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科技發達,我們想了解天氣有多種途徑。可以收聽收看天氣預報,還可以通過電子設備在網上查詢。
但在上古時期,人們想了解天氣,就沒那麼簡單了。古人預測天氣要觀雲測風,甚至要依靠占蔔。像《三國演義》裡的諸葛亮,就是因為有此項才能,才可以實現“草傳借箭”和“火燒赤壁”兩個“名場面”的。
上古時期占蔔天氣的環節在甲骨文時代,占蔔天氣的環節有叙、命、占、驗,四個環節。叙,是叙述背景;命,是提出命題;占,是進行占蔔;驗,就是進行驗證,事後驗證當初的占蔔是否正确。
古代的很多占候書中,哪怕是對于一則天氣諺語,也都有驗證之後的分級評估。比如這則諺語“頗準”還是“屢驗”、“有驗”、“不驗”、“屢不驗”。
雖然上古時期,預報的方法未必科學,但不粉飾、不浮誇的驗證環節,具有科學精神的雛形。
占蔔氣候或者年景
若是要占蔔氣候或年景,就不是随便哪一天掐指一算那麼随意。要選擇特别的日子。按照《史記》的說法,“四始者,候之日”。
四個象征開始的日子,才是占蔔氣候的日子。這四個日子,分别是冬至日、臘明日(古代臘祭的次日)、正月旦、立春日,其中冬至和立春是兩個節氣。
冬至象征的是陽氣開始萌生。漢代《史記》:凡候歲美惡,謹候歲始。歲始或冬至日,産氣始萌。意思是:冬至這一天,是讓萬物生長的陽氣萌生的時候。而立春是“四時之始”,是新一輪四季開始的日子。
雖然冬至和立春都是古代占候的日子,但人們心目當中還是更看重冬至。畢竟立春之後沒多久就陸續開始春耕了,即使知道了氣候好壞也來不及從容應對。人們還是希望在冬至節氣提前進行占蔔,未雨綢缪。
冬至看雲蔔年景
按照《陶朱公書》和《易緯通卦驗》的記載,冬至這一天看雲可占蔔明年年景。
如果雲的顔色是黃色的,不錯,五谷豐登;如果是青色的,那就更好了,五谷豐登,百姓健康;雲是紅色的,容易發生幹旱;雲是黑色的,容易發生洪澇;如果冬至這一天沒有雲,這一年可能是兇年,年景最差。
顯然冬至根據雲色占蔔年景,隻是一種臆斷,是對冬至天氣的一種臉譜化的解讀。但這種占蔔方式代表了古人的一種心願:冬至這天擡眼一看,全年的事情一目了然。
有關冬至的天氣諺語冬至的天氣諺語,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以冬至當日的天氣預測年景,一類是冬至與後續某個時段天氣之間的對應關系。
在以冬日當日天氣預測年景的諺語中,人們更希望冬至當日是晴天,正所謂“冬至宜晴”。諺語說:冬至晴,百物成;冬至晴,五谷豐;冬至晴明稻年豐。
隻要冬至當日晴,刮風沒關系:冬至風吹人不怪,明年莊稼長得快;寒風刺骨也沒關系:冬至風寒是豐年;即使不晴,天很冷,太陽周圍聚攏了很多雲也可以:冬至陰雲祁寒,有雲迎日者,來歲大美。
但不能連續是陰天:冬至接近三日陰,來年谷米貴如金。如果是連續的陰雨就更差了:冬至天冷雨不斷,來年收成無一半。雖說瑞雪兆豐年,人們反倒不希望冬至這一天下雪:冬至雪,主兇災,不利于農。
有些諺語則完全不在意冬至的天氣,隻在意冬至的農曆時間。用冬至的農曆時間來推斷冬天是冷冬還是暖冬,過年的時候如何,開春的時候怎麼樣。
比如這一組諺語:冬至置月頭,欲寒置年兜。冬至置月中央,無雪又無霜。冬至置月尾,烏寒正二月。
如果冬至是在月初,那麼過年的時候可能氣溫偏低;如果在月中,天氣幹燥、氣溫偏高,霜雪稀少;如果在月尾,那麼來年正月和二月天氣陰沉濕冷。
隆冬時節,農閑時分,很多人都像是思想家,思考着晴雨、冷暖和豐歉,希望透過現象找尋規律。雖然很多占蔔與科學相距甚遠,但縱然現代科學也無法透徹地解析萬千氣象,人類一直在路上。
關于主播:宋英傑,氣象專家,中央電視台天氣預報節目主持人。《宋英傑講二十四節氣》,從天文氣候、地理曆史、動植物、農事習俗、詩詞、諺語等角度,用科學的數據解讀節氣,同時汲取大量古籍精華,給你搭建一套完整的節氣知識圖譜。從常識到應用,講透古人的生活智慧,助你輕松地掌握節氣背後的科學精髓。
關于喜馬拉雅:有聲圖書館,中國知名音頻平台,5.3億用戶的共同選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