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來北京之前,
身高隻有1米28的袖珍女孩朱潔,沒想到會遇到生命中的另一半。
作為内蒙古人,朱潔的身高在家鄉簡直是最大的反差和奇葩。
印象中的内蒙人個個身材高大,而實際上朱潔的父母也都身材正常。
她的父親身高一米八,母親身高一米六八。
都說子女的身高來自于父母的遺傳,
1988年朱潔出生的時候,父母已經對這個即将到來的孩子充滿無窮的想象了。
孩子出生後,一切看起來都很正常,
尤其是一雙可愛的大眼睛,非常的讨人喜歡。
父母親都是文藝工作者,女兒朱潔倒是繼承了他們能歌善舞的優良品性。
隻不過随着孩子一年年的長大,父母慢慢發現,女兒的身高未免有些長得太慢了。
其他同齡的女孩,個頭都是噌噌地往上長,唯獨女兒的個頭就是不長。
小時候還看不出什麼,但是到了上學的年紀時,身高的差距可就很明顯了。
8歲那年,朱潔被父母帶着去了北京。
檢查的結果讓父母心底發涼,女兒患上的是先天性的生長激素缺乏症。
得了這種病,身體要麼生長緩慢,要麼就幹脆停止生長。
即便采取治療措施,花費昂貴不說,最終會不會有效果也是未知的。
那時候,父母不敢把這個消息告訴女兒,即便告訴了朱潔,
憑她當時的年齡,還不太懂這是什麼情況。
朱潔唯一知道的是,當她開始上學後,自己成了班級乃至學校裡身高最矮的那個人。
從小學到中學,和自己同歲的學生個頭都長到了一米六以上甚至更高。
可唯獨朱潔,她的身高勉強達到了1米28就近乎停滞。
青春期原本是一個人身高增長最為迅速的年紀,可朱潔的身高就是不長。
同學異樣的眼神再加上内心的敏感,讓朱潔對未來不抱任何幻想。
她不但悲觀,而且一度認為父母就不該将自己生出來。
一轉眼初中畢業,朱潔在母親的鼓勵下,報考了當地的民族藝術學校。
那一年朱潔雖然隻有14歲,不過從小就能歌善舞的她,
還在小學和中學期間,在各類才藝比賽中就拿到過獎。
考試很順利,專業課的成績和文化課都達标了。
但是,當朱潔到學校報到的時候,老師和校長都看不出她已經14歲了。
低矮的個頭,學校方面堅持認定朱潔是在騙他們。
她不被允許入學,校方委婉的說法是,過幾年再來。
朱潔很難過,母親則異常地焦慮。
畢竟即便再晚幾年過來,女兒的身高還是這樣。
她的母親用了整整一天的時間和校長若磨硬泡。
從朱潔的實際身體情況,再到女兒能夠生活自理,母親向校長保證了很多。
可校長死活就是不同意,他們不在乎朱潔的實際年齡,
也不在乎朱潔是否能真的自理。
學校在乎的是擔責,一旦出現什麼問題,他們就得負責。
了解到學校的底線後,母親向校長表示:
她來學校陪讀,如果孩子一個星期内不能生活自理就會離開。
校長聽了朱潔母親的承諾,總算答應可以留下試一試。
就這樣,當14歲的朱潔走進藝術學校的同時,
她老家裡的房子也被賣掉了。
父母在學校附近安家,從此開始監護女兒的上下學情況。
很快一周時間到了,校長并沒有趕朱潔走。
3年畢業後,朱潔從内蒙古來到了西安的一個藝術團。
但是她在這裡待的時間并不長。
因為團裡沒有把她當成一個正常的身高來看待,
安排給朱潔的角色也都無足輕重。
一時間,年輕的朱潔感到了前途的迷茫。
如果說過去的身高,隻會讓自己感到自卑和痛苦,
那麼在離開學校後,身高還會影響到自己的事業。
是的,隻有事業,沒有感情和家庭。
此時的朱潔雖然已經到了情窦初開的年齡,
可她從來沒有想象過愛情降臨的樣子。
她甚至一度認為,全世界隻有自己一個人是矮個子。
實際上,彼時遠在千裡之外的南方,
一個同樣是小個子的男生,或許也有和朱潔相類似的想法。
這個男生就是秦學士。
1986年出生的秦學士,是湖北人。
從他的名字就能看出來,父母對兒子的未來期望很高。
但是從小到大,身體的各方面生長情況都要遠遠落後于其他同齡人。
雖然個子很矮,但是秦學士的父母不打算放棄兒子。
從小學開始,他們就把孩子送到城裡的學校讀書。
而後一路從中學又考上了大學。
大學時期的秦學士,就讀于湖南醫科大學。
從青春期開始,他的身高就定格在了一米三。
但現實沒有假如,學的是臨床醫療專業的秦學士,
很快就遇到了實實在在的問題。
他的身高,與自己所學的專業有着很大的不可匹配性。
在大學期間,秦學士曾經到醫院真正的實習過。
首先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穿着。
醫生的白大褂基本上都是按照正常人的身高配備的,
像秦學士這種身高,他的衣服隻能專門訂做。
穿着問題解決了,接下來要面臨的問題就是如何工作。
作為實習醫生,第一次他跟着自己的老師去查房,
被所有的患者誤認為是老師的兒子。
至于去門診坐診,患者見到他的第一句話都是:
嘿!那小孩兒,你爸爸呢?
無論他怎麼解釋,别人都不敢相信他會是一名醫生。
實習的半年多時間,沒有人讓他看病。
他作為腸道外科的醫學生,不要說碰手術刀,
就連走進手術室的機會都沒有。
無論是患者還是家屬,隻要他出現,人們的情緒波動都會很大。
據說,後來他第一例闌尾炎手術,還是自己的奶奶。
所以說,當朱潔在西安的藝術團裡迷茫和痛苦的時候,
秦學士在南方也面臨着同樣的問題。
唯一不同的是,朱潔學的就是藝術專業,
這裡呆不下去,可以再看看有沒有其他更合适的團體。
而秦學士就不同了,無論畢業後他去哪家醫院,面臨的質疑基本上都是一樣的。
但他後來還是果斷脫下了白大褂。
2009年,秦學士和朱潔的人生迎來了第一次交彙。
那一年,朱潔聽說,北京的一個皮影藝術劇團在招聘演員。
待遇什麼的和其他的劇團沒什麼差别,
重要的是,這個團裡的人都是和自己相類似的袖珍人。
朱潔心動了,她果斷向劇團投遞了簡曆。
接下來的面試也非常成功。
因為劇團本身就是面向袖珍人開放的,所以在整個面試的流程上,
對方并不會戴着有色眼鏡來審視應聘者。
據說,朱潔當年的才藝展示獲得了第一名。
她剛加入的時候,劇團還處于起步的籌備階段。
朱潔和其他的同事,都擠在狹小的宿舍裡居住。
雖然生活條件并不是很好,但身邊一下子出現了很多同類,
日常大家聚在一起能夠暢聊,朱潔的心情比在外面好了不少。
雖然她有藝術的基礎,不過要學皮影戲,還得從頭開始培訓。
在培訓期間,老師有一天又帶來了一位新同事。
老師介紹說新同事叫秦學士,是他們中間唯一一個接受過大學教育的人。
不過,由于從小在南方長大,秦學士的普通話不是太好。
第一次做自我介紹的時候,他原本想說一句歡迎比我年齡小的同事叫我秦哥哥。
可由于他的口音,把“秦”念成了“情”。
一句話把衆人逗得哈哈大笑。
進入皮影團裡後,因為秦學士之前的學醫經曆,
他也捎帶着成為了團裡其他人的免費問診醫生。
不過大多數時候,他都是拿自己上學以及在醫院裡的各種糗事來逗趣。
誰都清楚,這群人雖然看起來也樂樂呵呵的,可心裡面或多或少都會有陰霾。
他們需要的是開導以及如何去面對不好的人生。
漸漸地,秦學士和朱潔開始慢慢靠近。
因為适應不了北京的氣候,朱潔最初的臉上出現了很多痘痘。
得知情況的秦學士,則專門去找到一位中醫調配了藥膏。
他讓朱潔試試藥膏,而且還告訴她要飲食清淡。
就這樣,兩個人有了工作之外的接觸。
秦學士是南方人,受不了北京的寒冷天氣。
于是朱潔就抽空為他織了一條圍巾。
一來一往中,慢慢的他們彼此互生情愫。
過去的朱潔,從未想過自己能夠遇到愛情。
同樣,秦學士也不敢想象,兩個人會在北京來一場愛的相遇。
不過,因為身高的因素,當兩個人在一起後,
每次的外出還是會鬧出不少的糗事。
他們在外面牽手,總會被一些路人誤認是孩子。
尤其是出去吃飯,兩個人開始點菜,
服務員都是問你們的父母在哪裡,應該讓他們來點。
種種的不便,往往讓兩個人哭笑不得。
但即便如此,兩個人愛得還是很深。
在北京穩定下來後,他們選擇在外面租房同居了。
秦學士幾乎把朱潔當成了公主奉養在家裡。
飯由他來做,衣服由他來洗。
甚至有時候洗腳,也是秦學士在幫助朱潔。
兩個人的愛情故事被外界所熟知,是從2010年一起參加《中國達人秀》後開始的。
這個節目讓朱潔的人氣飙升,随後她和秦學士,不斷接到各大電視台的節目錄制邀請。
到後來,朱潔還參演了電視劇《櫻桃紅之袖珍媽媽》。
秦學士對朱潔平日裡關愛有加,
不過在第一次去朱潔家裡的時候,卻鬧出了讓朱潔不開心的一幕。
兩個人的感情穩定下來後,秦學士決定去見朱潔的父母。
他的父母也計劃從湖北出發,到内蒙和秦學士他們會合。
然而朱潔發現,秦學士來到自己家裡,居然兩手空空。
新女婿第一次登門居然不帶禮物,這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
最不爽的自然是朱潔了。
她過後詢問秦學士到底怎麼回事。
秦學士的回答是,路途遙遠,自己身體又矮小,
帶着那麼多的東西的話太累了。
反正到了當地買禮物也不是不可以。
秦學士的這種解釋,自然讓朱潔很生氣。
之後兩個人為此事别扭了很長一段時間。
所幸兩個人自2009年起積累的感情還在。
2011年,兩個人的浪漫婚禮,是在大連舉行的。
除此之外,秦學士和朱潔都不打算要孩子。
兩個人最擔心的問題,還是怕身高會遺傳給孩子。
朱潔曾經說過,等以後她會和丈夫一起領養一個孩子。
除了不生孩子,朱潔另一個願望,就是開一家服裝店買童裝。
當年她和皮影劇團的合約到期之後,
曾經和秦學士認真考慮過這個問題。
最初開始北漂的時候,秦學士和朱潔總是到工行辦業務。
因為兩個人發現,隻有工行的櫃台比較矮。
至于說到超市裡買東西,面對貨架上層的東西,
每次也都是朱潔抱着秦學士,他在上面拿。
因為,秦學士的體重比朱潔還要輕一些。
從今往後, 兩個人就要相互抱着“夠東西”一輩子了。
文|二十二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