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裘「 jī qiú」
釋義:
1、本意:由易而難、循序漸進的學習。
2、比喻:祖上的事業。
3、常用表達: 功業世代相傳,并且很有成就。
用法集錦:
1、《禮記·學記》: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
2、宋· 樓鑰 《送張子宓分教澧陽》詩:君家世為儒,青箱襲箕裘。
3、宋· 張擴《賀範内翰啟》: 側聞雨露之頒,鹹喜箕裘之紹。
4、明· 楊柔勝 《玉環記·童兒暗毒》:願爹爹百歲壽高,養童兒箕裘承紹。
5、清· 曹雪芹《紅樓夢曲·好事終》: 箕裘頹堕皆從敬,家事消亡首罪甯。
“敕造榮國府”: 家事消亡首罪甯。
出錯指數: 五星。 “簸箕”和“皮衣”合起來竟然成了“祖上的事業”。
箕是“簸箕",揚米去糠之用,上不得台面;裘是"毛皮",貂裘、錦裘、鶴裘,樣樣都是錦繡衣裳。如果把這兩樣東西放在一起,竟然就變成了“祖上的事業”,馬虎不得!
”鼓風“可是力氣活兒,可這人跑哪兒了?
擴展閱讀: 古人也有不太明白的事情,比如 “打鐵”。
《禮記·學記》中有名句:“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
理解“治良弓要從編柳箕開始”比較容易,但如果根據《孔穎達疏》的指引,認為“獸皮”、“柳條”都有”柔軟“的意思,解釋“良冶之子,必學為裘“就是“鐵要打得柔軟才行”,就感覺很是勉強。
其實,“裘”通常指皮衣,本意是“用毛皮做的東西”;在這裡“裘”指代的是“ 皮囊”,“羊皮做的風囊”,打鐵時鼓風用的。
如此理解,“箕裘”的意思就通了:做弓箭要從編簸箕學起,熟悉木質的柔韌力道;打鐵要從鼓風着手,感覺金屬的火候剛度。做大事業就要從幹雜碎活兒開始!
真要把“打鐵”跟”皮囊“聯系起來,也需要一點“專業知識”,沒見過就不知道。
”鼓風“可是力氣活兒。
每天認個字兒,别等成網紅了還讓人笑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