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儒家學派的孔子的教育成就有哪些

儒家學派的孔子的教育成就有哪些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04 23:21:02

儒家學派的孔子的教育成就有哪些(孔子的儒學思想及其儒家學派的特征)1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立者,孔子的儒學思想可以從如下一些方面簡要概括。

一、儒學的産生

1.禮樂文明

先秦時期,是先有了儒這個職業,後才由職業轉化為儒家學派。儒是司禮的職業,掌管着禮,是一種重要的職業。周代是禮樂文明,用禮和樂教化人民,以禮治天下。孔子說,殷因于夏禮,周因于殷禮。劉歆《七略》說:“儒家者流,蓋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孔子曰:“不教而誅謂之虐。”《說文解字》講:“儒,柔也,術士之稱。”這個解釋可能和士的來源有關系。孔子是殷人後裔,武王克商,将商人分封各地,由周的宗室之國監視。失去統治權的殷商後裔,他們的生存哲學一定是謹小慎微。孔子的祖先居于宋,遷居到魯國,魯國是周公的後裔。周代的禮樂是周公制禮作樂,所以魯國的特點也是注重禮。孔子曰:“周監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因為移居到周公的封地,所以接受了周代的文化。

2.仁愛精神

百家争鳴的背景是禮崩樂壞,儒家産生的背景也是如此,此時家庭、政治、社會生活中的根本法則—禮和樂遭到了破壞。周人實行的是分封制,也就是封建制,不是中央集權制,而是貴族民主制,裂土而封,分而治之。周天子的權威來自諸侯的擁戴,所謂“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分封制是以宗法血緣為基礎的,周天子通過和與自己有血緣關系的諸侯聯姻,那麼天子與地方諸侯、東方諸侯之間是家族内部的關系,也就是家國同構,國家的事情就是家族内部的事情。天子失去威望後,有威望的諸侯就成了霸主。戰國時齊秦兩國相約稱王,後來秦國稱帝,就是所謂的僭越。在諸侯國中,臣弑其君,子弑其父,層出不窮。所以,孔子作《春秋》,亂臣賊子懼。

《莊子·天下》:“古之道術為一,道術将為天下裂。”《荀子》“解蔽”篇中說諸侯異政,百家異說。百家提出自己的看法,要重新恢複社會,這對司禮來說是非常尴尬之事,禮崩樂壞,司禮往往徒有形式。孔子教導學生:“汝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小人儒,是指隻把司禮當作職業。“禮雲禮雲,玉帛雲乎哉?樂雲樂雲,鐘鼓雲乎哉?”“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孔子主張不僅傳承所司之禮,還應擔負禮背後的仁愛思想的傳播,這是儒家起源的背景。孔子發現并發揚了仁愛的精神,仁愛的精神是孔子繼承的西周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以儒立國,就是以仁立國,仁愛是基本價值。

之所以稱孔子為至聖先師,是因為孔子傳承了人類生活的常道、基本的價值觀,是先知先覺者,是做人的典範、至善的化身。唐時以周公為聖人,孔子為亞聖,李世民認為以周公為聖人在政治上存在隐患,所以以孔子為聖人、顔淵為亞聖。以韓愈為代表的儒家學者,以孔子為聖人,孟子為亞聖。

二、儒家學派的特征

1.儒家是文化保守主義者

雖“諸子皆‘六經’之流與支裔”, “六經”本是諸子共同的經典,但唯儒家最自覺地整理和傳承了傳統文化,所以 “六經”成了儒家的經典。它們各有功能,《莊子·天下》曰:“《詩》以道志,《書》以道事,《禮》以道行,《樂》以道和,《易》以道陰陽,《春秋》以道名分。”道有兩方面的含義,其一是說的意思;其二是所遵循的路,人所共有的必由之路叫道。

2.儒家是中庸或中道主義者

司馬談《論六家要旨》的六家為:陰陽、道德、儒、墨、名、法。《七略· 諸子略》提到十家九流說。六家中,道家是極端複古派,退回到取法無知無欲的古樸社會,不需要道德,不需要法律。法家是極端變革派,集中發揮了刑治傳統,隻重視硬實力。墨家是極端宗教派,兼愛、尚同。儒家是最集中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在諸子百家中最中道,如在德與刑的關系上,德主刑輔,提出仁禮并重、仁義立國、主張有差别的愛等。

3.儒家的核心價值是仁愛、仁義

義者,宜也。所謂居仁由義,内心保有仁愛,用恰當的方式表現仁愛。孔子注重仁和禮,孟子注重仁和義,荀子注重禮和義。韓愈提出“文以載道”“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文以載道”載的是仁義之道,是以文學形式出現的文化複興運動。儒家是中國文化的主幹,提供基本的生活價值觀,傳遞的是上古以來的基本價值,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中國文化重要的三家是儒、釋、道,其定位是以儒治世,以道治身,以佛治心。

三、孔子的思想

仁禮。仁是核心,孔子思想稱為仁學思想。仁者,愛人。親親,尊尊,是基于血緣,親其所親,尊其所尊。道德根基是人對人的愛,因為人與生俱來就處在血緣之中。基于血緣的仁愛的特點是“直”,這是自然而然的。孔子是魯國司寇,其理想是必也使無訟。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于是,子為父隐,父為子隐,直在其中矣。”孔子認為,如果父子之間連親情都沒有了,會比包庇錯誤等産生的影響更大,基于血緣的愛是組成良好社會的根基。

忠恕。基于血緣的愛向外推,方法就是忠恕之道。忠恕是為人之方。忠,是盡心竭力、全心全意,所謂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忠經》講:一心曰忠。忠是盡己,恕是推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五倫。夫婦,人倫之始。《易傳》曰:有天地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兄弟,有兄弟然後有朋友,有朋友然後有君臣。按其重要性,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孔子講的仁愛思想是雙向的,雙方都有義務,不是隻講義務不講權利,比如君仁臣忠,君臣以義合,義是共同的道義。“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隐。”“邦有道,谷。邦無道,谷,恥也。”再如,父慈子孝,因為有血緣關系,所以更集中地體現了仁愛的價值。孔子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别乎?”孝,指孝養、孝敬、孝順,孔子也反對愚孝。五倫,所謂“君臣有義,父子有親,兄弟有愛,夫婦有别,朋友有信”。從現代角度講,有人認為五倫有缺陷,講的是血緣倫理,不是公共倫理。有的學者提出,人與社會是第六倫,實際上第六倫也是可以從儒家倫理推理出來的,即将社會看作放大的家族,《論語》講“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正名思想。孔子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思想,如正名思想。我們常提到的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禮教的代名詞。禮教也被稱作名教,是名分的教育。名,在不同的場合是多樣的,有相應的分,符合角色的叫本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要符合本分,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而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而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孔子之前是官辦教育,培養的對象是貴族青年。孔子是最早開放民間講學的。“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束脩不是學費,而是拜教師的見面禮。禮代表了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心、相互尊重,禮物要是對方需要的,所以代表了關心、尊重。後來出現的科舉制建立在廣泛辦教育的基礎上。孔子的教育方法,主張随處指點,因人設教,學生教師可以相互指教。

孔子的政治思想。“ 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為政者首先應端正自己。“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拱之。”為政者以德性領導别人,所以我們所說的“德治”不能理解成用道德來統治。孔子繼承了文武之道,即敬德保民。德為善政,政在養民,周之後,民本思想成為主流。“如何為政,富之,庶之,然後教之。”統治者要節用而愛人,寬民,惠民。所謂惠民,是與民同惠,不是小恩小惠。孔子主張仁民愛物,反對苛政,主張德主刑輔,“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不教而殺謂之虐”等。

孔子儒學的核心思想就是仁,或者說仁禮,以體現仁愛的價值、禮的形式去重新組織社會,改變禮崩樂壞的狀态。

作者簡介:彭永捷,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優秀傳統研究基地”理事,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副院長、儒教研究中心與《儒教年鑒》編輯部主任、政治哲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人民大學和合文化研究所副所長。

原文發表于《中國教師》2016年7月。原題:孔子與儒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