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華聞之聲》簽約撰稿人/老虎,未經許可嚴禁轉載)據媒體報道,5月14日美國為将駐以色列大使館從特拉維夫遷至耶路撒冷舉行揭幕儀式。為此,在距離耶路撒冷約100公裡的加沙地帶,巴勒斯坦人發起抗議,與以色列軍隊發生嚴重流血沖突。
據德國之聲電台網站15日報道:以方稱,哈馬斯武裝力量計劃用武力突破邊界。而據巴勒斯坦方面的消息說,截至14日晚間,已有60名巴勒斯坦人被殺,2400多人受傷。由此,作為世界曆史上一個長久以來飽受戰亂的熱點地區,耶路撒冷人民又一次陷入戰火的哭泣之中。
耶路撒冷(阿拉伯語:القدس الشريف 、英語:Jerusalem、希伯來語:ירושלים 、拉丁語:Yerushalayim或Yerushalaim)位于近東黎凡特地區,是一座曆史悠久的城市。在地理上位于猶大山地,介于地中海與死海之間,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共有的首都(雙方都有争議)和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是耶路撒冷區的首府、原巴勒斯坦最大城市。被譽為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大一神宗教的聖城。
1980年,以色列立法認定耶路撒冷是該國“永遠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多數國家都将大使館設在特拉維夫。1988年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宣布耶路撒冷是巴勒斯坦國的首都。目前耶路撒冷由以色列實際控制。
耶路撒冷面積隻有126平方公裡,被一圈城牆所圍繞的耶路撒冷老城。著名景點有猶太教的哭牆和聖殿山、穆斯林的圓頂清真寺和阿克薩清真寺,以及基督徒的聖墓教堂和苦路。
作為三大宗教的聖地,耶路撒冷在曆史上多次被不同宗教信仰的民族輪番統治,也多次在破壞後重新修建,既是世界矚目,也是命運多舛,一生哭泣的悲傷城市。
猶太教的發祥地和教徒們心目中最聖潔的地方
公元前1028年,掃羅王及其繼承人大衛王将各部族聯合成一個民族。公元前1004年,大衛王将首都遷建到耶路撒冷,并把約櫃移置至此,從此确立了耶路撒冷在猶太人曆史上的特殊地位。後來,自從大衛王之子所羅門王在耶路撒冷建立猶太人的第一聖殿後,耶路撒冷就一直是猶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聖的城市。
因此,在舊約聖經中,耶路撒冷被提到過700多次。2000年耶路撒冷統計年鑒顯示,該市市内擁有1204座猶太會堂、158座教堂和73座清真寺。
舊城内錫安山上的西牆是公元70年遭羅馬帝國摧毀的第二聖殿殘留的遺迹,原第二聖殿庭院西側的圍牆,是猶太教徒的朝聖地。相傳羅馬人占領此城時,猶太人每逢安息日常來西牆下哭泣哀悼,以寄托對故國的哀思。此後,各地猶太人亦常來此嚎哭,故又稱“哭牆”。該牆已成為阿克薩清真寺西院牆的一部分。此外,還有著名的大衛塔、聖安妮教堂、聖雅各教堂等具有濃郁東方色彩的建築和衆多的古猶太會堂等。
被毀前的耶路撒冷,因為聖殿内的至聖所藏有約櫃,是猶太教最神聖的所在,隻有大祭司一人才有資格一年一次進入至聖所。而以色列全體男丁必須一年三次來到耶路撒冷,過宗教節日。作為猶太教的發祥地和教徒們心目中最聖潔的地方,耶路撒冷是該民族曆史的見證和民族複興的象征。長期以來,耶路撒冷對于猶太教的象征價值始終未變:一直是猶太民族的精神中心、民族身份的象征。
直至今天,全世界的猶太人無論流散到何處,禮拜祈禱時總是面向耶路撒冷,建築如果可能也設計成朝向耶路撒冷,朝向至聖所在的地方。今天,西牆,作為第二聖殿的殘迹,是猶太教除聖殿山以外最神聖的地點。
因為耶路撒冷對于猶太人的向心作用,和猶太人對這座城市的迷戀程度是如此之強,以至于無法想象一個沒有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國。
伊斯蘭教僅次于麥加、麥地那的第三聖地
自7世紀起到1917年,伊斯蘭教的阿拉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先後主宰耶路撒冷長達1000多年。作為穆罕默德夜行登霄的地點,耶路撒冷被數以億計的遜尼派穆斯林認為是第三聖地。
現在,耶路撒冷最顯著的建築物,就是聖殿山上的2座清真寺——圓頂清真寺(Dome of the Lock)和阿克薩清真寺。尤其是相傳為古代先知蘇萊曼(所羅門)所建的阿克薩清真寺,他在伊斯蘭教的曆史中意義非凡。
相傳,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52歲時,在一個夜晚被天使從夢中喚醒,騎上一匹銀灰色人頭牝馬,追随天使從麥加來到耶路撒冷,腳登一塊岩石,升上“七重天”。在接受“天啟”後,于黎明返回麥加。
到先知蘇萊曼(所羅門)時代,他在穆罕默德腳踩“登天聖石”升天的地方修建了阿克薩清真寺,後來又在第二任哈裡發歐麥爾時期(公元705年)重修。該寺現在就坐落耶路撒冷東區舊城東部沙裡夫内院的西南角。主體建築高88米,寬35米。結構嚴緊,色彩絢麗,造型美觀。但該寺的建築風格比較獨特,沒有一般清真寺中所必備的宣禮塔。“阿克薩”阿拉伯語為“極遠的”意思,來源于傳說中的先知穆罕默德的那次神遊。
在伊斯蘭教寺院中,阿克薩清真寺僅次于麥加聖寺和麥地那先知寺,堪稱第三大聖寺。所以,作為穆罕默德夜行登霄的地點,耶路撒冷被數以億計的遜尼派穆斯林認為是僅次于麥加、麥地那的伊斯蘭教第三聖地。
穆斯林國家很久就已經将耶路撒冷看成是一個具有特别的宗教和曆史意義的城市,絕不願意放棄。阿拉法特甚至對美國總統克林頓說到,如果他在東耶路撒冷問題上同以色列妥協,他擔心自己會遭到暗殺。
耶稣一生中最關鍵時刻度過的地方,基督教的聖地
據傳,基督教創始人耶稣被其12門徒之一的猶大出賣後,被猶太祭祀長和守殿官并長老拿住,羅馬帝國猶太省執政官彼拉多判無該死的罪後,迫于猶太民衆和宗教人物的壓力将耶稣釘死在耶城外的十字架上。《聖經》稱,耶稣去耶路撒冷僅僅是遵照上帝的旨意,為救贖世人之罪而死。但他死後複活,40天後升入天堂,重又回到了上帝的身旁。
對基督教來說,耶稣是上帝的兒子,是上帝賜予人類的救世主。耶稣被釘死的受難地,最後一次晚餐餐室,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之母海倫娜太後于公元335年巡遊耶路撒冷時又在耶稣墓地上建造了聖墓教堂等等。這些均是世界基督教徒心目中的聖地。
因此,作為耶稣一生中在最關鍵的時刻度過的地方耶路撒冷又是是基督教的聖地。
在近3000年的漫長歲月中,耶路撒冷在不同宗教影響的背景下,曆經多次外族占領和統治,在曆盡難以逾越的磨難和滄桑後又幾經興衰。
在此期間,有些統治者在此大興土木,有些統治者進行掠奪和破壞。亞述人、巴比倫人、波斯人、希臘人、羅馬人、拜占庭人、阿拉伯人、十字軍、馬穆魯克軍、土耳其人、英國人等均作為征服者在此行使過統治者的權力,少則幾十年,多則幾百年。統治期間,他們在耶路撒冷積極确立本民族的勢力範圍,努力傳播自己的文化和宗教影響。耶路撒冷也在劫難中逐漸成長、壯大,直至成為今天舉世矚目的曆史名城,但又一次面臨多災多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