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周瑜安葬在哪裡

周瑜安葬在哪裡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9 12:51:19

“周瑜字公瑾,廬江舒人也。”這一句《三國志》對周瑜的介紹,卻導緻周瑜籍貫出現兩個版本:一是說安徽合肥廬江縣人,一是說安徽六安市舒城縣人。舒城和廬江為“周瑜故裡”的争論已有多年。而舒城縣日前把三裡河路經更名為“周瑜大道”再次引發人們對“周瑜故裡”的關注。那麼,周瑜到底是哪裡人?

周瑜安葬在哪裡(周瑜老家究竟在哪兒)1

三國名将周瑜,其籍貫哪裡、究竟何方人氏?從相關史料所知,早于清朝始,相毗鄰的廬江、舒城兩縣便開始了周瑜籍屬之争。雖說雙方都沒有留下相互争辯的具體文字,但在現存的清康熙、雍正、光緒等版本《廬江縣志》和《舒城縣志》中,兩縣均以周瑜為本縣曆史人物立傳入志。一說“今廬江縣人”,一說“今舒城縣人”。 時至當代,周瑜籍屬之争方興未艾。廬江、舒城兩縣,除了在續修地方志書中,繼續将周瑜列入本縣曆史人物載入各自縣志中的“人物篇”,并相繼成立了“廬江周瑜研究會”、“舒城周瑜文化研究會”(以下簡稱“舒研會”),對周瑜生平開展全方位的研究活動,以佐證周瑜籍貫所屬。兩地搜集證據證明“周瑜故裡”姓“廬”還是“舒”的同時,還展開商标搶注競賽。 2010年5月,舒城縣向國家商标局申請44件涉及“周瑜故裡”的系列商标。廬江縣提出異議,并于2011年2月向國家商标局申請45件涉及“周瑜故裡”系列商标,彼此拉開商标戰。2015年,安徽省政府出面舉行專題協調會,并決定對兩地周瑜文化研究會的“周瑜故裡”相關商标不予注冊。 至此,兩地“停戰”。但關于“周瑜故裡”的争論和考證,仍在繼續。

周瑜安葬在哪裡(周瑜老家究竟在哪兒)2

▲位于廬江縣的周瑜文化園

◆史書記載周瑜為廬江人據《三國志·吳書·周瑜傳》記載:“周瑜,字公瑾,廬江舒人也。”(即東漢末廬江郡舒縣人)。在有關申報“周瑜故裡”商标注冊中,“舒研會”強調的重要證據之一:“西晉·陳壽《三國志·周瑜傳》……陳壽是西晉時期人,他所記載的周瑜廬江郡舒縣人,是指西晉時期的廬江郡舒縣人,而不是漢時的廬江郡舒縣,屬于當代人記載當代的地理。” 從這段記述中,“舒研會”告訴我們三個層次的小問題: 其一,認同《三國志》所載的“周瑜……廬江舒人”即為“周瑜……廬江郡舒縣人”;其二,在中國古代行政區劃建置中,有漢朝(西漢、東漢)“廬江郡舒縣”和西晉時期的“廬江郡舒縣”;其三,《三國志》的作者陳壽是西晉時期人,他所記載的廬江郡舒縣,是指西晉時期的廬江郡舒縣,而不是漢時的廬江郡舒縣,屬于當代人記載當代的地理。

對此,汪德生在《黑龍江史志》雜志發文認為,“舒研會”對其一、其二兩項的闡述是準确的、符合史實的。但第三項就值得商榷了。

周瑜安葬在哪裡(周瑜老家究竟在哪兒)3

▲位于廬江縣的周瑜文化園

舒縣、龍舒縣,均始置于西漢。《漢書·地理志》載:“廬江郡領縣十二:曰舒、曰居巢、曰龍舒……,郡治舒。”即當時的廬江郡下轄12個縣,有舒縣、居巢縣、龍舒縣等等。舒縣治今廬江縣城池鄉城池村池埂,兼郡治;龍舒縣治今舒城縣龍河口。 東漢,沿西漢舊制。永平元年(58)四月癸卯,明帝封楚王劉英舅子許昌為龍舒侯,改龍舒縣為龍舒侯國(縣級建置,治今舒城縣龍河口)。鹹熙二年(265)十二月,西晉代魏,複置龍舒縣(治今舒城縣龍河口)。

“朝代變更,陵谷推遷。”幾經沿革,《舊唐書·地理志》注舒城:“取古龍舒縣為名”;《江南通志》載“舒城為漢龍舒縣,漢舒縣為今廬江縣。”方志乃一方之全史,其史料價值具有一定的權威性。

周瑜安葬在哪裡(周瑜老家究竟在哪兒)4

▲位于廬江縣的周瑜文化園

另外,《續修廬州府志》卷三十·(清)黃雲修光緒十一年(1885)刻本記載:“廬江郡龍舒,今舒城……舒,今廬江……周榮,舒人,舉明經,有傳。周興,榮子,舉孝行,尚書郎。周景,興子,辟将軍府。周尚,舒人,丹陽守……周瑜,舒人,有傳。” 通過上述志書和相關專著的記載,已經清晰明了漢舒縣、龍舒縣與今廬江縣和舒城縣的曆史沿革。即:漢舒縣,今廬江縣;漢龍舒縣,今舒城縣。特别是《續修廬州府志》所載文字,更是十分清楚地說明了兩點:一是龍舒即今舒城,舒即今廬江;二是當時廬州府管轄合肥縣、廬江縣、舒城縣、巢縣和無為州,《續修廬州府志》把周興、周景、周尚、周瑜等周氏名人列入“舒人”(廬江縣人),而非“龍舒人”(舒城縣人)。

周瑜安葬在哪裡(周瑜老家究竟在哪兒)5

▲位于舒城縣的周瑜城

◆30多位史學家論證周瑜是舒城人2013年8月30日,在中國社科院曆史研究所、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周瑜文化研究會共同主辦的“周瑜文化學術研讨會”上,來自中國社科院曆史所和北京大學等20多所高校的近30多位秦漢史、魏晉史專家學者,着重讨論了與周瑜相關的史實,漢魏時期廬江郡舒縣的周氏家族,以及漢魏時期的舒縣地域文化等相關議題。與會專家以翔實史料,從曆史沿革、考古發現、家族傳承、地理變遷等角度,深入詳盡地論證了周瑜為舒城人的史實。與會專家學者認為,作為周瑜故裡的舒城縣,應着力打造周瑜文化品牌。

2015年3月,舒城縣周瑜文化研究會在河南省固始縣發現兩套舊版《周氏宗譜》,其中一套是清同治十一年(1872)修編的,一套是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修編的。通過這兩套《周氏宗譜》,能夠更進一步證明周瑜故裡在舒城。宗譜上記錄了周瑜後裔周念七等從舒城遷到江西湖口居住,周念七的部分後人又遷回舒城的情況。宗譜上的《周氏分遷地名圖》和《念七公本傳》記載的周瑜後裔的遷移情況,與在安徽舒城及宿松等地發現的《周氏宗譜》上記載完全一緻。這兩套宗譜為研究周氏宗族的分布和周瑜後裔的遷移情況,提供了更加充分的證據。

周瑜安葬在哪裡(周瑜老家究竟在哪兒)6

▲位于舒城縣的周瑜城

安徽舒城,自古就有諸多的周瑜遺址、遺迹,曆代相傳,至今猶存。有舒城幹汊河鎮的周瑜城、練三墩、摩旗墩、牧馬舊市,百神廟鎮的周公渡、白馬宕,曉天鎮的讀書樓、釣魚台,棠樹鄉的九連墩、棋盤石、磨刀寨,阙店鄉的将軍廟,張母橋鎮的将軍山、馬遊(飲)山、磨旗墩,萬佛湖鎮的大馬場、栲栳山,城關鎮的周瑜橋等20多處。據有關史志記載,周氏世居舒城。東漢後期,孫堅興兵讨伐董卓,移家舒城。周瑜與孫堅長子孫策同年所生,遂結為兄弟,策長瑜兩月,瑜以兄事之,并将南宅讓給孫策一家居住。建安三年孫策親自接周瑜渡江,授其建威中郎将,時年24歲。孫策稱贊他“英俊奇才”,吳人皆稱周郎。

周瑜城,位于舒城縣城西南10公裡處的幹鎮瑜城村。此為24歲以前的周瑜在家鄉修建的兵營,供練兵習武及駐軍之用。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曆史。杭埠河故道經此,是舒城縣城去大别山區的咽喉要道。周瑜城為土城,正方。這裡丘陵起伏,長寬各296米,高10米,占地面積104畝,四周是土築城牆,高城之上是平整的台地,東西南北各有一個相對稱的寬六七米的城門。原建有兵營、養馬場、周瑜井、拜母堂、淨梵寺、古塔等。

周瑜安葬在哪裡(周瑜老家究竟在哪兒)7

▲舒城縣周瑜城裡的周瑜雕塑

城的西北方向有呈鼎足之勢的三個土墩,名曰“練三墩”,傳為當年周郎練兵牧馬處。這是24歲的周瑜為演兵布陣而人工堆築的。這三個墩子南北向一字排開,北邊的土墩為主墩,最大,上可蓋房屋百間,現在是大墩糧站。中間的次之,西邊的又小一點。每個墩子之間相隔約20米左右。可惜的是,南邊兩個稍小一點的土墩子在上世紀70年代被改造成農田。“牧馬舊市”,位于周瑜城南,據清光緒《舒城縣志》,在幹汊河鎮瑜城村。牧馬舊市為東吳名将周瑜訓練兵馬的場所,也是人們買賣馬匹的地方。舊市位于周瑜城之南,原龍舒河(今杭埠河)之北的故道上,是一片廣闊的沖擊平原。當年,年輕的周瑜率領部隊駐紮于周瑜城、摩旗墩、練三墩等地。四面八方的商人到此買賣馬匹,形成一個龐大的馬匹交易市場。從而形成了舒城古時候“牧馬舊市”的一個壯麗景觀。周瑜城及練三墩,古稱“牧馬舊市”,為昔日“龍舒八景”之一。

周瑜安葬在哪裡(周瑜老家究竟在哪兒)8

▲位于廬江縣的周瑜墓

◆周瑜葬于何處除了周瑜故裡,周瑜墓也曾存在争議。因為時代久遠,史書記載不詳,所以曆來對于“周瑜墓”地點的說法不一。《三國志·周瑜傳》對于周瑜的病亡及其喪事有這樣一段記載:“(周)瑜還江陵,為行裝,而道于巴丘病卒,時年36。(孫)權素服舉哀,感動左右。喪當還吳,又迎之蕪湖。衆事費度,一為供給”。這裡雖未明确周瑜葬于何處,但提及了幾個地名,如病卒于巴丘(今湖南嶽陽)、喪當還吳(吳指吳郡,今江蘇蘇州)、迎之蕪湖(今安徽蕪湖),而這些地方都被後來史乘、方志演繹為周瑜墓的所在地,是非真假,今已難辨。據唐朝梁肅所作的《周公瑾墓下詩序》和陸廣微所撰《吳地記》記載,周瑜墓位于蘇州,“周瑜墳,在縣東二裡”。陸遊所撰的《南唐書》記載,周瑜墓位于宿州,“瑜葬宿松,即墓為祠,子孫居其旁者,猶數十家”。而據明朝《一統志》記載:“周瑜墓在廬江縣安豐鄉”。明正統七年(1422),提學禦史彭勖,令知縣黃金蘭立碑題曰:“吳名将周公瑾之墓”。清《廬江縣志》又載:“周瑜之妻小喬墓,在西門外真武觀西百步,墓墩俗稱瑜婆墩”。清鹹豐年間,墓地被毀。1926年和1942年,周瑜墓先後進行了兩次修繕。周瑜、小喬墓均在今廬江縣城内。周瑜墓前有“吳名将周公瑾之墓”石碑一塊,為明正統七年(1442)立。直到1989年春,安徽省文物管理局召開有關專家論證會,對湖南嶽陽,江西新淦,安徽廬江、巢縣、舒城、宿松等地的周瑜墓進行了全面的科學論證,取得一緻意見,确認安徽省廬江縣的周瑜墓為周瑜首丘之地。1989年5月,周瑜墓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當地有關部門已對周瑜墓冢進行了重新修複。(讀者報全媒體綜合報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