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科學ai

科學ai

科技 更新时间:2025-02-12 13:45:09

紀錄片是枯燥的嗎?作為一名紀錄片愛好者,我絕不認同。在我看來一部優秀的紀錄片,其價值甚至遠遠超過一部出色的電影。電影可以通過劇情、演技、剪輯等一系列技巧将觀衆帶入到環境中,這個環境可以是虛構的,融入藝術手法的,這是屬于電影的發揮空間。但紀錄片的核心之一便是真實性,而現實往往不像虛構那般充滿戲劇性,反而是平淡、單調的。

也正是由于真實,我們才能被紀錄片震撼,從中獲得感悟。比如BBC的《藍色星球》,讓我們感受到大自然的波瀾壯闊;《舌尖上的中國》讓我們在餐桌上體會到家的溫暖;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的《辛普森:美國制造》仿佛一面鏡子,映射這個社會…

紀錄片講述的故事或許遠在地球另一端,甚至銀河系的另一端,但是認真思考,卻又與每個人息息相關。《你好 AI》便是這樣一部紀錄片,它講述了許多故事,通過這些故事,AI這項逐漸走進我們生活的前沿技術,被有血有肉的搬到了熒幕上,搬到了用戶面前。正如一位媒體同行給出的評價“《你好 AI》最偉大之處是把我們看不見摸不着的數據,那種無形的東西用紀錄片這樣有形的東西呈現給觀衆。”如果說《舌尖上的中國》是一部有“味道”的紀錄片,那麼《你好 AI》便是一部有溫度的紀錄片。

科學ai(有溫度的科技有溫度的AI)1

《你好 AI》是中國第一部從社會人文角度呈現人工智能(AI)應用的紀錄片,由英特爾發起并與優酷、北京極目長天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手打造,曆時一年半,跨越亞、歐、美、非四大洲,采訪77個人物、拍攝43個機構,拍攝過程經曆四季達119天,足迹遍布30 國内外城市,展現了全球AI應用的風貌。

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談到:“人工智能給我們帶來的影響不僅是在信息産業,而是已經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今說道AI,每個人都能從身邊舉出例子,比如AI拍照、AI翻譯、AI語音助手、AI機器人等等。而這些還隻是AI應用的冰山一角,在《你好 AI》中我感受到的是人與AI攜手并進,共同建設、發展并保護人類文明。

科學ai(有溫度的科技有溫度的AI)2

《你好 AI》自9月2日起在優酷播出,每周一更新一集,共5集,主題分别為“火星計劃”、“激活曆史”、“自然物語”、“進化方舟”以及“未來世界”。在9月5日《你好 AI》的展映活動中,我與現場觀衆有幸觀看了前兩集,印象最深的是三個“故事”:AI修複長城、巴黎聖母院火災、敦煌研究院用AI為文物打造“數字檔案”。

AI修複長城

長城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作品之一,是屬于中國人的驕傲,但在曆史長河沖刷下,長城已滿目瘡痍,保護修複長城刻不容緩。然而長城建造地勢險要,修複難度極高。以傳統方式勘測,耗時耗力且無法保證精度。為此英特爾中國研究院、英特爾數據中心事業部,以及武漢大學測繪遙感國家重點實驗室合作開展“人工智能助力修繕箭扣長城”項目,以數字化還原長城修繕後狀态。

項目中,需要通過使用無人機進行高精度圖像财季,随後進行3D建模和損毀部分人工智能識别,以及3D模型的人工智能數字化修複,并據此對實際長城修繕和維護提供指導和參考數據。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會産生龐大數據量,即便是高性能的計算,處理如此龐大的數據量也極其複雜。為此英特爾提出有針對性解決方案:基于Xeon至強可擴展處理器,英特爾固态盤,同時結合OpenMP/MPI并行優化技術,采用針對英特爾CPU優化的英特爾深度神經網絡數學核心函數庫(MKL-DNN),以及面向英特爾架構優化的深度學習框架Tensorflow等工具,高效地實現長城3D建模和數字化修複,并達到厘米級精度的效果。

科學ai(有溫度的科技有溫度的AI)3

通過利用人工智能和強大算力,長城的修複工作得以更高效完成。當然除了修複受損長城,我對于AI與長城的合作還有很多期待,比如那些已經成為石灘的長城遺址,能否通過AI進行“複原”,将曆朝曆代的長城以數字化形式展現在我們的面前,還原萬裡長城最輝煌的容貌?這或許需要很長時間,但AI在快速成長,未來的某一天這份期待真的成為現實。

巴黎聖母院火災

長城被漫長時間侵蝕而損毀,放眼全球,朝夕之間,擁有數百年曆史的瑰寶便可能灰飛煙滅。2019年4月15日,法國巴黎聖母院發生火災,屋頂和塔尖被燒毀,歐洲曆史上第一座完全哥特式教堂,在人們的惋惜聲中受到了重創。我清楚地記得,火災當天朋友圈被巴黎聖母院有關的合影刷屏,驚歎于竟然有如此多的好友參觀過巴黎聖母院,同時也為和我一樣未能前往留念的同學感到遺憾,而我們恰恰是大多數人。

為文物打造“數字檔案”

盡管已經對文物進行妥善保護,但還無法完全避免文物損壞,更何況還有一個敵人是我們無法與之抗衡的——時間。文物本是在時間中沉積留下的精華,但同時它們也承受着時間的洗禮。随着曆史向前,見證曆史的文物也在暗淡、褪色。在《你好 AI》中介紹的又一則故事——敦煌研究院用AI為文物打造“數字檔案”中,可以看到AI是如何“凍結”時間的。

最早知道莫高窟是讀了餘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随後便是各種影像資料,至今未能親身前往。在印象中,沒有了“狡猾的強盜”和“愚昧的道士”,莫高窟應該被定格了。但《你好 AI》告訴我,敦煌研究所的工作人員還要“拼速度、搶時間”,因為風沙和生物還在侵蝕着洞窟。

科學ai(有溫度的科技有溫度的AI)4

推進“數字敦煌”的關鍵人物,曾擔任敦煌研究院院長的樊錦詩談到,文物的退化不可逆,建立莫高窟的數字化檔案迫在眉睫。然而為敦煌文物建立數字化檔案是一項浩瀚的工程。相關負責人在《你好 AI》中談到,每平米壁畫需要拍攝數百張高清照片,還需要前期燈光以及後期處理等配合。一個洞窟的數字化工作便需要很長時間,而在敦煌等待數字化的洞窟還有數百個。為了提升效率,敦煌研究院與浙江大學計算機系共同研發,将人工智能嵌入照相設備, 它可以在洞窟中,自行移動,自動調節燈光,按下快門的同時,圖像信息即時顯示在拼圖的系統中。除了自動拍照,這套設備中的三維定位系統還可以在後期處理時校正畫面的透視與變形。

就這樣,“搬不出去的”敦煌以數字化方式可以出現在全國各地,讓我們近距離欣賞古代匠人智慧的結晶。

以上隻是我個人喜歡的故事,類似的故事《你好 AI》已經講了很多,還有更多在接下來幾周中娓娓道來。之所以在文章開頭說《你好 AI》有溫度,是因為它講述的故事是AI與人類的組合,并不是領冰冰的科技。無論是火星探測器的測試還是文物的修複、保護,都是人類與AI協作的結果,人類探索未知的激情與對文明成果的感情讓科技、AI有了溫度。與此同時,這部紀錄片由著名配音演員季冠霖擔任旁白,有媒體評價其在《你好AI》的配音“溫情果敢”,我認為十分貼切。盡管在聽到配音的第一瞬間,我并不适應。

科學ai(有溫度的科技有溫度的AI)5

許多紀錄片并沒有旁白,多以人物采訪或者字幕推進,而如一些介紹自然宇宙、波瀾壯闊的紀錄片其配音風格也多為沉穩渾厚,配合畫面有很強大的沖擊力。相比之下,季冠霖的配音在筆者看來宛若威武大将面前的小家碧玉。然而随着一個個故事的到來,我本不看好的配音卻成了點睛之筆。《你好 AI》講述了大量AI應用場景和真實案例,這些“故事”由于人與AI的協作産生了溫度,自然需要一種有溫度的聲音進行介紹和引領,因此季冠霖的旁邊便成為一種催化劑,讓有溫度的故事,更進一步打動人心。

除了講述有溫度的AI,《你好 AI》這部紀錄片本身也有很多突破——《你好 AI》是中國第一部8K全畫幅變形寬銀幕紀錄片、中國第一部拍攝摩洛哥火星測試場智能機器人測試的紀錄片。作為《你好 AI》的發起方,英特爾也為拍攝制作提供了強大的專業支持,例如: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指導;豐富的AI應用案例,片中半數以上案例來自英特爾及合作夥伴;通過英特爾全球網絡以及龐大的産業資源,邀請重磅嘉賓、協調稀有拍攝資源等。

科學ai(有溫度的科技有溫度的AI)6

AI的潛力是無窮,但想要挖掘出來不僅需要硬件、軟件同步推進,還需要建設屬于AI的生态,發揮如英特爾等企業帶來的算力、算法優勢,圍繞各行各業探索出适合AI的應用場景,讓AI更快、更多地創造價值。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