法律問題,記者采訪了四川恒和信律師事務所律師田銀行。

“撿到或偷取别人手機後進行盜刷,屬于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竊取他人财物的盜竊行為。”田銀行介紹,視盜刷金額大小分為行政違法和刑事犯罪。對于盜刷數額較小、尚未達到刑事立案标準的,最高可處15日以下拘留,并處1000元以下罰款;對于達到刑事立案标準的盜刷行為,由于各省市對盜竊罪的立案标準不同,具體是否構成盜竊犯罪應視各省市盜竊罪數額的執行标準而定。

在四川省内,盜竊公私财物價值1600元以上的,為“數額較大”,依法應當被判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盜竊公私财物價值5萬元以上的,為“數額巨大”,依法應當被判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盜竊公私财物價值35萬元以上的,為“數額特别巨大”,依法應當被判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财産。

“無論多麼完善的手機系統,都有可能被不法分子鑽營取巧。”田銀行提醒,用戶要提升自我保護意識,加強個人信息安全防護。對手機設置密碼,對支付寶、微信、淘寶、京東等帶有支付功能或其他金融服務的APP設置支付、轉賬密碼。設置密碼時,盡量不使用簡單密碼、不在多處單一使用一種密碼。同時,盡量不下載、不登錄來源不确定的陌生手機應用和網站,不在其上輸入含有個人身份信息、銀行卡信息的内容。“在手機内盡量不要保存含有個人身份信息、銀行卡信息等的照片、文字等電子數據,特别是身份證照片。”田銀行強調。

記者體驗

“四川人社”APP安防已升級

在網友“信息安全老駱駝”的第一個帖子中,記錄了作者與盜竊、詐騙集團鬥争的過程。其中,有關“四川人社”APP的描述,引起人社部門高度重視,其信息技術部門已第一時間對“四川人社”APP安全防護進行技術加固。升級後安防效果如何?10月14日下午,記者通過“四川人社”APP申領電子社保卡,結果顯示相關信息已做隐匿處理,網友不必擔心使用“四川人社”APP會洩露個人信息。

網友“信息安全老駱駝”在該文提到,通過“四川人社”APP,能完整查詢到個人的身份證信息、社保金融卡銀行賬号信息、照片等,并截圖記錄了其獲得上述信息全過程。13日,“信息安全老駱駝”再次發表文章——《一部手機失竊而揭露的黑色産業鍊—完整修訂版》。文中表示,“文中身份信息洩露來源的APP進行了對應安全升級”。

為了解“四川人社”APP安全防控升級後的效果,10月14日,記者掃描四川省人社廳網站上的二維碼,下載“四川人社”APP,在登錄界面輸入手機号碼和驗證碼,進入“四川人社”APP。根據操作指引,記者領取電子社保卡,發現電子社保卡上的身份證信息、社保金融卡銀行賬号信息并沒有全部顯示,已做了隐匿處理。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來源: 四川在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