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皮下注射與皮内注射的分别

皮下注射與皮内注射的分别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3 16:19:24

皮下注射與皮内注射的分别(皮内注射皮下注射)1

皮内注射是指将藥液注入皮膚的表皮之間與真皮之間。主要用于三種目的:

①為了預防過敏而進行的藥物試驗,如青黴素皮試;

②手術局部麻醉之前的準備工作,如普魯卡因皮試;

③疫苗接種,如卡介苗。如果你注意觀察,進行皮内注射時有三小:針頭小,注射器小,進針角度小。另外,注射的藥液一般也是少量的。由于皮膚神經末梢豐富,皮内注射時你會感覺到比較痛,實際上,它确實比其他幾種注射方式感覺要痛一些。皮内注射常打在前臂内側,因為那裡皮膚薄,注射後的局部反應容易辨認。皮内注射後,在皮膚表面會形成隆起,這是正常現象,多數會在半個小時内消失。

皮下注射是将少量藥液注入皮下組織。它與皮内注射的區别在于:皮内注射是打在皮膚組織内;皮下注射是穿過皮膚,打在皮膚與肌肉之間。因而,皮下注射進針比皮内注射深,角度稍大,與皮膚表面約為45度角,針頭也稍大一些。哪些情況需要皮下注射呢?

① 需要迅速達到藥效或藥物不能口服時使用,如胰島素、腎上腺素等;

② 為手術進行局部麻醉;

③ 疫苗接種,例如麻疹疫苗、水痘減毒疫苗、流腦多糖體菌苗、甲肝疫苗、乙腦疫苗、風疹疫苗、腮腺炎疫苗等。皮下注射通常打在上臂,必要時也打大腿外側或腹部,例如需要終生注射胰島素的糖尿病患者,僅打在上臂是不夠用的,因而增加大腿外側或腹部的部位,輪流注射。

皮下注射

目的

1.需迅速達到藥效、不能或不宜經口服給藥時采用。如胰島素口服在胃腸道内易被消化酶破壞,失去作用,而皮下注射迅速被吸收。

2.局部麻醉用藥或術前供藥。

3.預防接種。

部位

上臂三角肌下緣、上臂外側、腹部、後背及大腿外側方。

用物

注射盤内無菌1-2m注射器和5.5~6号針頭,按醫囑備藥液。

操作方法

1.将用物備齊攜至床邊,核對,向病人解釋,以取得合作。選擇注射部位''用2%碘酊和70%酒精進行皮膚消毒,待幹。

2.将藥液吸入注射器,排盡空氣,左手繃緊皮膚,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針栓,針頭斜面向上和皮膚呈30度到40度角,過瘦者可捏起注射部位,迅速刺入針頭的三分之二,放開左手固定針栓,抽吸無回血,即可推注藥液。

3.注射完畢,用消毒棉簽輕按針刺處,快速拔針,清理用物。

注意事項

1.針頭刺入角度不宜大于45度,以免刺入肌層。

2.盡量避免應用對皮膚有刺激作用的藥物作皮下注射。

3.經常注射者,應更換部位,輪流注射。

4.注射少于1ml的藥液,必須用1ml注射器,以保證注入藥液劑量準确

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不是什麼情況下都能進行肌肉注射的,如在注射部位有硬結、感染時就不宜做肌肉注射治療。肌肉注射主要适用于:不宜或不能做靜脈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發生療效時,以及注射刺激性較強或藥量較大的藥物時。

注射部位:肌肉注射最常用的注射部分為臀大肌,其次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側肌及三角肌。肌肉注射很重要的是對注射部分的精确定位。注射臀大肌時應避免損傷坐骨神經。

體位:可取坐位或卧位。

(1)卧位:臀部肌内注射時,為使局部肌肉放松,減輕疼痛與不适,可彩以下姿勢:

側卧位:上腿伸直,放松,下腿稍彎曲。

俯卧位:足尖相對,足跟分垂,頭偏向一側。

仰卧位:常用于危重病人及不能翻身的病人,采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法較為方便。

(2)坐位:為門診病人接受注射時常用體位。可供上臂三角肌頭,如注射用藥為油劑或混懸液,需備較粗的針頭;按醫囑備藥液。

操作程序:

(1)備齊用物排攜床邊,核對,向病人解釋,以取得合作。

(2)幫助病人取适當體位,用2%碘酒和70%乙醇或單獨用3%絡合碘消毒皮膚,待幹。

(3)排盡抽取藥物之注射器内空氣。

(4)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分開皮膚,右手持針如握筆姿勢,以中指固定針栓。針頭和注射部位程mp,快速刺入肌肉内,一般進針約2.5~3cm(針頭的2/3,消瘦者及病兒酌減)。

(5)松開左手,抽動活塞,如無回血,固定針頭,注入藥物。注射畢,以幹棉簽按壓進針處,同時快速拔針。

(6)幫助病人卧于舒适體位。清理用物。

注意問題:

(1)需要兩種藥液同時注射,應注意配伍禁忌。

(2)回抽無回血時,方可注入藥物。

(3)注射部位适合于個體。2歲以下嬰幼兒不宜選用臀大股注射,應選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因幼兒在未能獨自走路前,其臀部肌肉一般發育不好,臀大肌注射有損傷坐骨神經的危險。

(4)定位準确,尤其是臀大肌注射應避免損傷坐骨神經。

(5)切勿将針頭全部刺入,以防針頭從銜接處折斷。一旦針頭折斷,保持局部及肢體不動,迅速用血管鉗夾住斷端拔出。如斷端全部進入肌肉,則行手術取出。

(6)需要長期肌注的病人,注射部位要經常更換,以防局部形成硬結,若出現硬結,則可采取熱水袋或熱濕敷、理療等處理。

靜脈注射

目的

1.藥物不宜口服、皮下或肌内注射,需迅速發生藥效時,可采用靜脈注射法。

2.藥物因濃度高、刺激性大、量多而不宜采取其它注射方法。

3.作診斷、試驗檢查時,由靜脈注入藥物,如為肝、腎、膽囊等X線攝片。

4.輸液和輸血。

5.用于靜脈營養治療。

皮下注射與皮内注射的分别(皮内注射皮下注射)2

部位

常用的有肘窩的貴要靜脈、正中靜脈、頭靜脈,或手背、足背、踝部等處淺靜脈。

用物

注射盤内無菌注射器(根據藥液量選用),針頭6.2-7号或頭皮針,止血帶,治療巾或一次性紙巾。按醫囑備藥物。

操作方法

1.将備齊用物攜至床邊,核對,向病人解釋,以取得合作。

2.用注射器吸取藥液,排盡空氣,套上安瓿。

3.選擇合适靜脈,以手指探明靜脈方向及深淺,在穿刺部位的肢體下墊治療巾或紙巾,在穿刺部位的上方(近心端)約6cm處紮緊止血帶,用2%碘酊消毒皮膚,待幹後以70%酒精脫碘,囑病人握拳,使靜脈充盈。

4.穿刺時,以左手拇指繃緊靜脈下端皮膚,使其固定,右手持注射器,針頭斜面向上,針頭和皮膚呈20度角,由靜脈上方或側方刺入皮下,再沿靜脈方向潛行刺入。

5.見回血,證實針頭已入靜脈,可再順靜脈進針少許,松開止血帶,囑病人松拳,固定針頭,緩慢注入藥液。

6.在注射過程中,若局部腫脹疼痛' 提示針頭滑出靜脈,應拔出針頭更換部位,重新注射。

7.注射畢,以消毒棉簽按壓穿刺點,迅速拔出針頭,囑病人屈肘按壓片刻。清理用物。

注意事項

(1)注射時應選擇粗直、彈性好、不易滑動的靜脈。如需長期靜脈給藥者,應由遠心端到近心端進行注射。

(2)根據病情及藥物性質,掌握注入藥液的速度,并随時聽取病人的主訴,觀察體征及其病情變化。

(3)對組織有強烈刺激的藥物,注射前應先作穿刺,注入少量等滲鹽水,證實針頭确在血管内,再推注藥物,以防藥液外溢于組織内而發生壞死。

常見失敗的原因:

(1)針頭斜面一半在血管内,一半在血管外,回血斷斷續續,注藥時溢出至皮下,皮膚隆起,病人局部疼痛。

(2)針頭刺入較深,斜面一半穿破對側血管壁,見有回血,但推藥不暢,部分藥液溢出至深層組織。

(3)針頭刺入過深,穿透對側血管壁,藥物注入深部組織,有痛感,沒有回血,如隻推注少量藥液,局部不一定隆起。

人們俗稱的打針就是醫學術語所說的注射,可分為五大類: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靜脈注射和靜脈輸液。

靜脈注射就是把藥物注入靜脈,它是使藥物達到全身的最迅速的方式。廣義上,還包括吊輸液瓶的靜脈輸液。這裡隻說使用針管的靜脈注射。靜脈注射主要用于需要通過血液運輸的藥物、X光血管造影等診斷性治療和靜脈營養治療。通常打在四肢的靜脈上,使用的針管最大,注射前要紮止血帶。針頭紮入皮膚以後,必須見到回血以後才能推入藥物。“皮注”和“肌注”則相反,必須見不到回血時才能注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