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在去年推出的4000系列桌面級APU,不過令不少玩家比較失望,它僅僅面向OEM廠商出貨,所以沒有盒裝零售版本,消費者隻能選擇特殊渠道流出的散片U。2021年 4月13日,AMD銳龍5000G系列CPU正式發布,在7納米Zen3架構加持下,其性能、功耗無疑會有更出色的表現,起初也是OEM專供,不過不久之後宣布了零售計劃,并将于8月份進行發售,面對目前顯卡行情高漲的情況下,新一代5000G系列APU絕對是等等黨的福音,對于核顯裝機,無疑又有了新選擇,可喜可賀。那麼AMD新一代銳龍APU R5 5600G、R7 5700G性能表現如何?其内置的Vega7/Vega8核顯相當于什麼顯卡?針對這個問題,下面裝機之家分享一下AMD銳龍R5 5600G、R7 5700G處理器性能和核顯性能評測,希望大家能夠在本次評測下更好的了解這款APU。
在實測R5 5600G、R7 5700G之前,我們先通過核心參數初步了解一下這兩款全新一代的APU處理器,來看看吧。
AMD銳龍R5 5600G、R7 5700G參數方面 | |||
CPU名稱 |
R5 5600G |
R7 5700G | |
核心架構 |
Zen3 |
Zen3 | |
接口類型 |
AM4 |
AM4 | |
核心線程 |
6核心12線程 |
8核心16線程 | |
制程工藝 |
7納米 |
7納米 | |
支持超頻 |
支持超頻 |
支持超頻 | |
基礎頻率 |
3.9Ghz |
3.8GHz | |
加速頻率 |
4.4GHz |
4.6GHz | |
三級緩存 |
16MB |
16MB | |
内置核顯 |
Vega 7 1900MHz頻率 |
Vega 8 2000MHz頻率 | |
内存支持 |
3200MHz |
3200MHz | |
TDP功耗 |
65W |
65W | |
PCIe4.0 |
不支持 |
不支持 | |
最佳主闆 |
B550 |
B550 |
參數介紹:
定位中端主流級的AMD銳龍R5 5600G配備了6核12線程,擁有3MB二級緩存和三級緩存16MB,基礎頻率為3.9GHz,最高加速 為4.4GHz,内置核顯為Vega 7 GPU,核顯頻率為1900MHz,盒裝配備幽靈Spire散熱器,零售版國内首發價格為1899元。而更高規格的AMD銳龍R7 5700G配備了8核16線程,擁有4MB二級緩存和三級緩存16MB,基礎頻率為3.8GHz,最高加速 為4.6GHz,内置核顯為Vega 8 GPU,核顯頻率為2000MHz,盒裝配備幽靈Spire散熱器,零售版國内首發價格為2599元。
銳龍5 5600G、銳龍7 5700G
如果單純從銳龍5000G系列對比上一代銳龍4000G系列處理器在參數上沒有較大差異,主要是頻率略有提升,三級緩存翻倍,不過若要從提供的架構圖來看,銳龍5000G系列在内部的核心部分有了較大的改進,從原來的雙CCX更改為單CCX設計,銳龍4000G系列的8MB三級緩存、雙CCX設計意味着每個核心最多隻能訪問4MB三級緩存,因為是由4MB 4MB組成的8MB三級緩存。而銳龍5000G系列單CCX的設計,可以直接訪問全部的16MB三級緩存,獨享16MB三級緩存,單CCX的好處是需要I/O Die進行通信,減少了CCX之間通信造成的額外延遲,帶來性能提升。
銳龍5000G架構圖
或許看到R5 5600G,可能很多玩家會想到同代的R5 5600X這款型号,R5 5600G是不是R5 5600X的增加了核顯的型号,從規格上看,R5 5600X相比R5 5600G在頻率上多了200MHz,并且R5 5600X在三級緩存規格上翻倍,為32MB三級緩存,而R5 5600G隻有16MB三級緩存,同時遺憾的是不支持PCIe4.0。由此看出,R5 5600G并不是R5 5600X的核顯版,隻能相當于R5 5600X性能縮減版,加上了一款入門顯卡。R5 5600X在性能上R5 5600G在單核性能強5%左右,多核心性能強約9%,包括5700G和5800X同樣也有一定的性能差距。
通過上文我們大概了解了R5 5600G、R7 5700G這兩款規格與大緻的性能,接下來我們通過專業測試軟件來看看它的性能表現吧。
測試平台:
CPU:R5 5600G & R7 5700G
主闆:B550
内存:DDR4 8G 3200頻率*2根(16G)
固态:1T M.2 NVMe SSD
顯卡:内置核顯測試(R5 5600G内置Vega 7,R7 5700G内置Vega 8)
電源:450W
系統:Win10 64位
CPU性能測試:
CPU理論測試,選用了三款常用的CPU測試軟件,分别為CPU-Z、CineBench R15、CineBench R20,除了R5 5600G和R7 5700G這兩款APU,還加入了intel兩款競品型号,分别為i7 11700K和i5 11600K,來看看測試結果吧。
CPU-Z基準測試下,AMD銳龍5000G在多核性能明顯超越競品i5-11600K、i7-11700K,意味着在生産力更有優勢,不過單核性能表現要稍弱一些。
在CineBench R15渲染測試下,銳龍5 5600G單線程分數為239cb,多線程則為1859cb,對比競品i5 11600K,單核性能弱了2.5%左右,但是在多線程領先了6%。銳龍7 5700G同樣如此,單核性能不如i7 11700K,但是在多線程反超。
在CineBench R20測試中,結果相同類似于CineBench R15,銳龍5000G系列CPU在單核性能弱于同級别intel酷睿11代CPU,不過在多核性能更有優勢。
核顯之遊戲實測:
AMD銳龍R5 5600G内置核顯為1900MHz頻率的Vega 7核顯,而R7 5700G内置核顯為2000MHz頻率的Vega 8核顯,内置核顯到底相當于什麼顯卡?帶着疑問,下面帶來6款耳熟能詳的遊戲進行測試,分别是LOL英雄聯盟、CSGO、守望先鋒、坦克世界4款網遊,還有巫師3、孤島驚魂5兩款單機大作,來看看測試結果表現如何。
像LOL英雄聯盟、CSGO、守望先鋒、坦克世界這類網遊來說,無論是AMD銳龍R5 5600G還是R7 5700G,依靠内置的核顯完全可以應付,基本在較高畫質下也可以滿足60幀以上的流暢要求,但是對于孤島驚魂5、巫師3、奧德賽、古墓麗影這類對顯卡性能要求較高的單機大作來說,即便在最低畫質下,也無法達到60幀以上流暢标準,對于這類中大型遊戲還是老老實實上獨立顯卡吧。
此外,相同平台下,AMD銳龍R5 5600G與R7 5700G在核顯性能差異也不是太大,遊戲實測中,R7 5700G相比R5 5600G核顯性能隻領先了7%左右,核顯性能大約相當于GTX750Ti,強于目前在售的入門級GTX1030獨顯不少,對于PC端的核顯來說性能算是很強了,但是也隻能達到網遊水平。而對于intel酷睿i5 11600K和i7 11700K内置的UHD750核顯,其核顯隻能達到GT1030約65%的性能,基本隻能作為亮機使用,和AMD家的5000系列APU完全不是一個檔次。
AMD銳龍R5 5600G、R7 5700G是否值得購買?
不得不說,AMD銳龍R5 5600和R7 5700G内置核顯在桌面版絕對稱的上是最強核顯,其性能基本相當于GTX750Ti獨顯水平,如果不上獨顯的情況下,基本上可以應付各類網遊,面對目前顯卡價格較貴的時期,如果想要等等顯卡或者平時也就玩玩網遊,或者有生産力需求,那麼銳龍5000G系列絕對是十分值得選購的CPU。當然對于銳龍5000G這種APU核顯平台,不上獨顯無疑是最完美的,對于後期上獨顯的人群,對比R5 5600X、R7 5800X,由于單核性能略低一點,并且砍掉了一半的三級緩存,可能在獨顯遊戲性能上會弱個5-10%左右都是正常現象,可能後期考慮獨顯的玩家也會考慮像R5 5600、R7 5800X或者intel同級别的CPU加上一款亮機卡先使用着,并且還支持PCIe4.0,可以戰未來,當然每個人需求、想法不一,如果是你,你會如何選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