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兩塔一條江”,這是福州城的布局,三山是屏山、烏山和于山,兩塔是白塔和烏塔。基本上福州古迹都在三山兩塔附近,我在福州待了4天,有3天都是在這度過的。
白塔全稱為報恩多寶定光塔,歸屬于定光寺,一座始建于唐末的千年古刹。
公元905年是唐末最混亂的時期之一,戰亂不斷,時局動蕩,當時的閩王王審知,為報父兄教養之恩建了這座寺廟。意外的是,修建過程中挖出一顆五彩寶珠,光耀異常,王審知大為驚奇,便将寺廟改為了定光寺,塔也叫做了定光塔。
中國的寺廟,都免不了遭受三樣東西的破壞:火災、戰亂、人患,這三樣,定光寺都遭受了。其中過程不必多談,那是一段坎坷難熬的歲月。
如今的定光寺是近代翻修的,保持着清朝式的格局,面積要比最初小上許多。古寺坐落在于山之下,像一塊條形石磚,南端是福州僅剩的城牆遺址,就這樣守護着福州城千年時光。
曆史上的定光寺,是福州乃至福建的著名寺廟,香火旺盛,名僧輩出。
寺内有座“法雨堂”,為紀念後梁時的寺僧義收舍身求雨而建。那段時間福州久旱無雨,禾苗不長,人們苦無良策。這時來了位遊僧,他說願為民祈雨3天,若雨水不落便點薪自焚。
義收将木柴堆積塔下,自己坐在塔上,閉目合十,為民祈雨。3天後還未降雨,便命人點燃薪火,就在大火即将燃起時,大雨嘩然而降,福州人得救,義收安然無恙地從火中走下。
後人為了紀念他,便在寺内建了法雨堂。故事過于傳奇,沒法讓人相信,我更願意相信故事是真的,隻是義收懂得天象罷了,否則他本可将時間線拉得更長。
清末時的法雨堂,還當過一段時間書院。那時福建船政書院尚未建成,便斥資翻修了法雨堂,作為講學上課之處,嚴複、鄧世昌都在曾此學習過。
定光寺雖小,裝潢卻不含糊,有着千年名寺的氣派。整體富麗堂皇,廟宇殿堂被遊龍戲鳳的雕刻環繞,屋檐為重檐懸山式,華麗繁瑣,莊嚴大氣。院内留有石碑,碑刻多已消失,隻剩下滄桑斑駁的底座,和面目全非的龍龜。
寺内大殿為毗盧殿,可見這是一座密宗寺廟。這也難怪,唐朝時正值密宗發展高峰,當年日本空海和尚來唐學習,回國後創建的宗派便是日本密宗。
毗盧殿内供奉的是毗盧遮那佛,又名大日如來,在密宗法系中是最高身位如來。密宗有五方佛,分别位于東南西北中五個方向,位居中央的便是毗盧遮那佛。中國最著名的毗盧遮那佛,是龍門石窟的盧舍那大佛,相傳還是照武則天模樣所建。
一直往後走,便是大名鼎鼎的白塔,也就是定光塔。
此為磚塔,高41米,七層八角,外敷白灰,看起來似牛奶般的乳白色。定光塔最初為66米,每層的鬥栱、雲楣、欄杆都經過精雕細刻,塔壁和門扉還繪有佛像。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白塔曾被雷火焚毀,幾年後重修保留至今。
在中國,白塔極為少見,乳白色磚塔更為稀有,我不太懂為什麼要塗成白色,因為這和寺廟莊嚴的氣息并不搭配,反而更像藏傳佛教式樣。
不過通體雪白的定光塔,矗立在于山之上,和隔街相望的烏塔,倒成了别樣景觀,兩座塔遙望千年,共同守護着福州的厚重曆史。
定光塔是可以登上去的,隻是當天正在維修,塔身裹了鐵架子,拍照也沒法拍,更别說攀登了,留了一個遺憾。
定光寺距今1115年,不收門票,平日裡信衆上完香就走,因而寺内安甯祥和。園内有許多古榕樹,碩大茂密,為千年古寺增添了幽靜氣息,也在守護着寺廟的過往。
地址:福州市鼓樓區于山路,免費開放。
交通:乘坐地鐵2号線到南門兜站下,從G1口出。
全國各大城市的免費景點都在這裡哦,關注作者:林清鹿,即可獲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