宸宸上中班了,但是外婆卻想着讓孩子轉學。
原來,外婆和身邊好姐們一讨論得知,現在好多私立幼兒園的中班,都開始上算術課和拼音課了,但是宸宸的幼兒園一點兒動靜都沒有,仍然和小班一樣,每天就是安排各種遊戲。
這讓宸宸外婆很着急,擔心從中班開始,孩子被别人拉開了差距,按這節奏到了小學,豈不是會跟不上?鬧着女兒跟孩子換個幼兒園。
這換幼兒園的理由讓宸宸媽媽哭笑不得,别人還挖空心思想去公立幼兒園呢,這倒好,自己家還要轉出去。
教孩子知識,不是越早越好嗎?為啥公立幼兒園都不開展教學活動,隻帶着孩子"傻"玩?有像宸宸奶奶這樣的,想趕緊讓孩子換個幼兒園;還有的家長幹脆會咨詢,幼兒園現在也不教東西,能四五歲以後再上嗎?
其實,在幼兒園階段教孩子寫字、拼音和算數等,都屬于"小學化"傾向,是近年來教育部三令五聲禁止的行為。
有家長會質疑了,總在說"減負",孩子現在不開始學習,以後沒了競争力,負擔不更大嗎?
恰恰相反,根據兒童身心發育的規律,3-6歲的孩子并不适合機械式的知識技能灌輸。
幼兒園"小學化"傾向有着不小的危害:
丨超能力學習導緻厭學情緒
孩子如果學習内容超越自己能力範疇,就很容易産生厭學情緒。
有些知識對3歲孩子而言,還不能理解,但是到了6歲就會自然而然了解。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如果家長為了讓孩子領先一刻,甯願死記硬背也要強迫灌輸給孩子,這種不符合孩子能力發展規律的行為,會破壞孩子主動學習的欲望。
丨機械訓練降低探索能力
教育專家孫瑞雪,在《捕捉兒童敏感期》中特别指出,孩子的識字敏感期在5歲左右,不要讓孩子在不适合的年齡識字。
讓孩子過早的識字,甚至是寫字,就屬于"灌輸知識"。灌輸知識有一個非常大的特點,就是需要重複而機械的訓練。如果過早地讓孩子接受類似寫字的機械訓練,在一套套看起來規劃完整的訓練下,記進腦海的知識點隻是假象,相反會破壞掉他們天生的探索欲和聯想創造能力。
如此一來,等到孩子真正到了上該學、努力讀書的年齡,反而會習慣了不去思索,不能适應真正的學習環境。小時候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一點知識儲備,随着課業難度增加已經遠遠不夠用了,出現"成績滑坡"現象。
丨導緻童年幸福感降低
精神病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說過一段經典的話:
幸運的人能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卻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如果提早讓孩子接受知識灌輸,在孩子本該玩耍的童年,迫使他們早早地坐在課桌前,雙手工整疊放在桌上,一動不動目不轉睛要盯着老師40分鐘,會讓他們小小年紀就是去了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造成一生的遺憾。
根據孩子的發育規律和學習特點,幼兒園和小學教育有些明顯的區别。
小學階段,以教授知識為主,按照不同課程進行分科,采取課堂教學的方式。
幼兒園階段則不同,是以"教養并重"為原則,以遊戲為主,培養孩子的綜合能力。除了學習知識以外,幼兒園有着更主要的"學習任務"。
适應集體環境
幼兒園是孩子走向社會的第一個小集體,他們不再隻是在父母庇護下的小嬰兒了,要學會習慣接觸各式各樣的人和群體。
幼兒園正是提供了這樣一個場所,在這個微型社會裡,會有分工不同的老師、性格迥異的同學,都需要孩子自己去磨合,去接觸,去習慣集體生活、适應集體環境。
如果家長隻重視知識教育,不把孩子送去幼兒園,顯然會失去這樣的鍛煉機會,上了小學以後更難處理人際關系。
培養自理能力
在家裡常常會出現呵護過度的情況,家長老是會情不自禁地想幫孩子,看着他們摔倒了,就扶一把;穿衣慢了,就趕緊幫忙整理;吃飯不專心,就端着碗滿屋子跟着喂……
但是把孩子送去幼兒園,家長就會驚喜地發現這些問題都會改善:
這些都是幼兒園集體生活帶來的好處,在集體環境之下,孩子會自覺對照和其他小朋友的區别,聽老師教導,學會許多生活自理能力。
鍛煉安全意識
家長在家裡會對孩子進行許多安全意識的培養,但是很少有放手鍛煉的機會。幼兒園是個别老師看護一群孩子,所以在對孩子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之後,會更加"放手"一些。
例如,中班會使用上下鋪,讓孩子自己學會安全爬床、下床;大班學用筷子,不将筷子放在嘴裡玩;正确使用剪刀等工具。一般情況下,幼兒園都會根據孩子的發展水平,訓練孩子這方面的能力。
小班下學期,誠誠幼兒園第一次組織孩子出園活動——到科技館參觀。這可讓誠誠媽媽有些擔心,誠誠長這麼大都是家人一步不離的跟着,出去玩從來不會離開視線,孩子能乖乖跟着老師隊伍走嗎?
事實證明,正規的幼兒園一定會考慮周全孩子的安全問題,無論是對孩子還是對家長,都提前做好叮囑和溝通,也投放了大量的人力去保障孩子的安全。孩子順順利利地随着老師去科技館參觀,得到了一次不在爸爸媽媽時時刻刻保護下的鍛煉機會。
培養學習品質
幼兒園階段要讓孩子學會的,不是知識本身,而是學習品質。許多超前學習的孩子,隻是通過死記硬背記住了知識本身,造成了"神童"的假象,但并沒有真正的掌握知識技能,不具備學習品質。
教育部頒發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确指出,家長和幼兒園應該着力培養孩子的學習品質。
學習品質是指,積極主動、認真專注、不怕困難、幹預探究和嘗試、樂于想想和創造等,擁有這些能力才是比知識本身更重要的學習任務。
幼兒園裡,随手可拿的積木玩具、自然放松的戶外活動、小夥伴之間的交流和協作,正是随之随地都能在遊戲中激發孩子的各項能力。
美國哲學家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過:"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
幼兒園階段正是這樣一個打基礎、播種的時刻,如果不去打好地基、灑下健康的種子,盲目地攀比孩子學了多少知識、記了多少東西,顯然隻是空中樓閣,經不起時間的檢驗,最終會收獲教育的苦果。
HI,我是西卡弟弟,專注優質内容,助力快樂童年。如果您喜歡請點擊關注,評論、轉發、收藏、點贊~與我一起說說育兒感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