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中興 Axon 40 Ultra 的發布,标志了三大國産 OLED 供應商,華星光電、維信諾、京東方都已經推出了服務于屏下攝像頭的 OLED 面闆,而它們最近已經落地量産的三款機型分别是小米的 MIX 4、紅魔 7 Pro,和中興的 Axon 40 Ultra。
▲ 小米 MIX 4、紅魔 7 Pro、中興 Axon 40 Ultra(左往右)
恰這三款機子在手上,不妨讓我們以這三款機子為代表,窺探一番華星光電、維信諾、京東方這三家面闆供應商在屏下攝像頭 OLED 技術上的水平。
首先,采用華星光電的小米 MIX 4 發布于 2021 年 8 月份,三者發布最早的一款機器,OLED 面闆采用華星光電名為「珍珠排列」的類鑽排列,在我們 WHYLAB 實驗室的顯微相機拍攝到的子像素圖如下。
▲ 華星光電 / 小米 MIX 4
右上是普通區域的珍珠排列子像素,左下方為屏下攝像頭透光區域的「微鑽」排列,實際排列的密度與普通區域一緻,主要減小了子像素的面積,同時提高像素亮度,以保證顯示的一緻性,而重新設計了電路的排布,并用上波浪引線,以提升面闆的透明度。
接着是與今年 2 月份發布的紅魔 7 Pro,是市面上第一款采用屏下攝像頭的遊戲/電競手機,OLED 面闆由維信諾提供,最大的特點是用了維信諾自研的「鼎型排列」—— 根據維信諾的說法,所謂的「鼎型排列」子像素組合呈等腰梯形,這種等腰梯形與我國青銅時代「鼎」的側視圖相似,由此得名。
顯微相機拍攝到的子像素圖如下,左側為攝像頭透光區域,右側為普通像素,且都是「鼎型排列」,且像素密度一緻,明顯不同的是左側單像素的面積更小。
▲ 維信諾 / 紅魔 7 Pro
據說這種「鼎型排列」能讓子像素有較高客制化的可能,增加了工藝的餘裕度,給屏下攝像頭的設計提供更大的空間,在此基礎上,「多驅 ACE 電路」技術優化攝像頭透明區域的電路密度,「波浪型電極」降低衍射現象,以提升屏下攝像頭區域的透光性。
至于最近發布的中興 Axon 40 Ultra 面闆由京東方提供,是如今消費端最新的屏下攝像頭 OLED 方案,顯微相機拍攝到的子像素圖如下,上方(偏左)為透明區域的子像素,下方為普通區域的子像素,都用了稱作「藍鑽排列」的京東方類鑽排列方案。
▲ 京東方 / 中興 Axon 40 Ultra
除了什麼分布式透明電路、UDC Pro 獨顯芯片外,它比前面兩位前輩先進在用了一驅一的獨立像素驅動技術,助于消除之前屏下攝像頭透明區域糟糕的鋸齒效應。
那實際表現呢?
▲ 小米 MIX 4(華星光電)、紅魔 7 Pro(維信諾)、中興 Axon 40 Ultra(京東方)
這裡我做了個圖,在攝像頭的區域放了個 # 号,細看攝像頭區域就能很輕易發現三者的差異。
▲ 小米 MIX 4(華星光電)、紅魔 7 Pro(維信諾)、中興 Axon 40 Ultra(京東方)
維信諾(紅魔 7 Pro)的屏下攝像頭區域鋸齒是最明顯的,這個區域的顯示分辨率看起來不太高,割裂感比較明顯;而華星光電(小米 MIX4)的抗鋸齒效果明顯要優于維信諾,肉眼仔細觀察才能發現輕微的鋸齒;至于京東方(中興 Axon 40 Ultra)的抗鋸齒效果要比華星光電更進一步,肉眼幾乎是看不到與普通區域的區别,這說明獨立像素驅動技術确實管用 —— 畢竟獨立像素驅動能精準控制單個像素的顯示,而維信諾、華星光電一驅多像素,硬件上無法做到單一像素的細緻控制,導緻 # 号的鋸齒出現;而華星光電控制的精度高于維信諾,因此前者的鋸齒效果要弱于後者。
▲ 小米 MIX 4(華星光電)、紅魔 7 Pro(維信諾)、中興 Axon 40 Ultra(京東方)
廠商們拼盡了精力,就是為了将前置攝像頭隐藏起來,不過三者在強光照射下,以特定角度看還是能找到屏下攝像頭區域的 —— 維信諾呈矩形、華星光電呈較大圓形、京東方呈較小圓形,且華星光電和京東方隐藏得較好。
屏下攝像頭 OLED 是一個「矛盾」的産品:一來廠商盡可能地隐藏前置攝像頭,顯示上不破壞整塊屏幕的一體性,不妥協這小塊區域的顯示效果;另一方面又想要在這一層「窗紗」存在的前提下保證前置攝像頭的畫質 —— 為取得的二者平衡,廠商們使勁渾身解數,除了 OLED 子像素、電路、驅動等元件的硬件優化外,算法優化也少不了。
華星光電的小米 MIX 4 采用了 2000 萬像素的三星 S5K3T2 前置攝像頭,1.6μm 融合大像素,配合基于深度學習的增強算法,以優化色彩,提升照片細節;維信諾的紅魔 7 Pro 采用了 1600 萬像素的 OV16E1Q 前置攝像頭,官方并沒有透露它的自拍優化算法;京東方的中興 Axon 40 Ultra 的 1600 萬像素,用 2.24μm 融合大像素,同樣配合基于深度學習的算法校準、多幀 RAW 融合技術來提升畫質。
至于效果如何,看樣張對比,由你來選出除參考機型外最好的一款。
▲ 參考機型(非屏下攝像頭)、小米 MIX 4(華星光電)
▲ 紅魔 7 Pro(維信諾)、中興 Axon 40 Ultra(京東方)
總的看下來,我們能看到如今屏下攝像頭在顯示方面的可用性已經非常高了,本身基本挑不出太大毛病。一項新技術在走向大衆化的前期,總是後來者在技術上更成熟,如京東方采用的一驅一獨立像素驅動技術,讓屏下攝像頭區域的顯示效果進一步與普通區域靠近,大大降低了鋸齒效應,而最近有消息稱華星光電也将量産類似的一驅一獨立像素驅動技術屏下攝像頭面闆,據說還有更近一步的技術進步。
最大的問題是前置攝像頭的進光量以及 OLED 造成的光線衍射問題,攝像頭與外部之間永遠隔着一層「窗紗」,而廠商們未來需要解決的就是在這層「窗紗」必定存在的情況下讓它越來越「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