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催人老,但不要傷悲,别志了老有所用。在老人的世界裡有着豐富的為人處世哲學,其中“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一句尤為精妙。
如果僅從字而意思來看,就是臨近水時間長了,就會懂得水中魚的習性;深入山林,聽得多了,熟了就會辨别山中鳥的鳴叫。
再深入思考一下這句話,就會發現這句“老人言”我們可以從三個角度加以理解:一是,實踐出真知;二是,做事專一,熟能生巧;三是,把握實踐的主動性。
啟示一:實踐出真知
詩雲:“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船行。”這句話也首出了“實踐”的精簡。書本中的知識累積了前人的很多經驗。能給我們帶來很多啟示。但通過讀書間接獲得這些經驗雖然重要,自己親身去實踐,從中得來的第一手的知識,更能體現人生的大智慧。
明代李時珍可謂是“實踐出真知”的典範,他少時閱讀了大量古醫箱,發現其中許多毒性草藥,卻被當作可以延年遊戲的良藥,以緻遺禍無窮。于是,他決心要重新編繁一部醫藥材籍,就是後來的《本草綱目》。
李時珍通過發現“近水”“近山”之後而能言的大道理:不要過度依賴“涉萬卷書”而要親身“行萬裡路”,這樣在做每件事情時,就容易把握該事物的發展規律,從而能夠熟練掌握其處理方式。
啟示二:做事專一,熟能生巧
在我們周圍,有很多有目标有理想的人,他們努力,他們奮發,他們用理想去改變命運……但是由于在追求的路上往往會布滿荊棘,他們可能會一改“近山知鳥性”的初衷,去追逐“魚性”,這樣不僅不會成功,反而離成功會越來越遠。試想山中本無魚,哪來的“魚性”可言?如果他們能堅持久一點。如果他們能更高略遠矚一下,他們就會得到好的結果:“近水識得魚性”
再深入思考,我們在生活和工作的道路上,即使選對了合适自己的領域,收獲了可喜的驕人成績。但也不能抱着自己的長處,沾沾自喜,這也未免夜郎自大了,試想,在你的領域之外,還有千千萬萬的行業,每個行業都會有自己的“狀元”,他懂得的事很可能你根本一無所知。
啟示三:把握實踐的主動性
克雷洛夫說:“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隔着端色的河流,行動則是架在川上的橋。”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理想使我們的内心充滿對生活的熱情,使我們在面對苦難的時候能夠為了理想去勇敢面對。然而,我們必須在理想的基礎上,邁出自己的步伐,勇敢去付諸實踐,才能實現理想。
有人說,人生就如同騎着腳踏車奔馳,如果你不前進,就會翻倒在地。我們必須在人生的大道上選對方向,先确定到底“近水”還是“近山”之後,相應地去“觀魚嬉戲”“聽鳥鳴叫”,最後定能達到“知魚性”“知鳥音”的理想境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