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菜場的場面描寫

菜場的場面描寫

旅遊 更新时间:2024-08-20 18:20:05

澎湃新聞記者 張慧

菜場的場面描寫(菜場的細節城市的表情)1

祝碧晨 設計

【編者按】

菜場是布滿瓜果茄魚肉的人間煙火場,熱氣騰騰的買賣中,滿足附近百姓對新鮮與便利的追求。

上海老百姓有句話,叫“菜籃子裡看形勢”。魔都菜場的改頭換面、轉型定位,亦是城市更新的細節所在,人民城市的生動注腳。

時尚大牌Prada牽手烏中市集,讓奢侈與煙火氣共同豐富生活場景;百年菜場“三角地”不斷求新求變,中國首家MUJI菜市場落地北外灘,力争做“挑剔但最好的市場”;鎮甯菜市場升級為“智慧菜市場”,并支持數字人民币買菜;集菜場、小吃店、日間照料中心等于一身,高陵集市成為一站式生活中心。

轉變發生于日常中,亦透露着人民城市建設的努力方向——人人都能享有品質生活的城市、人人都能切實感受溫度的城市。

三角地,是上海地名,也一度是菜市場的代名詞。

一百多年前,三角地菜場在虹口發榮滋長,其占地面積大,經營品種全,有“遠東第一菜場”之名。

百年菜場終成曆史,“老字号”三角地紮根虹口,舊貌換新顔。每天,三角地旗下19家自營菜場開門營業,迎來密集的錢貨交易。

菜場的場面描寫(菜場的細節城市的表情)2

三角地旗下的新市菜市場 本文圖片均為 澎湃新聞記者 張慧 圖

三角地菜場往事

曾名揚中外的三角地菜場,脫胎于晚清,活躍百年。

19世紀後期,上海先後修築文監師路、漢璧禮路、密勒路(今塘沽路、漢陽路、峨嵋路),三條馬路相交形成的中間地塊,人稱“三角地”。19世紀90年代,租界當局在“三角地”搭建起室内菜場,即虹口菜場,又稱“三角地菜場”,這是上海灘第一個室内菜場。

菜場的場面描寫(菜場的細節城市的表情)3

新市菜市場水果攤位

菜場的場面描寫(菜場的細節城市的表情)4

新市菜市場,人氣集中在早上。

菜場的場面描寫(菜場的細節城市的表情)5

新市菜市場,攤主每天用一兩個小時碼放菜品。

過往的興旺也可以從文人筆下窺見,海派作家林微音曾這樣描繪三角地:蔬菜的種類是最複雜的,隻就蘿蔔一項說,就有紅的,黃的,白的,綠的,青的,藍的,紫的等顔色不一的種類;日本的豆腐用綠色的紙一塊塊包起來,而中國的豆腐和百葉之類排滿在一塊塊的擱闆上。鮮花攤就設置在人行道的旁邊,略進去是水果攤……

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三角地菜場依然是上海最大的室内菜場,排在上海四大菜場之首。因市政改造,三角地菜場于1994年拆除。

老菜場消失,“三角地”這一品牌保留了下來。1993年,虹口區副食品公司改制為上海三角地總公司。作為被商務部授予“中華老字号”的商家,“三角地”早已成為上海菜場的大品牌。

走上虹口地界可發現,“三角地菜市場經營管理有限公司”這幾個字,出現在數十家菜市場的名稱後綴裡。綠色的招牌上,挂有紅色的三角形标志,虹口居民對此再熟悉不過。菜市場購物袋上,印有三角地菜場宗旨“巧理千家菜,溫暖萬人心”。

菜場一直在“變”。三角地旗下新市菜市場管理員杭師傅介紹,計劃經濟時期,菜場由營業員來賣菜;改革開放後,搞起了“職工承包責任制”,承包者要“自負盈虧”;因人員退休等原因,菜場又改為如今的管理模式,三角地公司由經營者轉變為市場管理者。

傳統菜場的變與不變

“菜場在一點點升級,但升級的同時,我們仍然要保留那些能‘攏’住老顧客、能帶給老百姓方便的傳統元素。”新市菜市場場長張景坤覺得,菜場的主要顧客群是年齡中等偏大的阿姨爺叔,他們喜歡菜場,喜歡那種在各個菜堆間貨比三家、讨價還價的氛圍,也喜歡交流。

熟客們把菜市場當作社交地,這種場景随處可見,也是張景坤所珍視的。

菜場的場面描寫(菜場的細節城市的表情)6

新市菜市場保留傳統的切面店

菜場的場面描寫(菜場的細節城市的表情)7

新市菜市場的蔬菜攤位

立冬後的上海,有了絲絲寒意,午後暖陽灑進新市菜市場後門。此時,熙熙攘攘的熱鬧勁早已散去,磨黑芝麻糊的攤位,午後仍人氣不減。

烘熟的核桃、黑米……放在一格格的透明盒子中,“健脾祛濕、利水消腫、安神助眠”等功效列在簽子上。

站在攤前的阿姨們指揮攤主搭配“特調”,語氣中都是深谙保養之法的笃定。因為常來,她們甚至知道,玉米産自攤主自家的農田。如要請教,閑聊的她們也不吝傳授養生經驗。

“如果菜場都變成超市一樣,顧客面對的是營業員和包裝好的菜品,這對老年人并不友好。”張景坤認為,無論菜場硬件如何升級,攤販的位置都應保留下來。

市場誠信也是傳統菜場的立身法寶,這裡絕不容忍缺斤短兩。張景坤有時會和攤主們說起,生意是靠自己做起來的。他很高興看到,許多攤主的素質很高。他記得,有個顧客剛在對門取了一萬塊錢,落在了菜場裡,有攤主撿到後上交,最終物歸原主。

菜場管理者時刻感受到危機的存在。線下菜市場形勢嚴峻。互聯網電商、不斷新開的生鮮超市,還有街邊小店擺出的菜攤,都沖擊着菜市場的人流。

菜場中,年輕人的身影并不多見。上班族們趕不上菜場的開門時間,在下班的路上,直接選好菜品等待配送到家。

菜場的變動,或許也反映着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

張景坤記得,2017年他來到菜市場工作時,看到各種魚、香腸、鹹雞等挂着,很有過年的氛圍。那都是顧客預訂加工的年貨,過年時,一大家人聚在一起,都會做這些菜。但是如今,吃的人一年比一年少了,“如今大家可能不去菜場買來燒了,直接去飯店訂餐了。”

網紅菜場與線上菜場的開辟

老上海人知道,老三角地菜場規模很大,生意好,人氣旺,那是傳統菜場的樣子。

從傳統菜市場到1.0版标準化菜市場,再到如今的2.0版,菜場朝着信息化、集約化邁進。

三角地旗下多個菜場迎來升級,這也是衆多菜場改造的縮影。

新市菜市場的前身是豐鎮菜市場,由于管理缺失,市場内環境髒亂差,周邊居民甯可繞遠去别的菜場,都不願來這裡光顧。2013年6月,三角地公司對其實施并購,并加以改造,如今是三角地旗下面積最大、人氣最旺的菜場。

管理員杭師傅介紹,在面積不變的基礎上,菜場改變了布局,中間圈出一圈“平攤”,是蔬菜水果區,兩側的“包房”賣肉類、熟食等。其實,不少菜場都有類似布局,這出于好看,也有食品安全的考量,比如,“包房”裡有更衣室,可供攤主更換工作服。

菜場的場面描寫(菜場的細節城市的表情)8

虹灣路菜市場,幹淨整潔、設計時尚。

菜場的場面描寫(菜場的細節城市的表情)9

虹灣路菜市場的菜場書屋

穿過山陰路曆史風貌保護區,石庫門裡弄、花園住宅等海派民居不斷掠過眼簾。2018年12月,居于風貌區的三角地吉祥菜場經過了改造,以2.0版标準化菜場的新面貌重新亮相。結合周邊建築特色,升級後的菜場頗具老上海風情。

風格化、幹淨整潔、設計時尚,網紅菜場大都如此。在上海市中心城區最大的保障房基地彩虹灣社區,2020年12月,虹灣路菜市場開出,這是三角地旗下最年輕的菜市場,也是一家智慧菜場。

每個攤位都配備智能電子秤,秤的顯示屏向顧客公示攤位的營業執照、流通許可證以及每個菜品的價格、稱重等。此外,開設的菜場書屋集合了黨群服務、法律咨詢、志願者服務等多種功能。

“傳統菜場中,買賣之外有人的交流和互動,還有挑選的自主性,這讓菜場成為一批人的情懷所在,而菜場升級則是對食品安全、環境舒适度、智慧化程度有更高要求。”三角地公司一位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

當電商與生鮮超市洶湧而至,線下菜場也在求新求變,老字号品牌也不例外。

2016年8月,三角地微菜場正式上線,把目标用戶定位于上班比較忙的白領和離菜場較遠的人群,除了送貨上門,“線上菜市場”也在虹口區設置自提點,多分布于居民區内,方便居民就近自提。

對擁有百年曆史的老菜場來說,這是一件新鮮事。相關負責人表示,電商是生鮮類産品未來的一個方向,總要進行嘗試。

責任編輯:鞏漢語 圖片編輯:蔣立冬

校對:張亮亮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