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至愛梵高》上映,該片通過 65000張油畫疊加而成,可以說是讓繪畫作品徹底“複活”。
說起電影與繪畫的關系還真是妙不可言,在影史中還有很多精彩作品,以不同形式賦予經典畫作新的靈魂。
《夢》
導演:黑澤明
黑澤明在《夢》中描寫了一個人在博物館看梵高作品的時候進入了梵高的世界,并逐漸走入了梵高的作品中。
這是電影天皇晚年對電影藝術的一次大膽嘗試,也是向另外一位大師尋找心靈的撞擊,這是令人眼前一亮的電影.
1986年德裡克·賈曼拍了《卡拉瓦喬》來緻敬他心中的大師,暧昧的光線糅合着巴洛克古典風情傾瀉而出。在一幅幅動人的畫面背後,掩蓋着生之欲與死之畏。圖片中的這一幕則是完全緻敬了畫家卡拉瓦喬的代表作《捧果籃的男孩》。
《雪莉:現實的願景》
導演:古斯塔夫·德池
《雪莉:現實的願景》本片由愛德華·霍普的13幅絕世名畫構成。上圖正是還原了霍普代表作《Chair Car》,強大的“高仿”程度令觀衆模糊了繪畫與電影的邊緣,但這也是藝術相通且有趣的地方所在。
《不法之徒》
導演:吉姆·賈木許
霍普另外一幅作品《太陽照進空房間》被運用在了賈木許電影《不法之徒》中,幾條蒼白無力的線條形成多變的陰影,而這種單調的構成形式都表現出了一種無助與悲涼。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導演:彼得·韋柏
電影《戴珍珠耳環的少女》還原了畫家約翰内斯·維米爾創作世界名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的故事。鏡頭中的斯嘉麗·約翰遜化身少女葛利葉,在微妙的古典布光下,細膩的光線仿佛讓人置身于繪畫現場,電影為這幅傑作賦予了更多靈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