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可免費下載該教案
關注我,私信回複【領資料】,獲取最新部編版語文、數學、道德與法治課件 教案(1-6年級上冊全冊)
“條形統計圖”例2教學設計
教學内容: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條形統計圖例2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教學内容,它是學生已經掌握了一格表示1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的特點,能夠填塗條形統計圖,并能根據數據的特點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學習的,同時也為後面用一個格表示多個單位打下基礎。
《課标》中對“數據分析觀念”提到:了解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問題應當先做調查研究,收集數據,通過分析作出判斷,體會數據中蘊含着信息。我想本節課仍然帶領學生經曆收集數據、分析數據、分析數據的整個過程,在實際問題中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
因此看似簡單的條形統計圖所承載的信息量是巨大的,需要教師不僅僅關注讀圖和分析,還要經曆統計的過程、感受統計的價值。
學情分析:
本學期開始我校四年級學生在進行“合作學習”的項目,經過兩個月的實踐,孩子們獨立思考、小組研讨、全班交流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尤其是在全班的交流階段,生生之間在和諧的氛圍下能夠互相學習提升。
本節課對孩子們來說用一個格表示多個單位是原來沒有接觸過的,是需要打破原有的用一個格表示一個單位的認知,這個“打破”可以讓教師來教,但是學生卻沒有“打破”的需求,因此教學的設計就要從讓學生産生需求入手,當格子不夠時自己想辦法創造出在有限的格子裡表達出更多的數量情況。
教學目标:
1. 認識1格表示2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2. 經曆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的過程,體會統計能夠解決人們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
3. 在讨論交流中産生數學學習的成就感,繼續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1格表示2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教學難點:
學生能夠産生當格子不夠時需要把一個格子當做多個單位的需求。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食堂為了給同學們提供更好的服務,一直不斷改善同學們的午餐。這回侯經理就想調整一下午餐的水果種類,可是應該買哪種水果呢?同學們提到了統計一下,這是同學們整理的統計表。
【設計意圖:了解統計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會統計的價值。】
二、探究新知
(一)産生需求,初步認識
1. 我們一起整理成統計表、繪制成統計圖吧。
你打算怎麼整理成統計表?(介紹“正”字表示法)
學生整理。
四年級2班最愛吃水果統計表
學習要求:獨立完成,遇到困難先想一想自己有辦法解決嗎?(先不要讨論)時間6分鐘。2. 你們能把它繪制成條形統計圖嗎?
交流要求:
①輪流發言,說清楚你遇到了什麼困難,是怎樣解決的。
②對不合理的統計圖提出改進建議。
③注意聲音适度。時間3分鐘。
彙報要求:選擇一張統計圖與大家分享遇到的困難和解決的方法。時間1分鐘。
【設計意圖:幾次不同的活動要求,讓每個孩子都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做什麼,為了提高小組交流彙報的實效,因此彙報交流的要求也要清晰。孩子們通過嘗試填塗和組内的交流,産生“當格子不夠時怎麼辦?”的沖突,從而認識到格子還可以以一當做二。】
3. 小組彙報
預設一:遇到格子不夠的時候可以添加格子。
預設二:遇到格子不夠的時候可以在旁邊繼續畫。
預設三:遇到格子不夠的時候可以把一個格子當做2個數量使用。
預設四:單數個數時怎麼填塗統計圖。
4. 小組讨論:如果重新畫統計圖,你會怎麼辦?
(二)完善圖表,深化理解
1. 完善統計圖的縱軸數據。
為了讓别人看明白我們是用一個格子表示2個數量,還要在統計圖的左邊标示出數據。
最下面的一條線,表示起點,用0表示,往上的一條線表示到這裡的數量是2,接下來4,……
2. 對比
同學們剛才也說到了,要是統計圖的格子夠多就能畫了,楊老師也制作了一份你們說的那種統計圖。實投展示。
對比,你更喜歡那個圖,為什麼?
3. 如果我們統計了全年級240位同學,愛吃蘋果的可能有幾十人,我們的格子又不夠了,怎麼辦呢?
【設計意圖:呈現完整的統計圖,滲透橫軸縱軸的不同作用。拓展學生對以一當二統計圖的認識,主動聯想到一個格子還可以代表多個數量。】
(三)解決問題,體會價值
1. 看到這張統計圖,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嗎?
2. 我們整理的統計圖和統計表,現在可以交給侯叔叔了,你們說拿到這份統計圖,侯叔叔能知道應該怎麼辦嗎?
【設計意圖:完整經曆統計的過程,體會統計的價值。】
三、拓展延伸
1. 對比例1和例2:我們又一起研究了統計的新知識,看到原來我們學習的條形統計圖,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2. 欣賞生活中的統計圖。
【設計意圖: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