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有過心慌的經曆,有的人表現為一陣陣心慌不适,有的人則是偶爾感覺心髒漏跳了一下,還有的人則是心慌、氣短的同時伴有胸悶、胸痛,這些都可能是心律失常的表現。進入夏季,機體對炎熱的氣候不适應,往往會使心律失常的發作頻率進入高峰。那麼,一旦發生“心慌慌”的情況,我們該怎麼辦呢?
很多人認為,自己之所以出現心慌的情況,一定是心髒出現了問題,為此整天憂心忡忡。其 實這是沒有必要的。心律失常可見于各種器質性心髒病,也可發生在健康人和植物神經功能失調者身上。
正常的心跳,由窦房結發起,頻率是60~100次/分,節律整齊,因為來源于窦房結所以醫學上稱之為窦性心律。心跳不是永恒不變的,它随着活動情況和情緒而波動,活動、高興、惱怒時,心跳可以增快;安靜休息和睡覺的時候可以變慢。醫學上将心跳超過100次/分,叫做窦性心動過速;低于60次/分,叫做窦性心動過緩;節律不整齊,則稱之為窦性心律不齊;起源于窦房結 以外的心律,均是非正常心律。 心律失常即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頻率、節律以及沖動傳導等任何一項異常,可分為快速性(如早搏和心動過速等)和緩慢性 (如傳導阻滞等)心律失常。
平日裡如果出現心慌的情況,不要着急擔心,要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診治。如果心慌發作的時間短,建議做個24 小時動态心電圖,這一檢查可以準确記錄心慌時的心電圖情況,能幫助醫生分析判斷是不是出現了心律失常,屬于哪種類型,進而判斷是否需要治療以及如何治療。
心律失常分為良性心律失常和惡性心律失常,從名稱可以看出,并不是所有的心律失常都必 須治療。
良性心律失常(也叫非器 質性心律失常,如偶發房早、室 早、右束支傳導阻滞等),可以隻觀察,而不必着急治療。這裡要特别說明一點,有些人發現自己有左或右束支傳導阻滞,十分 擔心着急,其實沒有必要。單純束支傳導阻滞,如沒有症狀,不 會對心髒造成太大影響。當然, 新出現左束支傳導阻滞和多分支傳導阻滞的情況除外。
良性心律失常大多由于日常 生活中的不良生活習慣、情緒刺激、寒冷刺激、劇烈運動等因素 引起來的,症狀一般較輕,表現為輕微的心慌、胸痛、失眠,有些人甚至沒有什麼不适的感覺。 一般情況下,去除了誘因,生活中注意調理就能恢複。
相對于非器質性心律失常來說,由冠心病、心肌病、心力衰竭、風心病等各種心髒疾病導緻的心律失常屬于器質性心律失常,這類心律失常不僅會引發明顯的心慌、氣短、胸悶、胸痛等症狀,還會加重原發病,甚至可能導緻心跳驟停,對生命造成威脅,因此也成惡性心律失常。經檢查被确診為器質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必須進行治療,而且一定要查清原發疾病,在積極治療原發病的基礎上才有可能治愈心律失常。
治療心律失常分為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治療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藥物有Na 通道阻滞劑(普羅帕酮、利多卡因等)、β受體阻滞劑(美托洛爾、比索洛爾等),動作電位延長劑(胺碘酮)及鈣離子拮抗劑(維拉帕米);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的藥物有阿托品、異丙腎上腺素等。由于藥物治療容易産生耐藥性,并有緻心律失常, 抑制心肌收縮等副作用,因此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非藥物治療目前有射頻消融、人工心髒起搏、電複律等。
對于心律失常,預防勝于治療,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保持 良好的心态才能“譜”出正常的 心律。我是來自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心内科的譚紅偉醫生,歡迎各位讀者交流咨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