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老年人網紅養成記

老年人網紅養成記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0 17:13:59

大河報·豫視頻記者 張晶晶

65歲的阿木爺爺在網絡上走紅了兩三年,關于他的故事也流傳了兩三年。

故事内容大緻是:木匠王德文在網上化身“阿木爺爺”,把榫卯結構中的智慧在短視頻中呈現,吸引海内外數千萬甚至上億人觀看,圈粉無數。他錄制的木工視頻有魯班凳、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小模型、會走路的小豬佩奇、木蘋果等,被譽為“當代魯班”。

随着直播和短視頻的興起,越來越多像阿木爺爺一樣的老年人的身影出現在流量時代。

他們中的很多人,不再是互聯網邊緣人群,他們懂視頻,會網購,精通互聯網社交技巧。通過網絡,他們通過自己的手藝或興趣獲得關注,感受到價值,甚至實現變現。

網絡究竟為他們帶來了什麼?名氣?流量?收益?這個重陽節到來之際,我們和幾位老年人網紅聊了聊。

老年人網紅養成記(當我老了當個網紅)1

“阿木爺爺”視頻截圖

“心态變輕松了”
  • 叙述者:“阿木爺爺”王德文的兒子王保成

我父親其實就是一個農村的木工老師傅,一個老手藝人而已。要說他木工的技術多麼好,技藝多麼牛,還真說不上,在全國來說頂多也就是一般水平。隻是通過短視頻的形式讓大家認識了。

我們老家是山東聊城的。在山東農村,家家戶戶要蓋房子娶媳婦兒是吧,家裡都要添個幾件套。比方說房子的房梁,家裡的家具,衣櫥、衣櫃、碗櫥、床、凳子桌子之類的,早期他就一直靠着木工的手藝,養活了我和妹妹兩個孩子。

我父親他其實一直是處于手藝人的最低端,是走街串巷式的最底層的手藝人,給别人幹活,誰家蓋房子就去人家家裡蓋,誰家打家具就去人家家裡打。

2000年左右,西式家居店興起,現代工廠流水式制作的新式家居進了農家的門,整個現代化的工業時代的到來,對我父親這種最底層的手藝人沖擊是最強的,老手藝人的生存處境又被壓縮了,慢慢把他們擠到邊緣。本來就不高的收入再次降低,家庭更難以維持。有時候連我們的學費都是父親借來的。

我小時候,他的手藝被村裡人認可,很多人跟我說,以後你長大了就跟你爸學木匠吧,有個手藝挺好,能養活自己,能吃飽飯。我那時候年齡小,也沒有特别高的想法,就覺得學木匠那也挺好,反正能吃飽飯就行。

但是我父親是制止的。他不允許,他說不會讓我學木匠,因為他發現靠當木匠已經養不了家了,要靠借錢來謀生路了。

後來那十幾年,他再去做木工,頂多就是一個愛好了,手癢的時候做一做,靠它吃飯不太現實。我也想過,為什麼有人能在工業時代到來時趕着風口上車,但是我父親死守着他的手藝做個木匠,後來想明白了,因為有些人注定就是幹這個活的。他的思維就停留在這兒了,就是搞技術的,你讓他搞推銷,他不是搞推銷的料,他也不想去搞。我父親就是這樣,讓他幹個活兒,打個闆凳,沒問題,但要讓他賣出去,他就不擅長。

老年人網紅養成記(當我老了當個網紅)2

阿木爺爺

随着我年齡的增長,我成為了短視頻制作人,也就是自媒體人。2017年我兒子降生,父母就來到我生活的地方,廣西梧州,通過互聯網,我把他的手藝和短視頻融合,拍攝了一個制作“魯班凳”的視頻,視頻發出後不到一天,就有一百多萬的觀看。後來觀看最多的那個視頻,是利用榫卯技術制作的一座小型的木拱橋,在YouTube上播放量幾千萬。

就這麼火了。慢慢的會做一些精巧的小東西,木制的蘋果,小孩的玩具,木制的拱橋之類的,到現在我們全網粉絲量有500多萬,男性居多。

粉絲中的年輕人多一些,年輕人的語言他也不太懂,他更關心評論區一些老師傅的反饋,有懂行的老師傅提意見,說這個哪哪做的不好,還是那句話,我父親他本身技藝并沒有多高超,所以他會虛心接受人家的意見,會專注于技術層面。也不糾結流量,告訴他說這個視頻看的人多,他會笑一笑。如果看的人少,也沒什麼感覺,下次努力呗。

開始有很多活動邀請他去,他也不是特别感興趣。說白了,他就是一個農村老頭,和木工相關的一些活動,他會感興趣,想去見見人家的手藝,看看更高超的手藝展現。以前也參加過一些簽約公司相關的活動,但現在基本不去了。

成了網紅,其實最大的變化是在經濟收入上,這是最明顯的,因為他窮的時間太長,人窮久了,心态會變得很壓抑,比如有債務,老是欠别人錢,一直壓抑了好多年,但現在減輕壓力,債務還清了。以前幹點活就心事重重,感覺身上有擔子,背着包袱放不下來。現在心态特别好,平常心了,感覺幹什麼都痛快。原來一直彎着腰,現在終于站直了那種感覺。這是最明顯的變化。

其次就是周邊的親戚朋友對他的看法。我們出去走親戚,親戚家小孩會說,這不是阿木爺爺嗎?你那個小蘋果給我來一個。他就心情特别好,特别舒服。

還有就是普通話,他60歲之前壓根沒說過普通話。60歲之後,因為火了以後,很多人來采訪,包括一些遠行,以前哪出過那麼多遠門?頂多就到過我那兒,到廣西,現在又去北京又去上海、三亞的,雖然都是參加我們簽約公司安排的一些活動。但這一圈下來,普通話也會說了,雖然不标準。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現在以阿木爺爺的木工為代表的傳統文化,很多小朋友的書和教材裡有一小段談到這方面。對于村裡一些小孩來說,就會驕傲,“阿木爺爺就我們村的”,成了村裡小孩的代言人了。

其實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還是我說的第一個,經濟收入提高了,活得沒那麼壓抑了。

老年人網紅養成記(當我老了當個網紅)3

“阿木爺爺”視頻截圖

“也賺到錢了”
  • 叙述者:快樂老張,靠吹唢呐吸引8萬粉絲

我今年69歲,是江西南昌縣人,在短視頻平台做博主有兩年多了。累計收獲點贊量122萬,粉絲有8萬多人。

大家如果愛好中國樂器的話,應該能刷到我的視頻,總是戴着老花鏡,滿頭白發、穿着襯衣西裝吹唢呐或者拉二胡的那個博主就是我。

老年人網紅養成記(當我老了當個網紅)4

老張在拉二胡

我是一個種田為生的鄉下人,來自江西省南昌縣,吹了一輩子唢呐,活了馬上七十年,五十多年都在吹唢呐。

我爸爸、爺爺都是吹唢呐的,他們在舊社會就吹唢呐,靠這個吃飯,所以後來把唢呐傳給我。我是1953年出生,從1966年開始在家裡學吹唢呐。

讀書後,在學校裡搞文藝宣傳,也學吹笛子。吹笛子我沒有師傅,是自學的,沒有老師教我,學校裡面有人會,我就跟着人家後面慢慢地學。

大概1977年,我進入專業的唢呐樂隊,在鄉下,誰家有喜事,比如結婚,慶生,搬新家等,都請我們去人家家吹唢呐,熱鬧熱鬧。我跟我妻子兩個人是一隊,我記得那時候吹一次可以賺8塊錢,劃下來一人4塊錢。

兩年前,退休之後,我不再幹活了,但還是放不下唢呐。我住在城市裡,家裡的年輕人說,你别吹,天天吹,吹得好吵。小區的鄰居也會投訴我,罵我。

我想吹會唢呐,就得出去,走路去公園。我妻子提議說,要不去短視頻平台上發一發吹唢呐視頻吧?

妻子經常刷那些短視頻,家裡的後輩告訴我該怎麼拍攝和上傳發布短視頻。說實話,做短視頻是有點難的,這裡面好多操作,你一下沒有弄好,傳也傳不出去。

光上傳和發布,我就學了個把星期。後來我妻子叫我買了兩個支架,把支架裝在手機的上,到了一個地方,背景裡有什麼風景,就可以拍什麼風景。晚上開直播就在自己房間裡面開。

我現在隻要出去一趟,在外面拍一次就可以拍四五十個視頻,存在草稿裡面,想傳的時候就傳幾個,點發布。平時也會一些簡單的剪輯,想要哪一段就用哪一段。

現在直播已經搞了兩三年,剛開始沒有粉絲,積累了2萬粉絲的時候開播的。

也認識了很多同行一起交流,都是吹唢呐的。怎樣運營賬号,吸引什麼樣的人群關注我,都是有技巧的。

由于我聽的歌都是老歌比較多,大多是我們這麼大年紀的人看,年輕人不愛看,這是個問題。反正做短視頻學習到的東西很多,也有很多我不懂的。

今年下半年都沒有漲什麼粉絲,大半年沒有漲粉了,挺不高興,幹得沒有什麼勁。網上很多年輕人是在音樂學院讀過書的,都是大學生,我一個老人家,是地地道道的鄉下人,畢竟還是沒有人家年輕人吹得好,我記憶力也不太好了,老了,這麼大年紀了。

老年人網紅養成記(當我老了當個網紅)5

不過我也賺到錢了,到現在差不多已經賺了十幾萬塊,肯定要賺錢的,我今天(10月1日)收紅包都收1000多元。最高的今天有粉絲發了四五百。直播的收入短視頻平台分走了一部分,我覺得分得有點多。

以前去公園裡拉二胡,吹唢呐,也會有很多人觀看,大家很喜歡。有時候早上不吃飯出去,到老地方去的話,送面包的送包子的,很多朋友送到身邊,吃都吃不完。

玩了抖音之後,觀衆更多了。之前用個一千來塊的手機,就拍着玩。現在用蘋果手機,是8G的,花了七八千塊錢。而且我現在有三個手機,微信有兩個,加了三千多個人。總體上心情反正高興了,畢竟愛好嘛,還能賺到錢。

“不可過度開發”

來自河北唐山的奶奶退休後到北京帶娃學詩,自己竟然也愛上寫詩,于是每天寫一首詩,配上視頻,在短視頻平台上發表,結交了一群詩友;

從東北農村到北京幫兒女帶孫子的62歲奶奶,零基礎自學了彩色鉛畫,把畫的花鳥魚上傳在短視頻平台上,收獲一萬多點贊;

喜歡唱歌的就去唱歌,喜歡跳舞的就去跳舞,他們在網絡記錄下日常生活的片段,或展示自己的才藝,從與網友的互動中收獲慰藉,學習一些生活新技能。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22 年上半年,我國452家網站和APP進行了适老化、無障礙化改造和評測,不斷貼近老年人和殘障人士的應用需求。截至2022年6月,60歲以上網民群體占比11.3%。

暨南大學新媒體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特聘研究員譚天教授曾發文讨論老年網紅的興起。文中表示,老年網紅的興起促進養老事業和“銀發經濟”發展,與此同時老年網紅如何健康發展是一個值得研究課題。一方面老年人在互聯網上開啟他們的“第二人生”,另一方面老年網紅也讓中國互聯網變得更有層次更加成熟。可以說互聯網改變了老年人,而老年人也在改變互聯網。

不少老年網紅來自農村,農村大爺大娘質樸、善良、勤勞,在農村城鎮化的浪潮中他們被邊緣化,但現在短視頻把他們拉回到網絡社會舞台的中央,在互聯網平台的“聚光燈”中這些老年人成為了老年網紅。他們的出現讓人們關注農村建設,關心扶貧緻富,開始在網上購買原生态的農産品。農村老年網紅将助推新農村新經濟,也給互聯網農業和直播電商注入一股清新力量。

對于網紅經濟來說,老年網紅是一種稀缺資源,但不可過度開發。MCN加速進入老年網紅市場,将使内容和運營大幅提升。這裡需要指出的是,老年網紅在内容持續生産上要量力而行。年輕人或者MCN機構,不要把老年網紅綁架到高速運轉的商業快車,更不要讓老人做一些違背其生活常識和危及身體健康的帶貨。積極健康而富有個性魅力的老年網紅是品牌,我們要精心呵護,适度開發。

【版權聲明】本作品的著作權等知識産權歸大河報·豫視頻【大河看見】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來源:大河報·豫視頻 編輯:遊曉鵬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