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尊老愛幼是傳統不是讓你倚老賣老

尊老愛幼是傳統不是讓你倚老賣老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9 09:14:21

這些年,關于老人的新聞接二連三,這些新聞大都是一些負面新聞,不是公交車上搶座,就是排隊加塞;不是年輕人扶起倒地老人,反被訛詐,就是居民抗議廣場舞擾民,竟被老人羞辱。

尊老愛幼是傳統不是讓你倚老賣老(這雖不是倚老賣老)1

近日,保定市的公交車上,一老人因沒人給自己讓座,下車後發飙,與同行的一婦女站在馬路中央用身體攔住公交車,大喊“誰也别想走”,在警方調解下,鬧劇直到兩小時後才得以收場,道路方恢複暢通。此事又引來一小波熱議,輿論普遍責備老人“倚老賣老”。老人的這些行為,确應予以批評指責,不過,說它是“倚老賣老”,雖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十分确切。

什麼叫“倚老賣老”?按辭書解釋,仗着年紀大,賣弄老資格。《紅樓夢》寫薛姨媽與黛玉侍女紫鵑談起尋“小女婿”, 紫鵑紅了臉笑道:‘姨太太真個倚老賣老的起來。”這裡的“倚老賣老”,意思是指薛姨媽仗着自己的老資格老經驗在看待事物。此外,《官場現形記》:“馮中書見他倚老賣老,竟把自己當作後輩看待,心上很不高興。”茅盾《霜葉紅似二月花》:“此人倚老賣老,不通時務。”這些經典名著的描寫表明,“倚老賣老”作為成語,意思是依憑年紀高,仗着自己的經驗或功績主觀地處理事情,輕視或忽視别人。它确是個貶義詞,但它貶的并非是前述老人那些蠻橫無理的失德行為,對此可稱之為倚老賣“醜”,給它戴“倚老賣老”的帽子是不合尺寸的。

在我看來,說這些老人“為老不尊”,也許要确切些。一個人從小到老,随着年齡的增長,應當日趨成熟和豁達。孔子說:“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不逾矩”,就是說到了古稀之年,社會規則都已經被内化,具有很高的理性與德性,因而老人一般都應該有較高的道德修養和寬大胸懷,待人接物多慈祥與慈善。社會之所以尊老,固然是由于“年高”,主要則是由于“德劭”。同時,也因為老人一生的貢獻,為後人的前行鋪了路,架了橋,基于“喝水不忘掘井人”的倫理,小輩因而尊老。因此,年齡大隻是表象并非主要原因。如果哪位老年人不知道尊重這些,而将“老”當做可以率性而為的資本,任意破壞社會秩序,侵害他人權利,如此“老而不尊”,或者說“倚老賣‘醜’”,必然也就失去别人的尊重,因為自尊者人尊之,自賤者人賤之。若為老不尊,損人害人,誰還願意尊重你?在我國傳統的話語中,尊老與愛幼是聯系在一起的。幼者尊老,老者也要愛幼。否則,就會引來“幼者不敬”。

鑒于“為老不尊”的現象屢有出現,有說是老人在變壞,也有說是那個年代的壞人在變老。我以為二說均不妥。“老人在變壞”嗎?如今老人中更多的是德高望重的好人。“壞人在變老”嗎?任何年代的好人都是大多數,不宜輕率地貶低某些年代的人。實際上,人變不變壞,與年齡乃至性别、學識、職業、地位都無多大關系,在公交、高鐵中逃票、搶座、罵人,乃至毆打公交司機、引發交通事故的,不也有中青年嗎?其中有的還是教授、博士生。人的“變壞”,變得在公共場所缺乏公共精神,好勇鬥狠,蠻不講理,主要還是由于放松世界觀、人生觀的改造,自私自利意識惡性膨脹。

自然,對那些放縱的老人來說,也還有一點特殊原因,那就是由于老人年老體衰,在尊老敬老的風氣下受到社會的一些優待,比如優先乘車、優先入座、優先挂号等,老人對此本應當感謝與珍惜,可有些老人卻把這些優待當做可以“無理取鬧”的資本,不自愛,不檢點,企圖擺脫社會法規與公共秩序的束縛。這表明,在關懷老人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對老人進行教育;在提倡社會尊老愛老的同時,也要倡導老者自尊自重。(江曾培)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