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溫州三家人》,微博上出現頻率最高的評價就是“真實”,一位溫州80後開玩笑說“編劇就像是跟着我們家做了2、30年生意似的”。
都說藝術來源于生活,在《溫州三家人》裡,老一代溫州企業家和新一代青年創新創業的故事,真實而扣人心弦。
在葉乾坤、林一山、葉子凡、潘小勇、林知夏這些角色背後,是無數個真實而鮮活的溫州商人,他們用自己的故事,在“溫州精神”的版圖上,刻下了或深或淺的線條。
這一次,人文讀本也找到了兩位溫州企業家,在《溫州三家人》中,他們的創業故事和奮鬥經曆,同樣能找到不少影子。
【1】
作為西班牙溫州總商會會長,張永樹最近在微信群裡收到最多的詢問,不是生意門路,而是“張會長,下一集到底講什麼呀,快透露一點”。
自從《溫州三家人》開播以來,張永樹所在的幾個商會群裡,加起來差不多有幾百号人都在天天追劇。知道他跟編劇程蔚東關系好,有幾個性子急的總想來打探,讓張永樹“提前劇透點情節”。
張永樹(中)
張永樹哭笑不得,“我隻是劇組來西班牙取景時候幫了些忙,又不是剪輯師,我怎麼曉得……”
《溫州三家人》第一集,故事就發生在異國他鄉的西班牙巴塞羅那,在餐飲集團的接班儀式上,潘小勇中途開溜,去機場接上了好兄弟葉子凡,途中又巧遇帶着兒子逃離前夫的溫州姑娘曾知秋……
看到電視裡出現的中心廣場、盤山公路等場景,張永樹格外親切,因為他已經在巴塞羅那生活了30多年。
所以最早導演組提出海外拍攝想來西班牙取景,張永樹主動提出,西班牙溫州商會可以擔任協拍單位,并提供最全面的後勤保障。
一個多禮拜時間裡,劇組跑遍了巴塞羅那奧運山、拉莫利納小鎮等地,西班牙溫州商會專門成立了一個團隊,24小時待命。翻譯、聯系場地什麼的不用說了,就連半夜劇組臨時要個熱水壺,也能在十幾分鐘内搞定。
張永樹說,那段時間,他們所有人都很有幹勁,家鄉的團隊來拍電視劇,拍的還是溫州人的故事,“我們不要太自豪哦”。這件事情,張永樹還忍不住告訴了好幾個西班牙的生意夥伴,對方都豎起了大拇指。
如果按照傳統說法來劃分,張永樹應該算是溫州商人裡的“創一代”,而且是海外打拼的“一代”。
1989年,年僅14歲的張永樹,跟着父母遠渡重洋,來到了西班牙馬拉加,也就是畢加索的故鄉。
靠着一家小小的中餐館,張家逐漸在異國的土地站穩了腳跟。張永樹還記得,剛到西班牙的時候,看到這邊人人都有小車開,還有一望無際的地中海,而之前自己隻見過家鄉溫州的小水庫,“我心想,這地方真的好發達”。
如今,這種想法早已消弭,因為生意,張永樹每年要往返中國和西班牙好多趟,“西班牙還是沒什麼變化,但中國的發展已經翻天覆地”。
1991年,家裡把餐館搬到了巴塞羅那,也正是此舉,讓年輕的張永樹迎來了自主創業的機會。
有一天,來店裡吃飯的一位西班牙客人跟張永樹聊起,聽說中國工廠不少,有沒有門路幫自己對接一下生産渠道。
張永樹随口回了一句“那你有多少量”,沒想到第二天,這個西班牙客人就拿來了樣衣和價格單,“張,如果你能以這個價格在中國找到加工廠,那剩下的利潤都是你的。”
兩天之後,張永樹就買了機票,直接飛回了國内。雖然當時對服裝行業還一竅不通,但憑着溫州人的一股子拼勁,幾經周折,竟然讓他順利在廈門找到了願意代工的工廠。
半個月後,第一批衣服就做好運到了西班牙,那個老外驚訝得合不攏嘴,張永樹開玩笑說:“這就是溫州速度,這就是中國速度!”
看到兒子闖出了一條路,父母也挺高興,讓他不要再為家裡的餐館分心,大概就是從2000年開始,張永樹的服裝鞋帽進出口生意,開始風生水起。
認識張永樹的朋友都說,他太能吃苦了,當年物流快遞還沒那麼發達,張永樹最高紀錄一個月往返了三趟中國和西班牙,很多時候早上剛拿到訂單,中午已經買好機票在登機口了。
溫州人的生意腦子,也在張永樹身上體現得淋漓盡緻。慢慢他發現,其實國内生産的很多其他款式的衣服鞋子,也都價廉物美,他就反過來試着向西班牙人推銷,今天10多款、明天20多款,到最後,不僅是西班牙,就連葡萄牙、法國諸如歐尚、家樂福等大型超市裡,都挂滿了張永樹從國内進口來的服裝鞋帽。
生意最鼎盛的時候,張永樹在福建、浙江、廣東合作的工廠有十多家,差不多有5000多位工人每天在趕他的歐洲訂單,連大名鼎鼎的ZARA都是他的合作夥伴。
今年48歲的張永樹,兩個孩子分别在西班牙和英國念大學,一個讀商貿一個讀設計。家庭聚餐的時候,孩子們也會聊起未來創業的志向,甚至大談什麼“網絡平台”、“社區理念”,雖然張永樹不太懂,但總是會回應鼓勵的眼神。
“我也明白,現在這個時代,不再是光靠敢拼、大膽就能成功的,新一代的溫州人創業,需要更全面的信息,也需要更多的思考。”
【2】
1982年出生的金歐陽,是浙江國技互聯集團董事長,有着近千名員工的國技互聯,也是溫州唯一一家“中國互聯網百強企業”。
最近一段時間,國技互聯的年輕人們,都在掰着指頭等一件事——《溫州三家人》從第十集之後開始,就會出現許多在他們公司拍攝的場景。
劇中,溫州“創二代”決心進軍互聯網行業,而這家“互聯網公司”,就是由國技互聯“變身”而來。
金歐陽(右)
當時,劇組在這裡呆了大半個月,除了把門頭貼成劇中的名字“白海豚”,像打印文件、端茶倒水的一些群演,直接都是國技互聯的員工客串的,難怪金歐陽一直跟他們開玩笑,“到時候我看看誰的演技最好”。
最早從劇本構思階段開始,編劇程蔚東就找到了金歐陽,兩人常常一聊就是一個下午。程蔚東的說法,有一點很打動金歐陽,就是《溫州三家人》“必須突出溫州新時代青年的創業精神”。
劇組在國技互聯取景拍攝
關于這一點,金歐陽頗有感觸,之前網絡上也有過像“溫州皮革廠倒閉”之類的梗,不少人對溫商的印象還是停留在“傳統制造”、“土老闆多”,“希望通過這部劇,能讓大家對溫州年輕創業者有新的認識”。
而金歐陽的創業之路,正是溫州年輕一代“不走尋常路”的典型範本。
上世紀90年代,中國經濟崛起,創業浪潮來襲,和大多數老一輩的溫州創業者們一樣,金歐陽的父輩,洞察先機抓住風口紅利,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創業。
後來由于種種原因,産生了一些巨大波折,但溫州人天生骨子裡就有百折不撓的精神,在背負巨大壓力的情況下,父輩們頂着重重困難逐步将企業進行了恢複。
不過,這也讓金歐陽從學生時代就意識到了傳統制造業的困局,作為創業二代不能墨守成規,必須得順應新時代的發展潮流。因此他也認定,自己将來的創業方向,“必須要有所不同”。
從大學開始,金歐陽就一直在自學編程,大三的時候,他制作了一個網站,通過與8848網站資源互換的形式,完成了第一次的自主經濟收入。
畢業後,他留在北京,成為網絡工程碩士,并拿到了新浪的Offer。但就在那一年,非典疫情來襲,不得已,金歐陽隻好返回了家鄉溫州。
如今回過頭看,那次非典,對整個互聯網大行業的發展是一個巨大的契機,而金歐陽緊緊地抓住了它。
當時,家裡的想法是,既然已回到溫州,還是繼續老一輩的創業方向,但金歐陽不這麼想,經過與父母的多次深入溝通,雖然家人有一些顧慮和疑惑,但最終還是理解并支持了他獨立創業的想法。2003年,金歐陽向家裡借了10萬塊錢,開始了他的互聯網創業之路。
當時家裡扔下一句話,給你兩年時間,如果兩年後你還不回來,家裡的廠也不做了,直接就關了。
2000年初,溫州商人對于“互聯網”三個字的理解,就是做個網站,上面放一些企業産品的照片,客戶來了能打開電腦給他們看看,“覺得很洋氣很有面子”。
就這樣,從最早幫客戶搭建網站、開發軟件開始,金歐陽始終緊跟互聯網發展趨勢,一步步找到客戶的“痛點”。從2010年之後,公司重心變成了幫客戶進行大數據分析,并提供最精準的傳播推廣方案。
國技互聯的戰略合作夥伴中,有BAT這樣的大廠,也有快手、抖音這樣的新貴,金歐陽舉了個例子,如果一家溫州企業,有款新産品想在網絡上推廣,他們很快就能拿出各個平台的數據分析。
“比如百度,我馬上能告訴你,哪個地區的用戶對類似産品的搜索最多,哪種體現形式能帶動這款産品的銷量等等。”
目前,國技互聯服務過的客戶有8萬多家,溫州占了3萬家左右,其中不乏德力西、奧康、得力文具等老牌企業。
2016年之後,金歐陽還帶領公司大膽進軍了智能制造行業,用他的話來說,“這是未來的方向”。
提起最早問家裡借的10萬元創業金還了沒,金歐陽笑笑,“第二年就還了”。而父輩也早已退休,據說那是來兒子公司轉了一圈後很快做出的決定……可能是心裡覺得踏實,能放心退休享清福了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