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 顧名思義意思是過去的宮殿
中國曆史悠久, 經曆過無數次王朝鼎革, 也就有了無數座過去的宮殿, 因此“故宮”這個詞, 不是今天才有。
例如《 漢書》 裡就寫道: “公卿白議封禅事, 而郡國皆豫治道, 修繕故宮。 ”
因此,“故宮”這個概念, 至少在漢代就有了。
現在我們看到的故宮是明清時代保留下來的宮殿,也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的,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占地面積72萬平方米,用100萬民工,共建了14年。
故宮宮殿是沿着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三大殿、後三宮、禦花園都位于這條中軸線上。并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鐘樓,貫穿了整個城市。
現在我們将其統稱為故宮。 在明清時期, 這座宮殿又叫“紫禁城”。
首先,紫就是紫微星的含義。
紫, 就是紫微星垣, 是世界的中央, 是天的意志。
中國古代講究“天人合一”的規劃理念,用天上的星辰與都城規劃相對應,以突出政權的合法性和皇權的至高性。
天帝居住在紫微宮,而人間皇帝自诩為受命于天的“天子”,其居所應象征紫微宮以與天帝對應,紫微、紫垣、紫宮等便成了帝王宮殿的代稱。
在明成祖朱棣眼裡, 紫禁城是依托上天的意志建立起來的, 它是人世間的紫微星垣, 是整個天下的中心。
其次,禁就是禁止的意思。
要知道紫禁城是為皇帝提供的辦公和日常生活的場所, 因此,這裡成為平民的禁區,常人不能進入,故稱為“紫禁”。
紫禁體現了皇帝希望自己身居紫宮,可以施政以德,四方歸化,八面來朝,達到江山永固,以維護長期統治的目的。
這就是為什麼故宮又被稱作紫禁城的原因了,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去參觀故宮的時候都要注意學習和積累,才能在遊覽中有所收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