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王維“辋川二十景”,這一站,我到了“鹿柴zhài”。
王維《辋川集》中的詩,知名度最高的,莫過于這首《鹿柴》了。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複照青苔上。
很少有人知道,這首詩的誕生地其實就在西安。從西安城區,到“鹿柴”,隻有幾十公裡的距離,一腳油門就能到。由于知道的人不多,這裡保持着自然幽靜的原始風景。
// 古時的“鹿柴”,今天的“啞呼岩溝”
“鹿柴”所在的地方,今天叫“啞呼岩溝”。這是位于秦嶺辋峪内,靠近辋峪口的一條東西走向的小山溝,具體位置在藍田縣辋川鎮河口村。
| 啞呼岩溝地理位置 |
“啞呼岩溝”,這條山溝的名字有一個很離奇的故事。傳說一千多年前的唐朝,王維在辋川隐居時,曾在這條山溝中養鹿,他雇傭了一個啞巴幫他看管鹿群。一天,山中突然來了一頭猛虎,啞巴大驚之下,竟然驚呼出聲,不僅吓跑了老虎,從此以後也會說話了。于是這條山溝,就得名“啞呼岩溝”。
不止民間傳說中,這是王維養鹿的地方,藍田縣王維文化研究會的學者調查尋找了多年,也認定這裡就是王維養鹿并寫下《鹿柴》的地方。
據王維研究會會長張效東老師介紹,啞呼岩溝之所以被确認是“鹿柴”所在地,原因有兩點:
其一,它的地形适合設置栅欄養鹿,其谷口兩端狹窄,兩端封起來,山溝便成了天然的鹿苑;
其二,這裡有形成“返景入深林,複照青苔上”的自然條件——山谷呈東西走向,石壁高聳遮擋陽光,隻有午前和傍晚,陽光分别能從山溝的東端和西端照射進來,于是就有了“複照”的現象出現。
// 徒步登山,空谷悠然
啞呼岩溝是一條無人居住的小山溝,一條狹窄的水泥公路直通溝内的山頂,溝外有一家鈾礦企業,有村子。進溝處,可以看到刻着“鹿柴”詩篇的黑色石碑,石碑上方的山崖上,也有“鹿柴”石刻大字。
| 溝口處 |
山體内有鈾礦
| 站在溝内往溝外看 |
順着水泥公路走進山溝,可以看到這條山溝非常狹窄,山溝兩側都是陡峭石山,公路緊挨着岩壁修建,一邊靠着山,一邊臨着溝,溝裡流淌着細細的水流。
這些石山似乎是砂岩質地,石質不是很堅硬,沿途不時可見從山體上脫落下來的小石塊。
山溝不長,隻有約1公裡,但公路很是曲折,而且坡度較大。不知道是因為前段時間雨水較多,還是山裡氣候濕潤,走在公路上,可以看見路邊的石壁上不停往下滴水,非常潮濕。
岩石上隻有薄薄的土壤,卻長了極其豐富的植被——酸棗樹、野韭菜、蘭香草、胡枝子……蒼綠的苔藓随處可見——在王維的詩裡,鹿柴就是一個有苔藓的地方,“返景入深林,複照青苔上”。
| 蘭香草 |
| 野韭 |
| 胡枝子 |
山溝即将結束的地方,有一處出人意料的美景,突然之間,有危岩高聳的巨大石峰橫在前方,石峰之下,不知崩塌于幾萬年前的巨石堆疊。公路緊貼着石峰的山腳盤旋而上,又從兩座山峰的縫隙中穿行而過。
這裡像一道“石門”,像古書中“一夫當關 萬夫莫開”古關隘。
一時之間,我被眼前的風景震撼到了,一個人徘徊這裡,仰視那高不可攀的垂直崖壁,那兩峰之間樹木茂密、幽深神秘的溝壑,那被侵蝕得凹凸不平的岩石,總覺得那紋路很像是摩崖石刻的殘存。四下無人,隻有鳥在看不見的樹叢深處鳴叫,隻有泉在岩石間淙淙作響。
真沒想到,看似平常的辋川内竟然還有這樣奇異的風景。而一個人走進山谷的我,在那一瞬間,似乎也觸摸到了王維的世界——空山不見人……
// 山溝之上,有廢棄村子
穿過這道“石門”,啞呼岩溝就算結束了,但公路沒有結束,它執着地往更高的山上延伸,吸引着我一探究竟。
此時,路邊的風景已經大不一樣,剛才的啞呼岩溝是一條隻見石頭、不見土壤的石頭溝,山上沒有大樹,都是矮茸茸的灌木。而一過石門,山就成了土山,植被也茂密起來,公路開始在樹叢的綠蔭中穿梭。
一路沒有看見一個人,走在這樣的路上,不免讓人心裡有些發毛。來之前,我通過查詢資料已經知道,啞呼岩溝的上方有一個村子,隻是,現在村民都已經移民搬遷下山了,所以,這裡才會變得這麼荒涼。
從石門算起,大概走了800米,我就沿着公路登到了啞呼岩溝上方山梁的梁頂,公路也就到了盡頭,此地海拔800米,較溝口拔高了約150米。
梁頂之上,果然有許多房子,隻是大多已經無人居住,廢棄多時。唯獨有一棟屋子内還住着人,卻是一個神智看起來有問題的男人。
| 山上的豆角 |
路邊還有菜地,不知道是那個男人種的,還是搬走的村民回來種的。聽說,這裡叫“小啞呼岩村”。
鹿柴/啞呼岩溝遊玩攻略:
1、導航“啞呼岩溝”即可到達溝口。開車可以上山,但公路很窄,也比較陡。注意,辋川有兩條啞呼岩溝,鹿柴所在的是“小啞呼岩溝”,北邊還有一條“大啞呼岩溝”,不要走錯了。
2、推薦徒步遊覽啞呼岩溝,從溝口到梁頂全程1.7公裡,走路需要約50分鐘。建議結伴出遊,留意山上落石。
3、從辋峪口到鹿柴的路上,有白石灘、金屑泉、北垞、欹湖、臨湖亭等辋川二十景遺址,沿路有标牌可供尋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