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果樹不是為了長木材,而是為結果。果樹從葉芽形成新枝,由花芽開花形成果實。芽能否分化轉化形成花芽,直接預示了來年果樹的産量。因此,研究果樹花芽分化的規律,促進花芽分化、形成是果樹栽培的重要任務。
花芽分化是由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轉變的生理和形态标志。這一過程由花芽分化前的誘導階段及之後的花序與原基分化的過程組成。一般花芽分化可分為生理分化、形态分化兩個階段。芽内生長點在生理狀态上向花芽轉化的過程,稱為生理分化。
1、理論
關于花芽分化目前有2個主流學說,一是激素說,二是營養說。其實二者是統一的,隻是起作用的階段不同而已。
在果樹花芽孕育期,首先是各類激素起啟動和誘發作用。如赤黴素(GA産生于新梢莖尖)抑制花芽分化,脫落酸(ABA),細胞激動素( CTK産生于根尖)、乙烯(産生于果樹成熟或落葉時以及受傷部位)等促進花芽分化等。大量研究證明,赤黴素是抑制果樹花芽分化的主要物質。發育中的種子會産生大量赤黴素,其濃度比葉片和新梢高幾十倍到幾百倍。通常,在着生幼果的枝段下部,生長點不易形成花芽,幼果種子形成大量赤黴素,對花芽分化有明顯抑制作用。而能調節、控制植物生長發育,則促進花芽的分化這類物質如矮壯素(CCC)、比久(B9)、多效唑(PP333)等能抑制植物的過旺營養生長,則有利花芽的分化。
自花芽完成生理分化後,營養物質積累的多少則是花芽能否形成的關鍵,花器的發育是一個形态建成過程,需要大量的營養物質來供應才能完成。營養物質是否充足,決定花芽質量的優劣,研究表明,N含量、澱粉含量和C/N比與果樹的花芽形成密切相關。碳水化合物占優勢就有利于花芽分化,反之,氮素化合物占優勢,就不利于形成花芽。
種子植物個體發育中,完成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階段,就産生花序的原基,接着便是雌蕊和雄蕊的分化以及生殖細胞的生成,即花的形成。花芽由未發育的一朵花或一個花序組成,其外面也有鱗片包圍,形成一個完整的花芽。
2、實踐
根據上述理論,果園管理的第一要決是:樹體不要太旺也不要太弱,保持中庸。樹太旺不成花,太弱花太多難坐果。一切管理措施都是圍繞此目的而進行的。
果園管理中一切促進樹體、枝梢生長的措施都不利于花芽分化和形成。比如,使N肥太多,澆水,重度修剪,樹型不開張旺長等措施都會抑制花芽形成,不利于成花結果。
果樹大小年則是當年結果過多,從激素和營養兩方面都抑制了花芽形成,使第二年花少、結果少的典型反應。
而生産中一切抑制果樹旺長的措施都會促進花芽形成。比如,拉枝開角、環剝、斷根、适度幹旱、多使磷鉀肥、樹上噴生長抑制劑等都是可以促進成花的,但這些促使要應用得當,用之過當則會因為樹體果弱,營養不足進而影響成花。
矮化栽培則是利用矮化砧或短枝型本身生長不旺,從而有利于早成花結果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