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婆婆認為,兒媳既然嫁給了她兒子,以後就要聽她的順她的服從于她,對兒媳雞蛋裡挑骨頭,百般為難。潘燕就遇到了這樣的婆婆,為了家庭和諧憋屈忍耐着,以至于患了抑郁症。面對不依不饒的婆婆,潘燕簡直到了聞之色變、瑟瑟發抖的地步,好在老公知道後,怒罵婆婆,把婆婆送回老家,并果斷辭掉常年出差的工作。
潘燕是公司文員,鄧嘉是渠道經理,在沒結婚之前,鄧嘉就經常到各地市出差,少則一周,多則十天半個月。兩人結婚之後,鄧嘉還總是出差。雖然沒法朝夕相處,但小别勝新婚也别有一番滋味。
潘燕懷孕後,鄧嘉擔心她一個人在家,哪天哪裡不舒服了沒人搭把手,于是把親媽請來家裡照顧。對此,潘燕又開心又發愁。開心的是,鄧嘉的細心和疼愛,發愁的是,不知道能不能和婆婆友好相處。
潘燕的疑問沒多久就有了明确的答案。
潘燕做文員,工作上瑣事多,懷孕更加累,每天下班回家後,以為能吃上熱乎乎的飯菜。但隻要鄧嘉出差,婆婆就說老胳膊老腿的,走路去買菜辛苦。讓潘燕下班後順便買菜回家。
潘燕納悶,菜市場離家很近,走路10分鐘不到。不想去菜市場,小區樓下就是超市,還有好幾家生鮮店,各種肉類和青菜應有盡有。難道這點路都走不了了嗎?
但潘燕沒有反駁,她和鄧嘉的感情很好,對于剛來家裡沒多久的婆婆,甯願忍一忍,讓一讓。
可結果明明白白,這婆婆就不是善茬。
潘燕曬衣服,一般都是抖一抖、甩一甩就挂上去了。婆婆見了,背着手挑着眉,說這樣曬衣服會讓衣服皺得像破布一樣,得捏着衣腳捋順。但凡潘燕忘記,就會惹來婆婆一頓罵。
再說掃地拖地闆,本來潘燕就是愛幹淨的人,就算懷孕了也還是會把家裡收拾得幹幹淨淨的。婆婆來了之後,不見動手整理家務,倒是動嘴特别厲害。
如果婆婆在地上撿到潘燕的一根長頭發,準會拿紙巾捏着舉到潘燕的面前,說潘燕拖地不幹淨,還說潘燕年紀輕輕掉這麼多頭發, 指不定身體哪裡有病,嘀嘀咕咕沒完沒了。
潘燕的耳朵嗡嗡作響,告訴婆婆如果不滿意可以自己做。婆婆又說,别以為懷孕了就什麼都不幹,小心以後生不出來。諸如此類的話,怎麼聽都逆耳。
更過分的是,婆婆經常借口幫鄧嘉收拾衣服進他們的卧室翻箱倒櫃。潘燕向來把所有的衣服分門别類歸置整齊,被婆婆一弄反而亂七八糟了,還經常找不到東西。
潘燕嘗試跟婆婆溝通,婆婆卻說潘燕工作不好,收入太低,家務做得太差,脾氣還不好,嬌裡嬌氣。
潘燕忍不住落淚。婆婆這哪裡是來照顧她,是來使喚她折磨她貶低她的。她以前怎麼都不知道婆婆是這樣的人。
見潘燕哭了,婆婆沒有絲毫愧疚,反而警告潘燕,說鄧嘉是幹大事的人,别把家裡這些雞毛蒜皮的事情跟他講。
潘燕其實并沒有想要告狀,她不是怕婆婆,是不舍得出差在外奔波受累的鄧嘉,還要為婆媳關系而煩惱。
可沒想到,婆婆真是兩面人。
一旦鄧嘉出差回到家,婆婆是忙裡忙裡,家務和做飯做得一點也不含糊。還倒打一耙,說潘燕實在太挑剔了,做什麼菜都不合她的胃口。
鄧嘉不疑有他,跟婆婆說,現在潘燕懷孕了,口味會有些變化,讓婆婆多擔待。婆婆瞥了潘燕一眼,嘴角上揚,頗有一種外來媳婦的細胳膊拗不過她大腿的得意。
潘燕無奈,她和婆婆之間好像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卻讓她焦慮難受。
真正的崩潰來源于生完女兒之後,潘燕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屈辱。
潘燕是剖腹産,又因為大出血住院了一周,母乳特别少,隻能混合喂養。即使是混合喂養,夜裡,潘燕也還是要起來5-6次,喂奶、泡奶,換尿布等等。隻有鄧嘉不出差的兩三天,才會幫她。
月子裡,婆家親戚來家裡看望。婆婆話裡話外都是潘燕生孩子嬌氣,剖腹産花多了錢,住院浪費時間,連母乳也不夠,奶粉那麼貴,對小孩不好等等,數落起來的話一串串的。
那天, 親戚們在場,除了幾個嬸嬸,還有男人在。婆婆說着就上手撩起她的上衣,用力捏了捏潘燕的乳房,嘴裡“啧”了一聲,“軟踏踏的,哪裡有奶!”
潘燕羞愧難當,臉一下子燒起來,趕緊把衣服拉下去,找了個借口回房間去了。回到房間的潘燕忍不住就流下了淚水
不僅于此,潘燕因為肚子上的傷口,走路的時候比較慢,微微彎着腰。婆婆看見了,又免不了說潘燕身體不好,恢複慢,裝模作樣。說起她們以前剛生完孩子幾天就下地幹活了,人比人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再說帶孩子這件事,潘燕有初為人母的喜悅,也有新手媽媽的束手無策。當小女兒哇哇大哭,而潘燕怎麼也哄不好的時候,婆婆不是幫忙,而是指責潘燕不會帶小孩。
潘燕女兒三個月大的時候,因為連續三天高燒不退住院,剛住院就抽了8管血,醫生從女兒的脖子上抽血,女兒哭得上氣不接下氣。潘燕抱着女兒心疼得淚流滿臉。隻能換老公抱女兒繼續抽血。
本來就難受的潘燕再被婆婆數落,“一天天的事這麼多,怎麼人家的孩子好養活,你們的孩子這病那痛的。”
但這話被鄧嘉聽到了,很是生氣,“媽,你不想在醫院就給我回家,大家心裡都不好受,孩子更受罪,你還在這裡說什麼風涼話。要走就快走。”
看到兒子當面說自己,婆婆才消停。
日子磕磕絆絆過着,潘燕明顯感覺到了自己的變化,好像有一個巨大的漩渦把她困住了,她連掙紮的力氣也沒有。
潘燕不想和婆婆打照面,看到婆婆就忍不住想躲回房間去。潘燕也不想跟孩子在一塊,看着那小小的一團小人兒,上一秒她感覺是幸福的,下一秒就覺得自己為什麼要生孩子。拉着女兒的手不知為什麼就用了很大的力氣。女兒疼得大哭。她自己又哭着跟女兒說對不起。
潘燕明明每天很累,很想睡覺,但是總睡不着,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焦慮,難受,抑郁。
如果不是鄧嘉,潘燕可能已經輕生了。
那一天是周末,鄧嘉剛結束一周的出差。鄧嘉抱着女兒坐在沙發上,婆婆也湊過去聊天。
而潘燕在廚房煮飯炒菜,突然感覺頭暈,身體晃了一下,手裡的菜碟掉在地上碎了。鄧嘉聽到聲音,大步走到廚房,忙不叠問潘燕有沒有受傷。
潘燕心裡難受,搖了搖頭,并不說話。
随後走過來的婆婆卻有話要說,“你看吧,什麼事也做不好,一天天的迷迷瞪瞪,你到底能幹什麼?”
潘燕依然沒說話,鄧嘉卻忍不住,“媽,你這是什麼話,一個菜碟而已,你又沒生她養她,憑什麼這樣對她,說話這樣刻薄,我聽了都難受。更何況燕子呢?”
“你既然這樣說我,我可是你媽,你這是娶了媳婦忘了娘,有沒有良心了?指定你媳婦在你面前說我壞話了吧?”婆婆看到兒子指責自己,嘴巴也不把門了,怒氣沖天。
“我經常不在家,但我不瞎。” 鄧嘉發現潘燕一天比一天憔悴蒼白,整日精神不振,眼睛總是紅通通的,而且體重直線下降,風吹就倒似的。他就知道她受罪了。如果他媽媽幫忙照顧,怎麼可能情況這麼糟糕。
晚上,在鄧嘉的追問下,潘燕才将婆婆來一起住後的各種糟心事說出來。鄧嘉心疼不已,安慰了許久。
第二天,鄧嘉又帶着潘燕去醫院檢查,結果是抑郁症,鄧嘉更加愧疚。
回到家後,鄧嘉掏心掏肺地和親媽溝通,讓她多理解多幫忙潘燕。可婆婆還是一如既往,指責、諷刺、貶低,對于做家務和帶孩子袖手旁觀。這一切都被鄧嘉在監控裡看到了。
鄧嘉深知不能任由發展下去。考慮再三,把自己的媽媽送回老家,而他也辭了工作,在家附近找了一個朝九晚五的工作。每天下班後盡早回家,盡心盡力照顧女兒,陪伴着潘燕走出抑郁,直到笑容重新回到潘燕的臉上。
昨天,我們小區一個産後抑郁的年輕寶媽,夜裡等家人熟睡後跳樓。第二天上午被家人發現的時候已經無力回天。狹小的二樓露台上,她被藍布覆蓋着,身邊沒有一個人。高層的業主把這一切盡收眼底,大家說起來都很惋惜。婆婆再差,如果有個體貼她的好老公,也不至于走到這地步,可是說什麼都晚了。
從潘燕和鄧嘉的故事,以及産後抑郁寶媽的悲劇,我們可以明白兩個道理:
世上是有惡婆婆的,但是遇弱則強,遇強則弱。有的婆婆認為兒媳婦霸占了自己的兒子,本應得到的愛被兒媳分割了,心裡感到不平衡。婆婆想要時時刻刻得到兒子的關注,得到兒子的維護,于是處處為難兒媳,或者語言打擊,或者無中生有,或者搬弄是非。
如果這個時候,身為兒媳逆來順受,忍氣吞聲,不敢反抗,那麼婆婆就會更加強勢,更加過分。反之,如果兒媳不卑不亢,懂得維護自己,那麼婆婆也不敢太嚣張。
所以,身為女人,如果嫁人後,很不幸遇到了惡婆婆,不要想着維護家庭和諧而自己憋着。這樣不僅會把自己憋出病,損害自己的身心。而且更對不起把自己養大的父母。見招拆招,不要退卻,不要傷害自己,最差的結果大不了離婚,而離婚卻又是最好的開始,因為是止損。記得,你是父母的心肝,是孩子的後盾。
娶老婆不是請保姆,身為男人應該珍惜、保護好自己的女人。一個女人帶着一顆真心,滿懷對未來的期待,嫁給了一個男人。從此以後,她要照顧沒有生她沒有養過她的公婆,要十月懷胎忍受孕期的各種艱辛生育,要辛辛苦苦工作一起經營家庭。她沒辦法說走就走,她有的隻有丈夫。
而男人在婆媳關系中至關重要,但凡男人能維護自己的女人的,婆婆是絕對不會作惡到無法無天的地步。就算,矛盾無法調和,男人挺身而出,可以選擇不和公婆一起住。就像故事中的男人,“你沒生她養她,憑什麼這麼對待她?”男人這樣大喝一聲,把自己的女人護在身後,哪裡還有孤獨無依到求死的女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