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數:頭=個,我們業内做魚膠批發一直在說一斤幾頭一斤幾十頭,其實就是一斤幾個一斤幾十個。在同一個品種和産地下,一斤的頭數越小,魚膠越大個,價格也越高。
紮膠:二三十年前,魚膠進入國内的時候是用棉繩或者麻繩捆成一捆一捆的,粵語叫一紮一紮,所以叫紮膠。紮膠不是指品種,它隻是魚膠以前的一種運輸打包方式。
鮸魚膠:鮸(miǎn)這個字其實是從潮汕話發音譯過來的,鮸魚膠其實就是鳘(mǐn)魚膠,指的是赤嘴類。非赤嘴類的魚膠品種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鳘魚膠,現在很多商家為了魚膠好賣,動不動就給各種魚膠都加個“鳘魚膠”,結果就出現了各種北海鳘、安南鳘、鬥湖鳘、金龍鳘。
麻魚鳔:其實就是鳗魚膠,麻魚是潮汕話對鳗魚的譯音。
鲨魚膠:鲨魚是沒有魚鳔的,所以鲨魚是沒有魚膠的。不過市面上倒是有人用鲨魚的胃來做成魚膠的樣子來賣,隻不過那種東西是沒有魚膠的功效的,而且不耐存放。
黃花魚膠&黃花膠:黃花魚膠是我國沿海養殖的黃花魚的魚膠,黃花膠是非洲維多利亞湖的鲈魚的魚膠。
白花魚膠&白花膠:白花魚膠是我國沿海養殖的白花魚的魚膠,白花膠是印尼、斯裡蘭卡、巴基斯坦、越南、緬甸黃姑魚的魚膠。
北海魚膠:北海魚膠并不是産自廣西省北海市。在97年香港回歸之前,南美洲的魚膠基本上都是通過廣西的北海港進入國内的,久而久之就被叫成了北海魚膠。在香港回歸之後,魚膠基本上都從香港進入國内了,但是北海魚膠沒有改名,仍然延續了以前的叫法。實際上北海魚膠是南美洲石首魚的魚鳔加工而成的,産自巴西、委内瑞拉、圭亞那、墨西哥、厄瓜多爾、蘇裡南等多個南美國家。
膠原蛋白含量:隻要是魚膠,就幾乎整個都是膠原蛋白,不要以為比較黏嘴的魚膠含膠原蛋白就多,僅僅是魚膠品種不同導緻膠質的粘度和細膩程度不同而已,在正确的做法下炖好的魚膠即使不黏嘴、湯水不結凍,它的膠原蛋白含量跟那些很黏嘴的品種也是相差無幾的。
魚膠:魚鳔經過剝取、去内髒、去骨、去脂肪、去血、去内外膜、定型、晾幹、曬幹後的幹制品,在曬制的過程中還要不斷用麻布等工具擦掉洗掉膠肉析出來的魚油。
花膠:花膠其實就是魚膠,花膠是說粵語的人對魚膠的叫法。
魚肚:包含了魚鳔、内髒、脂肪、血管血絲,有些品種的魚肚還有骨頭。
魚鳔:魚類肚子裡供魚上浮與下沉的髒器,由于品種不同的話,膠質的細膩程度不同、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不同、礦物質和維生素的種類和含量不同,這些不同在不同品種的魚鳔上形成了數不清的組合,導緻不同品種的魚鳔曬制成的魚膠吃了後效果會不一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