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字最早見于殷商甲骨文,原來是個象形字。字形上部是食盒尖頂的蓋子,下部是盛放食物的器皿,中間是存放的食物,表示在飯甑上加一個封閉的蓋子,以蒸熟食物或讓食物保溫。“會”應該是“脍”的本字。
“會”應該是使用最早的漢字之一,甲骨文字形較多。
還出現了“合” 表示路口的偏旁組成的字形(上圖最後一個字形),表示“會”不僅使用廣泛,而且有了引申意:見面、會見。
西周金文字形也很多,和甲骨文字形類似,表達的意思基本一緻。出現了“會” “辶”(繁體)的字形(上圖最後一個字形)。
小篆延續甲骨文、金文字形,但相對甲骨文和金文字形更規整,書寫性更強。從亼從曾的字形較多見。
隸書字形繼承小篆,基本有“亼 曾”和“亼 田 日”兩種字形。
楷書字形則延續隸書,更加筆畫化。繁體“會”簡化後寫作“會”,“會”已經看不出任何象形的意味,僅僅是一個單純的符号字了。
現代漢語中“會”是個多音字,有huì、kuài兩種讀音,本義為動詞,表示聚、合、晤見等意。也用作名詞,表示器物的蓋子。常用的會(kuài)計一詞,主要用于由聚合引申出的彙總、總計的意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