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哈佛大學,是在高中。那時候,《哈佛女孩劉亦婷》非常地火,那本書,我和我爺爺一起看。我看學習方法,他看菜譜。當然,我們都關注了一所世界級學府,那就是“哈佛大學”。
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不一樣,無論是從地理距離還是從心理距離上來看,哈佛大學,都屬于我這輩子都難以企及的聖地。不僅僅因為哈佛大學畢業了很多影響世界格局的偉大人物,更因為它的課程設置,教學理念,在整個世界,都具有着無可取代的先進性。
當然,随着年齡的增長,我對于哈佛大學的憧憬,也越來越接地氣了。他不再是空中樓閣一樣的存在,而是切切實實的一種精神文明的載體。
我所知道的很多教育理念,都來自于哈佛大學。那些有幸能夠到哈佛接受教育的精英們,他們分布于全球各地,正是他們,用自己實際的影響力,推動了哈佛教育理念在世界的同頻。
當然,哈佛大學一開始也是籍籍無名,它到底是如何翻身,一躍成為世界頂級名校的,這個故事,說來話長。如果你感興趣的話,翻翻這本《哈佛的158個瞬間》,它能很好地解答你的疑問。
這本書的形式非常地特别,它就像一本實實在在的招生簡章,而且,它以詞條的形式,把内容按照字母的順序排列,完全打亂了内在的邏輯性。
也就是說,隻要你對哈佛大學感興趣,你就可以翻看這本書。隻要你對它的某一個詞條感興趣,你就可以有針對地專門去看相關的章節。
不用拘泥于一定的形式,隻要你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看,你就能有自己的收獲。關于哈佛何以成為哈佛,這本書并沒有通篇大章節的介紹。似乎這已經不是一個值得被問的問題,更多的内容,這本書從不同的側面,展現了哈佛的風采。
讓人不容忽視的是,1836年,哈佛建校200周年。為了傳承哈佛的忠誠精神,在1840年,當時的哈佛校友,組建了第一次哈佛校友會。而哈佛校友會的第一任主席,正是美國前總統約翰·昆西·亞當斯。
也正是校友會的建立,更好地推動了哈佛精神的傳承。哈佛大學畢業典禮的演講,也因此受到了世人的廣泛關注。
哈佛之所以是哈佛,我們隻需要從裡到外地看看。從它的建築,到它的徽章、劇院、房地産,以及它的核心課程,它們無一不在顯示着哈佛的獨特。
我特别關注哈佛的核心課程,它最初形成于20世紀70年代。這些課程的基本理念,正是為了讓學生“有資格成為受教育的人”。
曆史研究、文學藝術、科學、道德推理、社會分析等課程,在哈佛具有着一定的代表性。哈佛的學生,修習這些核心課程,不僅僅是為了滿足學校的要求,更重要的還是源自求知欲。課程内容的創新性、啟發性,也很好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師生良好的互動,也為哈佛走向世界級的名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近些年來,哈佛大學的核心課程體系也有了進一步的完善,它提倡的通識教育,如今也在中小學的教學中,廣為流傳。
良好的文化氛圍、深厚的藝術底蘊、多元的審美結構,創新性的評價體系,哈佛之所以勃勃生機,自有其道理。
“人貴自立”——Every Tub on Its Own Bottom.這是哈佛的精神之一。對于所有的學生,哈佛秉承着難能可貴的平等原則,哈佛校園内部社會等級的消亡,這是一個偉大的進步。也正因此,它在美國,才顯得如此地别緻。
以上,我隻說了有關哈佛的一小部分内容,更多的瞬間,都留在《哈佛的158個瞬間》這本書裡。
我固然覺得哈佛大學的偉大,但同樣的,我也認為,這些流動的精神,在我們中國的大學中,也能尋到。
我們沒有必要一味地尊崇他人,對于自身的優良傳統,我們也該有一個良好的認知。
隻期待着到我兒子的年代,有更多中國大學的文明記錄被書寫,有更多的中國大學的偉大成果被分享。那将是我們更大的驕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