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諺語雲:
好吃莫如餃子,舒坦莫如倒着(睡覺),餃子就酒,越哈(喝)越有。
北方大年三十都有吃餃子的習俗,這天,全家人一塊包餃子,和面的、拌餡的、擀皮兒的、包餃子的,一家人話着家常,手上不停的忙活着,等餃子出鍋了香氣飄蕩在屋子裡,熱騰騰的餃子端上桌時,一年的一切煩惱蕩然無存,幸福就盡在這年味中了!
春節吃餃子的風俗習慣開始于宋代,在那時被稱為“餃子”,“餃子”與“交子”諧音,交子是什麼意思呢?那時使用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币,當時的紙币為“交子”,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吃“交子”,以圖财源廣進和吉利的意思。
餃子的來曆,除史書記載外,民間還另有傳說:
古時,一個叫蘇巧生的禦廚技藝高超。一年臘月二十九,他為皇上做了99個花樣的飯菜,皇上十分滿意。夜裡,他想:“明天是除夕,再做一樣菜,即可回去與親人團聚了。”第二天,蘇巧生正為如何做好最後一樣飯菜發愁時,突然看到案上有餘下的羊肉和菜,便将其混合剁碎,擱上調料,用白面包了許多小角角,放在鍋裡煮熟,奉給皇上。誰知皇上吃後龍顔大悅,忙問:”此乃何菜?”蘇巧生聽罷,長長地歎了口氣,随後擡頭看見這種扁扁的東西,信口答道:“這是民間上等品——扁食。”
皇上又留蘇巧生繼續給他做飯,巧生對這個貪得無厭的昏君氣憤極了,第二天便偷偷地溜走了。民間便流傳過年包扁食吃,這就是民間傳說的過年包餃子的由來。後人為了紀念這位廚師,就學着包扁食吃。這樣,一代一代,一直流傳到了今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